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10歲的邵語涵聰明可愛,很有主見,對待不同的事情有著不同的看法。她雖然有點慢熱,但交談一會兒就表現出這個年齡段孩子特有的外向開朗,總是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她善于觀察周圍的一切,并且樂于分享給周圍的人。
雖然她只有10歲,但是已經算是一個身經百戰(zhàn)的“老泡泡”了。(她參加的一個組合叫“魔力泡泡”,因為其他成員經常被“換血”,所以她自稱“老泡泡”。)以這么小的年齡,說起她的演出經歷確實有點讓人驚訝:她做過央視少兒節(jié)目的主持人,參加過中秋晚會,各類大小演出數不勝數。因為她出色的舞臺經驗,她常常能在選拔中脫穎而出。當面對自己這樣的“戰(zhàn)績”被人夸獎時,小語涵總是瞪大眼睛、乖兮兮看著身邊的媽媽笑。
學芭蕾竟是因為“內八”
在學校,小語涵和其他的孩子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她的課余生活幾乎被各種培訓課程和活動填滿。已經成為童星的小語涵盡管贏得了許多鮮花和掌聲,但比起同齡人,小語涵付出了很多,看電視、午休的時間都被剝奪,盡管她不怕苦,但偶爾也會跟媽媽抱怨,“為什么別的小朋友可以午休,我就不可以呢?”對于小語涵的未來,她的媽媽表示,“有可能的話會希望孩子往演藝這方面發(fā)展,但到她真正懂事的時候會讓她自己選擇。”
3歲開始學習芭蕾舞,5歲開始接觸中國舞和爵士,6歲是拉丁舞、印度舞和聲樂。邵語涵開始學習舞蹈的原因也比較有趣,一開始家里也沒希望能靠舞蹈讓語涵走上演藝道路,只是為了糾正她的內八字。邵語涵的媽媽說,語涵小的時候大部分摔跤都是因為左腳絆住右腳。聽說學習芭蕾的孩子會漸漸有點外八字,家里就一致決定讓3歲的邵語涵開始學習芭蕾,希望語涵的內八字有所矯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為舞蹈的原因,語涵也漸漸地不因為左右腳“打架”而跌倒了。媽媽立馬揭底說,現在不仔細看其實沒什么了,但是放松的時候就開始內八字了。邵語涵伶俐地在一旁接到:“公主都是這樣的?!?/p>
堅信只有努力才有回報
媽媽并沒有希望小語涵以后就一直走藝術道路,她希望語涵有了一身技藝以后,能成為藝術類老師。語涵自己的理想則是想成為電視欄目的主持人,最好能成為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其實在邵語涵7歲的時候就已經在央視兒童節(jié)目里做主持了,那個節(jié)目叫做《小小智慧樹》,她在節(jié)目中負責引導一些更小的孩子辨別聲音。小語涵覺得主持這個節(jié)目給她最大的幫助就是學會了看鏡頭,用鏡頭和觀眾交流。雖然這并不是她第一次登臺表演,但這是她第一次要作為節(jié)目走向的主導去和鏡頭交流。那時候,小語涵很努力,到最后一次面試之前基本克服了眼神飄忽的問題。
在錄制那個節(jié)目的時候,語涵記憶最深的就是演唱節(jié)目的主題歌。主題歌里有一個難點,就是需要演唱者有一段要不停地演唱14個“啦”。開始的時候,小語涵只能演唱8到10個,然后自制魔鬼練習就開始了。在放學路上課后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只有一有時間就開始練習魔音般的“啦啦”歌?,F在,已經快十歲的小語涵,只要一提起這首歌就“啦啦”個不停,只要不累就根本沒有“停止鍵”,興味十足。
快樂健康地存儲“能量”
這些年的演藝經歷雖然非常辛苦,但是給邵語涵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她從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蛻變成一個特別樂于和別人溝通的人,也變得特別能吃苦。她為了喜歡的事情可以放棄很多,就像這個大多數孩子最最期待的暑假,小語涵基本一天都沒休息過。每天都是高強度地5到6個小時的聲樂和訓練。其實,她也很想出去玩。但是,小小年紀的她懂得,媽媽對她的嚴格要求帶來她所有的成績和能力。這個舞臺也是她熱愛的,即使是曾經因為演出,在嚴寒只穿一件薄薄的演出服,為了不生病,在候場的時候一直努力喝溫水。為了一個舞蹈,候場12個小時后,仍像游樂場玩了一圈的快樂孩子。
除了學習各種技能來存儲自己以后勃發(fā)的“能量”,小語涵還笑嘻嘻地說自己還有另一種能量也存貯得很好,就是說起來有點“二”。別看邵語涵瘦瘦的,其實她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胃王。用她的話說,她可以一頓飯吃下比自己臉還大的一碗面,還不算其他零食。她自己也不知道吃下的東西都跑到哪里去了,她還頗為自豪地說:“這就是為了我的運動儲存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