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好請假少
員工睡眠好,對公司的發(fā)展也是很有幫助的。芬蘭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每晚睡眠充足可能意味著工作更少請病假。
芬蘭職業(yè)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對3700多名30~64歲的芬蘭參試者進行了為期約7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或超過9小時的參試者更可能請病假。而每晚睡眠在7~8小時的參試者請假幾率更小。新研究還發(fā)現(xiàn),早上醒來過早、醒來后感覺疲勞以及服用安眠藥等問題都與病假有關聯(lián)。
研究結果表明,政府應該提倡大眾選擇最佳睡眠時間,睡眠太少或太多都表明存在健康問題,會增加請病假的次數。與保持每晚7~8小時最佳睡眠的人相比,每晚睡眠只有5小時或更少的人以及每晚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每年的病假會多出5~9天。如果員工睡眠問題得到解決,芬蘭政府和企業(yè)因為病假而造成的損失可減少28%。
墨西哥:全球風險最高的工作地區(qū)
近日,國際SOS基金會對全球主要員工高風險地區(qū)排出前20名。其中,墨西哥位列第一,金磚四國中印度位列第5名、中國位列第8名、俄羅斯位列第14名、巴西位列第16名。
另據調查顯示,在國際SOS每年接到的數百萬救援電話中,對商務旅行者的最大風險威脅來自于事故傷害,占21%;其次才是心血管疾病和腸胃疾病等常規(guī)疾病,這兩者的占比都是15%。
澳大利亞:政府高校聯(lián)手促大學生就業(yè)
求職難是當下澳大利亞年輕人普遍面臨的煩惱。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正在努力促進就業(yè)。澳政府今年5月公布的2014~2015財年預算中大幅提高了失業(yè)者領取救濟金的門檻,并特別削減了25歲以下人群的失業(yè)救濟金。按照新的財年計劃,失業(yè)者需要在一個月內進行至少40次求職搜索,并且每周從事社區(qū)工作15~25個小時才有資格領取失業(yè)金。
澳大利亞眾多高校也在嘗試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就業(y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山姆·顧瑟瑞表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就業(yè)中心每年都會在學生畢業(yè)季舉辦校園招聘會,今年的招聘會上,學校邀請了70多家公司參加。就業(yè)中心每周還會舉辦三次“一對一就業(yè)指導”,這項活動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可以請工作人員指導自己如何撰寫簡歷,并向他們咨詢應該怎樣準備面試等問題。
葡萄牙:法院判定環(huán)衛(wèi)工上班可飲酒
葡萄牙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因上班飲酒遭到解雇,但當地法院稱,飲酒有助于環(huán)衛(wèi)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并要求環(huán)衛(wèi)公司重新雇用該飲酒員工。法院解釋,司機飲酒肯定不對,這一點毫無爭議。但該公司并沒有禁止飲酒的相關規(guī)定,所以這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是無辜的,應得到重新聘用。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該法院的話稱,環(huán)衛(wèi)工作并非一個讓人舒心的職業(yè),飲酒能讓工人忘記生活中的苦與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除得到重新錄用,該工人還將得到14個月的欠付工資。法院還建議該公司制定飲酒標準,并表示完全禁止環(huán)衛(wèi)工人飲酒會導致大量工人流失。
美國:上班族呈“陽盛陰衰”趨勢
過去的40年來,美國女性進入職場成為美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巨大動能之一。然而,由于女性員工的增長率減緩,無法完全彌補男性員工離職的空缺,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女性出外工作的比例開始停滯不前,美國人的平均勞動參與率由2000年的67.3%下降到2006年的66.1%,美國上班族日益呈現(xiàn)“陽盛陰衰”的態(tài)勢。
近日,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呈現(xiàn)給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女性進入職場的比例下降,制約了美國經濟發(fā)展的速度。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克勞迪亞·戈爾丁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美國女性上班族的增長率的確不如以往快,家有年幼孩子的母親們工作參與率也無增加。這樣的趨勢和美國最近幾年經濟走勢不夠好有關。”
然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賈尼斯·麥登從這個現(xiàn)象中看到了美國經濟的新動力。她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過去30年,女性勞工參與已經到達了一個制高點?;蛘哒f,能出門工作的都去了,繼續(xù)增長的空間已經很小。更多的移民進入美國職場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這或許是推動美國經濟車輪快速前進的新動力?!?/p>
日本:年入400萬日元或為求職女性“滿意線”
近日,日本相關人才服務公司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希望轉職成為正式員工或以正式職工為目的求職的女性當中,65%的人對年收入感到不滿,而年收入在400萬日元(約合22.48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女性當中,對年收入不滿意的比例僅為31%。
據調查,按照年收入類別,超過103萬日元(約合5.77萬元人民幣)低于141萬日元(約合7.9萬元人民幣)的人當中,對年收入感到不滿的比例最多占80%。超過141萬日元低于200萬日元(約合11.25萬元人民幣)的群體當中,對年收入感到不滿的比例為77%。超過350萬日元(約合19.68萬元人民幣)低于400萬日元(約合22.48萬元人民幣)的人當中,對年收入不滿的比例也達到58%,超過五成。在回答不滿的人當中,表示“達不到希望的生活水準”的人數占56%;表示“無法期待年收入增加”的人數占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