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笨腿苏f:“我看見了。廣告說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這句話還有另外兩種句讀方式:一種是疑問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種是陳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2.從前,有個財主非常吝嗇。一次他為兒子請一位教書先生。在講待遇時,先生知道他平素對人很刻薄。就動了心思,和他立了個字據(jù),上面寫道:
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了非常高興,他想先生用膳不講究,而且不用掏學費,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財主算賬。財主哪里肯給,二人就一同到縣衙去打官司。縣官讓財主將字據(jù)念了一遍;財主就按所立的字據(jù)念了一遍,先生卻按標點的停頓念了一遍,這樣就念成了:
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一聽傻了眼,只得將學費和飯錢付給了先生。
3.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于是他好得意,準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并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于大門外。上聯(lián)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lián)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jīng)常欺男霸女、魚肉鄉(xiāng)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lián)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于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lián)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lián),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lián)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p>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4.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那位書法家寫的是唐朝王之渙的詩《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于疏忽,書法家忘寫了“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辈攬鰯嗑?,讀給慈禧聽: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了,轉(zhuǎn)怒為喜,連聲稱妙。
5.從前有一個富翁,只有一個女兒,到了六十歲時,才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非。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產(chǎn)都被女婿奪走,於是寫了一封遺書,分別交給兒子和女婿。遺書上寫著:“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p>
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產(chǎn),只留下一間小房子給富翁的兒子。幾年后,富翁的兒子長大了,要向姐夫要回家產(chǎn),兩人爭執(zhí)不下,便告到官府里。女婿理直氣壯的說:“岳父遺書上寫得很明白: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笨h令拿過遺書,仔細推敲,卻把家產(chǎn)判給了富翁的兒子。縣令移動了標點符號,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chǎn)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zhí)。”
6.從前有位秀才給一個財主家的兒子說媒,信中寫道:“此女麻臉無頭發(fā)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財主家一看欣然同意。他認為:此女麻臉無,頭發(fā)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這么好的條件哪里找?但娶回新娘竟是一個麻子,黑臉,禿子,于是找秀才理論去。秀才說:“我在信中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女麻臉,無頭發(fā),烏黑皮膚,白白癡癡,純情不論,聘金少不了……一字不差呀!”財主聽后,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