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摘 要】精神分裂癥為臨床常見精神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通過系統(tǒng)檢索精神分裂癥康復方面的文獻,對其目前康復治療方法進行了歸納和綜述,以期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精神分裂癥;康復;概況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507-02
康復被人們常理解為傷病后的痊愈和恢復,而醫(yī)學上的康復是指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和措施, 減輕并代償患者的身心功能障礙, 使殘存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改善和修復, 以最佳身心狀態(tài)回歸家庭與社會。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康復醫(yī)學已不再是簡單的疾病后療養(yǎng), 而是側(cè)重于功能的評估、訓練、重建、代償和適應,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身心功能康復是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康復內(nèi)容與目標的延伸與升華, 是現(xiàn)代康復醫(yī)學的核心內(nèi)容[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表現(xiàn)為情感、思維等諸多方面障礙,導致意識障礙和智能障礙,部分患者發(fā)生精神活動衰退和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為康復就是停藥后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醫(yī)學工作者認為康復應該是停藥、恢復正常的心理社會功能、醫(yī)學檢查的確定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而精神分裂癥緩解工作組(RSWG)認為康復還應涉及認知、心理社會功能及癥狀之間的關(guān)系[2]。
基于精神分裂癥狀嚴重的危害和患者康復目標,臨床醫(yī)療工作者、藥學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討精神分裂癥良好的治療方案和提供優(yōu)良的抗精神分裂癥藥品。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雖能控制或緩解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病理癥狀,預防或控制病情的復發(fā),但是很多患者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損傷。許多學者在不斷探索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筆者通過檢索現(xiàn)有精神分裂癥治療方面的文獻,從藥物治療、心理護理、綜合訓練等方面對現(xiàn)有精神分裂癥治療方案和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歸納,以便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因此,抗精神病藥物為精神分裂癥治療的首選方案,為精神分裂癥治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巴胺/5-羥色胺拮抗劑的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癥病藥物,在副作用、療效方面較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具有優(yōu)勢,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屬于臨床一線治療藥物,但是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需根據(jù)患者臨床具體癥狀、個體耐受性等方面的因素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抗精神分裂癥藥物阿立哌唑?qū)2受體表現(xiàn)出高度親合力,但對多巴胺受體親和力不強。因而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EPS發(fā)生率明顯低于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體重增加、糖脂代謝障礙也優(yōu)于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更適宜于糖脂代謝障礙的患者。
精神分裂癥治療是長期的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根據(jù)患者的臨床反應適時調(diào)整給藥劑量,維持治療劑量和時間應個體化,與病期、疾病嚴重程度、既往用藥等有關(guān),需綜合考慮,做到足量、足療程的全病程治療。在治療末期停藥過程中,注意給藥劑量遞減的周期,需密切觀察病情,防止病情復發(fā)和反彈。
2 心理治療
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以及由疾病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即便藥物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患者的心理問題同樣不能忽視,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患者在治療期間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影響到患者病情復發(fā),以及心理和社會問題,因此,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醫(y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具體情況,與患者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教育、開導他們,使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使其丟掉思想包袱,積極地配合治療,鼓勵他們早日康復和回歸正常的生活。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醫(yī)護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結(jié)合臨床實際也進行了相關(guān)的心理治療的研究工作,臨床研究也表明,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傅列云[3]等對6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干預和認知行為干預,通過耐心傾聽、鼓勵和暗示,幫助其消除心理負擔;通過衛(wèi)生宣傳和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tài)。治療4周末時, 觀察組的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 BPRS) 和陰性癥狀量表( SANS) 評分較干預治療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統(tǒng)計學結(jié)果有顯著性差異( P<0.05, 0.01);對照組在治療后8周末時才出現(xiàn)明顯降低( P< 0.05)。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 SDSS) 各因子分觀察組在治療8周末時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統(tǒng)計學結(jié)果也變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 P< 0.05);而對照組則無變化。
劉明輝[4]等也對綜合心理干預在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對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了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綜合心理干預較純藥物治療更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的改善。
家庭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康復同樣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通過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進程的了解,可以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huán)境,支持患者治療,有利于患者的康復。王彥等[5]對家庭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 可提高用藥依從性, 減少疾病的復發(fā)。
3 技能康復訓練
日常生活技能訓練與行為技能訓練是綜合康復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常生活技能的訓練著重進行個人衛(wèi)生、飲食、衣著等方面的訓練,以糾正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導致的行為退縮,恢復其自我護理的能力;行為技能的訓練應根據(jù)患者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合理安排勞動事宜和勞動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調(diào)整勞動方案,通過行為技能的訓練, 培養(yǎng)患者的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改善患者社會生活適應能力[6]。
許祖年等[7]在維持原有藥物治療方案不變的前提下,對3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職業(yè)康復訓練,包括手工作業(yè)、綠化保養(yǎng)、書法等,每日4 h ,每周5 d。6個月后,30例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總分、各因子分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總分和分量表分均低于訓練前( P < 0.01),表明職業(yè)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及癥狀。
段武鋼等[8]在藥物結(jié)合技能訓練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藥物治療的同時結(jié)合技能訓練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癥狀的緩解,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改善。彭麗等[9]在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衰退期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技能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縮的精神癥狀。由此可見,技能康復訓練有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功能康復。
4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一種以音樂為基礎的治療方法, 屬于康復治療的范疇,通過音樂陶冶情操,改善患者的情緒。毛智群等[10]對音樂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的療效進行了觀察,研究組相比對照組增加了音樂治療,半年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定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音樂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是有利的,可提高患者社會能力與精神狀態(tài)。孫以琳[11]研究結(jié)果也得到了類似結(jié)論,認為音樂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陶冶患者的情操。
5 討論
精神分裂癥病因復雜,目前尚未弄清其明確發(fā)病機理,治療多采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癥治療的方式,防止病情的發(fā)展導致精神殘疾。因而,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合理用藥,控制、改善病癥,同時應注重患者心理干預治療和和必要的技能康復訓練,盡可能降低疾病所導致的身心傷害,改善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的認識,調(diào)整心態(tài),提高適應能力,以應對不良的社會應激因素誘發(fā)疾病的復發(fā)。
參考文獻:
[1]李建軍. 中國康復醫(yī)學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1,17(1):1-4.
[2]梁海翔,張玖龍.精神分裂癥緩解和康復的研究進展[J]. 國際精神病雜, 2012, 39(1): 61-64.
[3]傅列云, 蘇宗霞, 紀紅玉. 心理行為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康復, 2011, 26(2):156-157.
[4]劉明輝, 孟云鳳. 綜合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康復的觀察分析[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1, 14(9):1400-1402.
[5]王彥, 張風梅, 龐勝芝. 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J]. 當代護士, 2007, 3:101-102.
[6]張曉清, 胡志民.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期護理[J].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9,25(6):946.
[7]許祖年, 楊麗, 招俊華.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職業(yè)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 2009, 24(4):283- 284.
[8]段武鋼, 孫全新, 曾德志, 等. 藥物結(jié)合技能訓練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 16(2):168-170.
[9]彭麗, 張瑞霞, 朱鳳英, 等. 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衰退期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1, 17(11):1070-1072.
[10]毛智群, 李達, 張國富, 等. 音樂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1):56-57.
[11]孫以琳. 音樂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J].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07, 20(4):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