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愛家廣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主持人小群,小朋友們都叫我小群姐姐。6年來,我樂此不疲地從毛毛狗的口袋里掏出各種各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不知不覺也快從小群姐姐變成小群阿姨了。不過,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人可不會老呢,因為兒童文學需要的就是一顆干凈而純粹的心。在每天給小朋友講故事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感到自己變成了個大朋友,一種簡單的快樂充斥著生活。11年的廣播人生涯,我十分有幸在點歌節(jié)目、美食節(jié)目、老年節(jié)目、讀書節(jié)目后偶遇《毛毛狗的故事口袋》這個節(jié)目,“毛毛狗”伴隨和引領了我的成長,我的成長又豐盈了節(jié)目。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在成長,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混在天鵝群中的丑小鴨
很多女孩小時候過家家時都會扮演媽媽,很多女孩上中學時看見誰家baby閃現就會驚呼:好可愛啊!我就完全不是這樣的女生。有些朋友好奇:“那你怎么做兒童節(jié)目呢?”我覺得恰巧是這樣一個心態(tài)讓我能夠把兒童節(jié)目駕馭好,因為我可以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
大人總覺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應該管教,所以很難蹲下來和孩子平視交談。不過你知道么?孩子有時不喜歡仰視你,他們也渴望被平等對待。有時候我的心態(tài)就特別像小孩兒,我和孩子接觸時真的會想:我為什么一定要哄著你寵著你?我跟你一樣,我只是姐姐。我也會提要求,也會告訴小朋友我不喜歡這樣或那樣。
以前我在節(jié)目里還會說:不能欺負小朋友,我們要做團結友愛的孩子。但在現在我不這樣說了。因為這樣命令式的方式收效甚微,孩子們也不愛聽;再一個,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錯誤呢?所以我會換一種方式,比如我會說:小群姐姐晚上也特別不想刷牙,但是長了蟲牙真的會很疼,所以還是刷吧;或者:我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瓶子,下一次一定要小心,不然那個花瓶會很疼。我會試圖用小朋友的方式跟他們溝通,他們自然會喜歡。
“小朋友自動轉換”模式,啟動!
聽“毛毛狗”的很多小朋友會問:真的只有你一個人在講么?難道不是有好幾個人在演么?
播音主持專業(yè)訓練的是基本功,而工作就是用這些基本功跳舞。我覺得自己的進步是看不見但實實在在發(fā)生的,我在聽自己6年前的作品時就會覺得:播的好爛。但當時專家也會說:播得不錯?。∵@說明這幾年我確實在進步,這進步是沒察覺的。
能夠把兒童故事講得讓小朋友肯定,我認為一方面是我的天賦,另一方面是熟能生巧。我講故事時會看著稿子,但是不會完全照著念。有些朋友很驚詫:你怎么講的和稿子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所有節(jié)目都是相同的,特別重要的就是“對象感”,就是你在對誰說。我們主持人做節(jié)目不是關起門來做,你必須想到是誰來聽,他們是不是聽得懂,愿意聽。對孩子說你就要考慮到孩子們有限的認知水平,作家可以順筆寫“一葉落而知秋”,但這種詞孩子是聽不懂的。這種情況我就會改成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
我在平時說話也養(yǎng)成了這樣一種習慣,把復雜的句子拆成簡單的,把難的詞換成簡單的。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是強制自己做,《毛毛狗的故事口袋》我做了6年,聽前3年的錄音時還會發(fā)現有成語和復雜的語句,但現在就不會了?,F在我看到稿子就會啟動“自動簡化程序”,不管輸入什么樣的稿子,輸出的都是小朋友的語言。
審視童年是個幸福的開始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理念也經歷過改變。節(jié)目初期的幾年,我們一直在關注操作層面的問題,比如孩子愛哭怎么辦?挑食怎么辦?隨著節(jié)目的推進,我們發(fā)現,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家長出了問題。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所以我們現在就從技術層面上升到理念層面: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媽媽?你希望和孩子建立什么樣的關系?這樣就從關注“孩子今天開不開心”到關注“媽媽今天開不開心”。
媽媽的自我成長和自我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樣的媽媽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孩子,這里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幼兒教育折射的是父母的人生。做了這個節(jié)目后,我跟我的父母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我發(fā)現我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可能源于童年時他們對待我的某個方式,于是現在我就不斷地糾正自己,當然糾正的目的不是讓我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媽媽聽過我的話曾經特別難過,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失敗的媽媽,她說:我當初很多做法是錯的,所以導致你的性格中會有一些我們彼此都不喜歡的東西,我覺得很抱歉。我就跟她說:媽媽沒關系,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身不由已的。特別在那個年代,人們受到的是同樣的教育,沒有育兒的書和相關的節(jié)目。只不過我現在意識到了,所以需要調整,要調整到一個父母與子女互相尊重、共同成長的模式。
后來有一次我跟一位專家聊天,他就針對我的做法說:你做的很好,其實你是在自我治療。現在很多人的婚姻家庭都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們從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只會糾結在矛盾之中。看似幸福的家庭,也有可能出現:夫妻不斷地吵架,與孩子不斷地爭執(zhí),孩子得不到溫暖,妻子一肚子的委屈。其實這種局面是可以改變的,首先要清楚自己有問題;第二要面對;最后要清楚問題怎么解決。
很多人說做父母是第二次投胎,因為做父母會讓你在看到孩子的同時也看到童年時的自己。遙望當年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你可能會更理解你的父母并嘗試與他們和解,最后用一種新的理念重新對待你的孩子,這種理念不再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式的單向教育。
也許80后為人父母的家長是痛苦的家長,因為他們既要活在單向教育的影響下,又要極力在下一代的教育中摒除這種影響,克制自己不要傳承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不過,如果家長們能有所覺悟和改變,那么下一代的成長真的會不一樣。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帶給我很多思考,我真的在這個節(jié)目中得到了很多,我很感謝與嘉賓的每一次探討。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審視自己的童年,了解在物質之外,我們還應做一個快樂的人,一個讓別人舒服的人。
做一只善良的蝴蝶
早教專家蔡景昆說過:“每個人都是別人的環(huán)境?!?/p>
我特別相信蝴蝶效應,比如一個開發(fā)商昧著良心蓋了一個質量低劣的樓,賺了錢;但開發(fā)商到飯館吃飯時又遇到了黑心老板,吃進了地溝油;而黑心老板去理發(fā)店染發(fā)的時候又用到了含有致癌物質的染發(fā)膏,傷害了頭發(fā);理發(fā)店老板在一次購房時恰巧買了第一個開發(fā)商的危樓。在這個世界上,能量是循環(huán)的,有惡性循環(huán)自然也有良性循環(huán)。有時你做一件好事看似對自己無益,但你的善意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中,最后受益的人還是你。所以,我爭取做一個對別人好的人——遵守交規(guī),愛護環(huán)境;在家里把廢棄的紙制品碼整齊放在樓下,舊衣服洗干凈放在袋子里,其實這些事并不會花費太多時間,最終我整理好的東西總有人拿去用,與人方便何樂而不為。
我特別感謝當年在我們節(jié)目名不見經傳的時候,有一些出版社和專家愿意跟我們合作,愿意與著節(jié)目共同成長。有他們一路陪伴我覺得特別幸運和幸?!,F在我們與合作方都在彼此成全,這種感覺特別好,是個良性的循環(huán)。
作為一個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我相信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都會反饋在我的節(jié)目中,給孩子帶來影響。所以我會特別想修正自己每一個不足,盡量帶給孩子好的影響。過去講“做藝如做人”,現在還是可以講,我希望我能做好,雖然也許還差得太遠。能確定的是:我一直會在“努力做得更好”的路上,也許永遠在路上,不過也滿足。
你所不知道的小群姐姐:修馬桶的女漢子
我性格其實蠻“小孩兒”的,比如特別愛問“為什么”。當我出去旅游看到新奇事物時,就很興奮,想去探尋。我會對世界持續(xù)保持一種新鮮感,這樣很好,可以不無聊,充分享有熱情——這點我還蠻喜歡自己的。
我從小就是個野孩子,除了爬樹什么都干,上房、翻墻啊,在院子里生火?。ㄟ@就是點了房子的熊孩子的典型?。。?。此外,我還抓蟲子、抓鳥,各種淘,我媽媽就說我投錯胎了應該是個男孩,我爸爸覺得野點好,孩子不能嬌慣。我繼承了爸爸某方面的優(yōu)點,比如動手能力強,除了力氣外,絕大多數男人能干的活我都能干。比如裝柜子,在宜家買的柜子,我三下五除二就裝上了;又比如修馬桶,我們大學宿舍里的馬桶都是我修的,電話線斷了也是我接的。
不過,生活中有些“女漢子”的我在交際上多少有點羞澀,少了點與人稱兄道弟的豪爽勁兒。雖然與陌生人打交道完全無障礙,也會建立很好的關系,但我自認為那是一種職業(yè)的需要和習慣,作為主持人我需要在別人不說話的時候巴拉巴拉說不停,害怕冷場,因為做直播1秒鐘的空都不能有。但其實呢,我更愿意跟熟的朋友泡在一起,不太愿意出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這本沒有什么,但也會帶來一些苦惱。比如人家做財經的認識青年才俊,人家做體育的認識些運動健將,而我做育兒節(jié)目的,就只能認識些孩兒他爸孩兒他媽……
媽媽預科班的優(yōu)等生
經常和很多朋友聊育兒,他們看我這么懂孩子,總是認為我已經結婚了~特別是某些嘉賓與我愉快地聊了幾個小時之后都會問:你家寶寶幾歲了?我說:不好意思,我還沒找到孩兒他爸呢。確實,這幾年我除了講故事以外,節(jié)目很大一部分就是育兒。我在與專家不斷地取經不斷地溝通中提前懂了好多育兒的知識。以前有個朋友就開玩笑跟我說:我覺得我應該跟你生個孩子,因為你肯定是一個特別好的媽媽。不過,理論終究是理論。我實在不能想象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個好媽媽,老話講的好“老師帶不好自己的孩子”“醫(yī)者不能自醫(yī)”。理論遇到現實,大多時候是蒼白無力的,日常生活會不斷地消磨你的耐心,對孩子的愛也有可能泛濫到臨界點。我只能說比別的媽媽在有娃之前理論知識更豐富了一點,所謂做好了“預習”吧。
極限運動愛好者
不是說了我比較野么,所以我也喜歡比較野的運動,比如攀巖和單板。2007年和2008年是我玩單板和攀巖最如火如荼的歲月,報學習班學啊,非常著迷。然而好景不長,2009年的時候玩單板時摔了,大腿跟韌帶撕裂,拄拐三個月,歇菜。腿傷的原因我之后3到4年都沒碰這兩項運動,等于荒廢了。不過去年我又撿起來了,我還是喜歡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做一個自由的運動,這樣的運動不枯燥。不過,5年后又撿起來重新學的我已經背棄了之前所有學過的基礎,作為一只菜鳥重新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