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法
我照例走進我的小樹林,爬上了那棵高高的老榆樹。
但計劃中,我今天不是去小樹林看書的,而是想看看自己生活的那個村莊,看看在樹上看村莊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請注意,是看村莊,不是看書,也不是看天空,所以不能像往常那樣,優(yōu)哉游哉地躺在老榆樹的“空中躺椅”上,而是應該爬到樹高處看;樹高,再加上小樹林所在的地基很高,從上往下看,往遠處看,這樣,樹下的一切和整個村莊就在眼皮底下了。
我挑選了一個粗壯牢固的枝椏,爬上去,騎在上面,讓繁密的枝葉包圍自己——別人看不見我,我卻能透過枝葉看到別人,看到樹下,看到不遠處的整個村莊——
我就這么在繁密的枝葉里靜靜地呆呆地看著,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不一會兒,我看到母親扛著鋤頭遠遠地走過來。她是在棉花地里鋤草,現(xiàn)在收工了,要趕回家做晚飯。母親走過自家自留地時,順便彎進去拔了一把大蒜,又摘了幾個番茄。我頓時流出了口水,知道今天晚飯的菜,肯定有大蒜炒雞蛋和番茄土豆榨菜湯。
小林根和羅銘思也走過來了。這兩個家伙褲腿卷得高高,渾身都是泥漿,就像兩條黑泥鰍!小林根提著一只鉛桶樂滋滋地走在前面,羅銘思則提著拷斗和面盆,傻乎乎地緊隨其后。他們肯定又去拷浜頭捉魚蝦了,看他們喜笑顏開的樣子,大概收獲不小吧?
隨著扁擔“咯吱咯吱”響,堂叔挑著兩筐青菜,也從樹下走過。堂叔在上海市區(qū)小菜場有個攤位,所以每天下午挑菜,晚上洗菜,隔天天蒙蒙亮到市區(qū)小菜場賣菜,是他的必修課。
突然有人一路罵罵咧咧地走過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李素芳的母親,我叫她嬸嬸。嬸嬸熱情豪爽,就是性子急,脾氣不大好。我聽不清她在罵什么,只知道她從自家的自留地方向走來,所以我猜測,估計是有人偷了她家自留地里的東西,惹火了她。
……
就像看電影,我津津有味地看著這一幕幕從我的樹下出現(xiàn),表演,然后謝幕消失……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鄰居,是我最熟悉最親密的伙伴,可是從樹上看下去卻變得那樣陌生、新鮮,那樣奇異,就像不認識似的。
真是奇怪,把自己藏在老榆樹的繁密枝葉里,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
這時,突然一道紅光照進小樹林,我知道已到傍晚,夕陽駕到了!我的心情不由得興奮起來,因為每逢夕陽駕到,村莊就會興奮起來。你看,天空紅了,房子紅了,房子前面的場地紅了,場地邊上的河浜紅了,河浜兩岸的樹木、柴垛也紅了,門口搖著尾巴的狗和等待歸宿的雞鴨也紅了,就連人們的臉也是紅的,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紅光里。而這紅光,就像幕布拉開后驟然出現(xiàn)的舞臺燈光,把村莊照得格外溫柔鮮艷,甚至有點朦朧浪漫。我看見,村里的人們,尤其是我的那些小伙伴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場地。那個場地是村里的娛樂中心,聚會,唱戲,婚喪喜事,都離不開這個場地。它更是我們孩子的游戲場所,冬天曬太陽擠墻角跳繩踢毽子……夏天乘涼講故事玩金龜子螢火蟲……每天都會有精彩節(jié)目吸引你。而此刻,小伙伴們正在紅紅的夕陽里,嘻嘻哈哈地玩著“老鷹捉小雞”。一些不屑于玩“老鷹捉小雞”的大男孩,則在一邊玩斗雞、打彈子……小林根和羅銘思他們真是精力充沛,拷浜捉魚累了一天,這會兒又拉了幾個大男孩,精神抖擻地打起了彈子!我家的西門正對著這個場地,所以場地上發(fā)生了什么,玩什么游戲,我總是最先知道,當然,我也必定是其中的一員,我跨出門就可以加入各種游戲的行列。
讓人覺得滑稽的是,我現(xiàn)在卻高高地騎在老榆樹的枝椏上,遠遠地看他們“老鷹捉小雞”,看他們斗雞、打彈子,就像看一個美麗的童話,我的那些小伙伴變成了童話世界里的小矮人!
這個童話是看不夠的,它不斷地更換著內容,讓你永遠也不會覺得厭倦。
不一會兒,家家戶戶廚房的煙囪里冒出了炊煙。炊煙慢慢悠悠地飄向天空,不知是在送別夕陽回家呢,還是想盛情邀請夕陽吃晚飯?
又過了一會兒,各種各樣的香味,從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飄出來,有韭菜大蒜的香味,有辣椒炒豆腐干的香味,有紅燒肉的香味,有煎魚的香味……我想,母親大概已經做好了大蒜炒雞蛋,小林根捉到的魚蝦,也可能已經被他母親端上了餐桌……
再過了一會兒,夕陽謝絕了炊煙的盛情邀請,慢慢落山回家了。天,漸漸暗了下來。大人們開始喊叫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飯,場地上的人越來越稀少。我看到羅銘思是跟著小林根走的。這就有點奇怪了,羅銘思家在北面,小林根家在南面,羅銘思怎么不回自己的家吃飯,卻跟著小林根走呢?哦,對了,可能是羅銘思幫小林根捉魚有功,小林根的母親犒勞他共進晚餐吧?羅銘思這家伙去別人家蹭飯,從來都不會覺得難為情。他常常會很爽快地答應,還能在吃飯之際不斷咋呼,咋呼出許多笑話,把氣氛弄得很活躍。所以大家也喜歡他去蹭飯……
想著羅銘思蹭飯,我自己的肚子也餓了,“咕嚕嚕,咕嚕?!苯衅饋?。正巧看見母親站在西門口,手搭涼棚,尋找著什么,喊叫著什么,我從母親的嘴型應該知道,母親也在喊我了,要我回家吃飯呢。
于是我從老榆樹上爬下來,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卻還在興奮地幻想:太神奇太有趣了!把自己藏在老榆樹的枝葉里看自己的村莊,怎么就看到了那么多以前看不到的美麗呢?
我沉浸在幻想里,幾乎是漂浮著回家的。
(選自《文匯報》2014年9月28日)
文外
有時候,寫作即是表達一些自己閉上眼睛就不斷回想的場景:那些爬上樹觀察村莊,了解這個世界的畫面,確實美麗。如何將之鋪排成文字?本文給出了一個范例:以時間的推移,不斷還原你觀察到的東西;要注意描寫細節(jié)——村莊的面目變化,小伙伴們的性格特點,與“我”相關的場面等,會深深感染讀者。另外,本文的結尾高明,有給人情理之中之感,是需要大家好好揣摩、體會、借用甚至提升的。 (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