徐志紅
摘 要:語文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學的總體設計,而總體設計的關鍵又在于找準課文閱讀的“興奮點”,找好了“興奮點”,利用這一問題帶動多方面教學內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求得教學效率的最優(yōu)化。
關鍵詞:興奮點;感官刺激法;激情感染法;質疑刺激法;題目切入法
近幾年,我欣喜地發(fā)現在新課標的倡導下,語文課堂正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他們積極參與教師教學的過程;教師慢慢地從“單純道德說教”轉變?yōu)椤按_立人格楷?!?,從“灌輸現成知識”轉變?yōu)椤肮餐嬛R”,從“提供標準答案”轉變?yōu)椤肮餐瑢で笮轮薄?/p>
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比绻f課堂是地球,那么我們就必須找到那個支點,撬動課堂。老師通過提一兩個問題,作三兩下點撥,把學生完全帶進去閱讀、思考、討論,使眾多的教學內容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那么如何巧設“興奮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感官刺激法
利用外在的各種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如:錄像、畫面、音樂、錄音等,使學生產生興奮點,產生表達的欲望,產生思維的活
躍點。
例如:在教學詩歌《天上的街市》時,從“夜”的主題出發(fā),搜索了與“夜”有關的許多樂曲,最后,選擇了舒伯特的《小夜曲》作為配樂朗讀的背景音樂,這是一首屬于寧靜夜晚的音樂,又是一首能夠穿透人類思緒,穿透時空的音樂,而且這首樂曲的風格、長度與高潮部分恰好與節(jié)奏舒緩、柔和,清新而略帶憂傷的《天上的街市》有著驚人的吻合,當小提琴輕柔婉轉又略帶憂傷的旋律奏起時,教室里彌漫著恬靜優(yōu)雅的氛圍,能清楚地感覺到所有的學生都被這動人的旋律陶醉了。
在教學《孤獨之旅》時,我給學生完整地欣賞了電影《草房子》,電影中堅強的禿鶴,調皮可愛的桑桑,溫柔內向的紙月,與厄運抗爭的杜小康,還有如詩如畫的油麻地都讓學生如癡如醉。再來上課,學生對課文的主題和人物的認識更深了,整個課堂不僅高效,而且生機盎然。
二、激情感染法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情是教育的根?!薄案腥诵恼撸群跚?。”教師應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火,師生心心相印、肝膽相照,共同步入一個情感相容的微妙的教學
境界。
在教材中,隨處可見文質兼美、形神俱佳的美文,它們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師生之愛、骨肉之情;有令人拍案的激憤、感天動地的悲壯。教師要在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基礎上,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發(fā)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為興奮點把握文章,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教授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一詩時,我緊扣“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睅ьI學生一起去品味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去感受那蒼涼的長城、冷峻的黃河、綿延的群山、雄偉的高原,去體驗那“冉冉紅日”,去贊美那“皚皚雪原”,使學生披文入情,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凈化。
“詩文本是情鑄成?!痹S多課文,都可以以情感為突破口去解讀。如:《荷花淀》中的夫妻情,《金色花》中的母子情,《風箏》中的兄弟情,《藤野先生》中的師生情,《次北固山下》中的故鄉(xiāng)情等等。
三、質疑刺激法
課堂教學如果按部就班,風平浪靜,課堂效率就較低。所以,在教學中,要盡力去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動的“波瀾”,也就是引導他們在“生疑—質疑—釋疑”的循環(huán)往復中探求新知、發(fā)展智能。鼓勵學生大膽向教材、老師、權威挑戰(zhàn)。設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促使學生進入“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在尋疑中,產生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具有自覺探索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教學《背影》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了疑問:父親是真心疼愛兒子嗎?是不是一種溺愛呢?他還從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一個二十歲的青年小伙子,又有數次上京的經驗,做父親的卻如此不放心,先是要茶房陪著同去,后來索性親自送行,父親要是真心疼愛兒子,就應該給他以培養(yǎng)自立能力的機會。父親一味地溺愛,不是愛而是害。他的疑問確乎有點道理。后我引出的反駁的論據:《背景》所敘述的事情發(fā)生于1917年,正直軍閥混戰(zhàn)、天下大亂之際,父親對單身獨往北京的兒子極不放心,可以說是人之常情;當時的父親:喪母失業(yè),一身重債,光景慘淡,再也經不起雪上加霜的風險,因此他送子北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當時父親遭受到慘重打擊后,精神上極度痛苦和空虛,兒子的北上使父親更加孤苦寂寞,即使能與兒子多呆上一會兒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出于這種心境,他送兒子一程應該無可指責。另外,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去要求中國的舊知識分子,也是不妥的。經過我這樣一番駁論,學生才恍然大悟:父親是真心疼愛兒子的。就是學生這樣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的質疑使得學生對父親的形象及父子之間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了創(chuàng)新教育的價值。
四、題目切入法
特級教師于漪認為,“課文的內容和語言不是兩張皮,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
情,是借助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文章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主要事件、主要內容的概括,或者是中心思想的集中,或者是文章線索的暗示……從文章題目入手設置興奮點,往往能抓住文章中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直逼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我的爸爸媽媽》一文時,我讓學生思考能否把這個題目改成“克拉庫耶伐次之行”,讓他們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文
章。經過認真地閱讀和思考,學生說不行。因為原來的題目“親愛的爸爸媽媽”突出孩子們撕心裂肺的最后一聲呼喊,讓我們想象當年那場屠殺的情景,對殘殺者的兇殘感受得更為深切。而“克拉庫耶伐次之行”這個改后的題目就無法表達出這么豐富的內容
了。通過題目的切入這樣就促使學生迅速閱讀課文,并對課文內容作深入的探究和系統(tǒng)的梳理,為下一步理解課文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做準備。
五、中心切入法
教材中有些敘事性文章,篇幅長、事件雜、人物多,但總有一個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它和其他人物和次要事件構成各種關
系,共同為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現中心思想服務,教學這樣的課文可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設置切入問題。
例如,小說《臺階》,它的篇幅很長,但它主要是寫了父親造臺階這件事的,就可抓住“造臺階”這個中心事件的全過程切入提問:“父親為什么要造臺階?怎樣造?造好后父親變得怎樣?”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精讀課文,就能欣賞到本文最精彩的描
寫——細節(jié)描寫,通過對這些細節(jié)描寫的賞析,可以透徹理解課文中心、人物性格和寫作方法等,一舉多得。
總之,“教無定法”,興奮點的設置方法是靈活多樣的,設置巧妙,可提綱挈領地貫串課文多方面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苯處熤灰苷业角‘數摹芭d奮點”,就能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