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1958年,廣州市政府為維護生態(tài)平衡、治水排澇、蓄水防洪、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組織群眾開挖了三大人工湖——荔灣湖、流花湖和東山湖,繼而進行公園建設(shè)。本期首先介紹荔灣湖公園,隨后將陸續(xù)介紹另外兩個。
荔灣湖公園位于荔枝灣泮塘地區(qū),東至龍津西,南至上直沖口,北至中山八路。全園面積27.5萬m2,水面占了62%,水面多且蜿蜒曲折,在亭臺樓閣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優(yōu)雅柔美。
該園的規(guī)劃設(shè)計初衷是效仿北京海淀米太仆的勺園“園僅百畝,一望盡水,長堤大橋,幽亭曲謝”的造園布局,“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以堤坎來分隔水面,建筑物盡量臨水。這也是其與另外兩大湖的區(qū)別。橋、亭、榭、休息廊等的造型,則采用嶺南建筑的風(fēng)格。而早期的綠化則保留了原來就栽植于涌邊及塘邊堤基上的不少荔枝樹和參天古榕,為了配合荔枝灣的美譽,在堤岸上又添種了大量荔枝。
五秀湖——輕舟船河上
五秀湖—湖天一色
五秀湖
堤岸景觀
五秀湖上的親水平臺
觀水亭
休息廊
休息亭
園路
岸邊的綠化
堤岸上的親水平臺
湖岸綠化
湖里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