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不太會跟小孩聊天?!澳憬裉煸趯W校做了什么?。俊薄澳阍趯W校有沒有乖?”這種狀況畢竟像是質(zhì)問,很難稱作是聊天,因為通常都是以問句始,以斥責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你面前不但話 少,久而久之,你對他也越來越陌生。
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范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jié)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問:“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么?”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什么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借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續(xù)交談下去。
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么樣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么樣的身心狀態(tài)去處事。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fā)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孩子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相信我,只要你這么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并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后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事實上,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心情的對話,而是“了解”他心情的對話。
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很多時候,聊天只是一種發(fā)泄。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我們解決問題,只是純聊天而已。讓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
比如,孩子說:“媽,×××今天打我。”“你怎么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如果是采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此時不妨繼續(xù)詢問:“喔,那你心里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么辦呢?”
注意肢體語言
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zhuǎn)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于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孩子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對談的時候,不要隨意亂發(fā)笑;不論他的話多么幼稚、多么奇怪,你都要保持誠懇、一本正經(jīng),否則孩子很容易覺得大人在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