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馬鈴薯在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也是山區(qū)的主要農(nóng)作物,既是糧食也是蔬菜,對豐富群眾菜籃子和山區(qū)脫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區(qū)由于海拔高,氣溫低,馬鈴薯病蟲較少,所以種性退化慢,口感好,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馬鈴薯測土配方栽培是在測定土壤養(yǎng)分和肥效試驗的基礎上,根據(jù)馬鈴薯的需肥規(guī)律確定科學配方和措施的一項栽培技術。
一、綜合分析,科學配方
科學配方是馬鈴薯測土配方栽培的核心,是實現(xiàn)栽培效益最佳的關鍵,通過對土樣測定數(shù)據(jù)和已經(jīng)完成的4組肥效試驗結果進行計算,并考慮以往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結合專家組修正,確定的目標產(chǎn)量和施肥配方如下:
1.目標產(chǎn)量,每667平方米產(chǎn)2500千克以上,施肥配方為,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尿素15~20千克,普鈣70~90千克,硫酸鉀12~15千克。
2.目標產(chǎn)量,每667平方米產(chǎn)2000~2500千克時,施肥配方為,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尿素14~18千克,普鈣60~80千克,硫酸鉀10~12千克。
3.目標產(chǎn)量,每667平方米產(chǎn)1500~2000千克時,施肥配方為,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尿素12~16千克,普鈣50~70千克,硫酸鉀8~10千克。 配方中有機肥作為基肥施用,化肥中30%尿素作種肥施用,10%~20%尿素作為提苗肥追施,50%~60%尿素作為塊莖膨大肥在封行前追施,硫酸鉀50%作為種肥施用,50%作為塊莖膨大肥追施,普鈣作種肥施用。
二、地塊選擇
馬鈴薯的薯粒是生長在地下的塊莖,喜歡在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PH酸堿度在5.5~7.0的壤土或紅壤中生長,因此,地塊應選擇土壤熟化程度高,肥沃,耕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田中,馬鈴薯是茄科作物,不宜與烤煙,辣椒等同科作物輪作,應與豆科或禾本科作物輪作。
三、整地施肥
播種前要早耕地,耕翻深度要在30厘米以上,充分曬垡,尤其是在壩區(qū)田中栽培的小春馬鈴薯,結合碎垡,力求使田塊達到平整,土細,松軟,干凈的標準,田塊整好后要按行距80厘米開出播種溝,如在田中栽培,還要理出畦溝,以便排灌,施足底肥,有機肥作為基肥,集中施在播種溝中,化肥中的普鈣,尿素中的30%和硫酸鉀中的50%作種肥施在種薯旁邊,但不能與種薯接觸,以免燒苗。
四、種薯準備
1.選種,種薯應選擇在劍川表現(xiàn)良好的合作88,劍川紅和滇薯六號等品種,要求種薯健康,芽眼飽滿,有條件的選擇脫毒種。
2.種薯處理,播種前應分撿種薯,剔除病薯爛薯,并曬種1~2天,種薯提倡使用40~50克的整薯,如果是大薯要縱切或斜切成40~50克的薯塊,保證每塊有2個以上芽眼,并用草木灰或灶灰涂切口。
五、適時播種
1.播種時間,壩區(qū)小春馬鈴薯在大寒節(jié)令播種,山區(qū)因氣溫低,多數(shù)無法灌溉,所以大春馬鈴薯的播期應適當推遲,以三月中下旬播種為宜。
2.種植規(guī)格,一般采用20~25×8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溝播,也可塘播,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每667平方米種植種薯在4000~4200個之間,覆土厚度15厘米左右,肥田肥地宜稀,瘦田瘦地宜密,如果以每個種薯出苗2苗計,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應不低于8000株。
六、田間管理
1.水分管理。有水源的地區(qū),在馬鈴薯生育過程中的苗期,旺長期和薯塊膨大期分別灌水1次,進入雨季后則應注意排水。
2.追肥和培土。小春馬鈴薯在苗高10厘米左右時用氮量(尿素)的10%~20%追施一次提苗肥,到封行前把剩下的50%~60%尿素,以及50%追肥用的硫酸鉀進行追施,而且每次追肥后都要培土,清除雜草和理出壟溝,以利排水,大春馬鈴薯如有灌溉條件的,追肥方法同小春馬鈴薯,如果靠雨水灌溉的,則在苗期至封行前視墑情把所需的尿素和硫酸鉀一次追施,并培土。
3.防治病蟲害。病害主要是馬鈴薯生長后期出現(xiàn)的晚疫病,蟲害較輕但偶有地老虎發(fā)生,應視病蟲情況及時防治。
4.收獲。小春馬鈴薯應在市場行情較好的5月下旬至6月初采收,大春馬鈴薯應到地上莖葉自然落黃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