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
摘要:最能表現(xiàn)人物感情的方式莫過于表情了,情生于內而表于外。在聲樂表演中,表情的運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眼神、口型以及面部表情三個方面闡述了民族聲樂表演中表情的運用方法,揭示了表情運用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民族聲樂表演 眼神 口型 臉部表情
最能表現(xiàn)人物感情的方式莫過于表情了,情生于內而表于外。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1809-1882)在所著的《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一書中提出“表情動作是強烈而不可控制,是神經系統(tǒng)的直接影響”??梢姳砬閼撌侨伺c生俱來的,而不是通過后天觀察模仿習得的。每個人都有豐富而自然的表情,在演唱中只要流露出自然真實的表情就足夠了。
表情有廣義上的,還有狹義的,本文所要分析的表情屬于廣義的表情,它包括眼神、口型、臉部表情等。
一、眼神
中國有句俗話:“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演唱者在舞臺表演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體現(xiàn)出眼神的作用。歐洲傳統(tǒng)聲樂在歌唱表演中的眼神的動作是有原則的,即眼睛以下是不宜做表情動作的,以免破壞美聲的音響。可見,眼神對于聲樂表演的意義。
眼神的種類多種多樣。根據情感色彩,眼神可以分為喜悅的眼神、悲傷的眼神、憤怒的眼神等。這與中國傳統(tǒng)戲劇、戲曲中歸納的“七色情感”即喜、怒、哀、樂、怨、恨、愁是相同的。京劇大師在談論舞臺表演中的眼神表現(xiàn)方法時,則將架子花的眼神分為瞧、看、視、眇(miáo,北京方言,藐視的暮光)、睒五種,并對每種眼神提出了具體的訓練要求。而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先生則在《粉末春秋》中將眼神分為看、見、瞧、觀、瞟、飄、眇七類,并對每種眼神的具體涵義做了解釋。
聲樂表演者在舞臺上演唱時,一定要把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通過眼神傳達給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演員只有靈活運用眼神,才能把歌“唱活”,唱出“精、氣、神”,才能撼動人心。為了使眼神在聲樂表演中能夠表達出不同的情緒和情感,除了使演唱者把握自己在演唱時的心理情緒和情感外,還要進行各種訓練。眼神訓練是面部表情訓練的“起點”,幾乎所有的面部表情訓練都從眼神訓練入手。眼神的訓練可以分為單純訓練和綜合訓練兩種。
單純的眼神訓練,可通過藝術想象來為眼睛尋找焦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眼神的距離變化——近和遠,方向變化——上下左右,濃淡變化——大、小。眼神距離變化的訓練可使表演者通過焦距的變化來表現(xiàn)自己看見的“對象”的遠、近變化。眼神的方向變化訓練可使表演者通過在常規(guī)的眼神運用方向的限定下,面對舞臺觀眾面的90°射線進行上、下、左、右的變化練習。眼神的濃淡變化訓練則可通過使表演者表現(xiàn)自己視覺范圍大小的變化來進行。
眼神的綜合性訓練可通過使表演者自己選擇詩詞和短句,積極誘發(fā)自己藝術想象,并與想象中存在的物象進行交流,根據實際內容賦予臉部(含眼神)以情緒和態(tài)度。在眼神中加入情緒態(tài)度時,要動心、動情,要有詩詞的情緒和詩詞的意境。
二、口型
口型也是面部表情的一個重要方面??谛偷恼_,口腔的變化,關系到共鳴、音色和吐字等表現(xiàn)技巧,可以說歌唱時的口型與歌聲的關系十分密切。口型不僅對唱清楚字音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歌唱技巧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意義。
在歌唱中,正確的口型表現(xiàn)為上唇略呈微笑狀,橫向撐開,略露上齒,下顎盡量向下把嘴張大,兩個嘴角向內靠攏,不露下齒,口形豎張。在這個過程中,表演者要注意,嘴張得要適中,不能太小,太小聲音不能完全放出來;也不能太大,太大會導致聲音發(fā)散。
盡管正確的歌唱口型要求上齒微露,不露下齒,但在發(fā)u與ü時,上齒與下齒都不應該露出,否則發(fā)出的音就不是這個音了。而在發(fā)i與ei時,露出下齒則會導致歌聲分散不能集中,而且嗓子里會殘留雜音,致使嗓音不干凈。為了使下齒不露出來,習慣于唱歌露出下齒的人可以揣摩下巴向前方著力的感覺。在注意不露下齒的同時,表演者還要注意雙唇自然舒展,喉頭才會放松。正確的口形、適度的肌肉運動以才能有助于發(fā)出美妙的歌聲。
但是,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歌唱的口型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應隨著歌曲表現(xiàn)(包括音色、吐字)的需要而變化運動。如果只為了保持正確的口型而不進行變化就有可能失去表現(xiàn)歌曲內容的可能性,使音色和面部表情都陷于僵化,從而最終影響歌曲的表現(xiàn),這是得不償失的。
三、臉部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他人進行信息傳遞,一方面依靠語言符號,另一方面則依靠非語言符號。依靠語言符號,即理解和分析對方的語言內容,它包括用語、語氣、語調、停頓、重音、輕聲、內心獨白、潛臺詞等方面。非語言符號就是指交談者的種種體態(tài)語言。而在體態(tài)語言中,臉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常說:“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他人進行交談時,只有專心聆聽他的語言,從他的語氣、語調、停頓等語言手段的運用中,覺察出他所要表現(xiàn)的某些細膩的情感,同時觀察言語人的神態(tài),才能準確判斷交談的內容。在聲樂表演中,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在聲樂表演的舞臺上,歌手的面部表情與作品情緒的表現(xiàn)兩者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表情得當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若掌握不好分寸,夸張過度,表情就會顯得很虛假;表情單一,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聲樂表演者在表演聲樂作品時,首先要求從面部表情做起,要敢于表演,大膽的展現(xiàn)作品中所要表現(xiàn)的喜怒哀樂,作品中需要什么樣的感情就流露什么樣的表情,自然、不做作,但在某些時候可能需要略帶夸張。演唱者在表演時,表情要貼切、真實、表里如一,絕不可矯揉造作,如果表演缺乏真實感,會影響到歌唱藝術的感染力,甚至引起觀眾反感。
參考文獻:
[1]陳麗艷.論我國民族音樂的審美特質[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12).
[2]達爾文.人類和動物的表情[M].周邦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胡慶生.淺論聲樂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藝術教育,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