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猛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的麻醉前用藥對老年患者的影響。方法:選擇擇期手術的40例老年患者,分成鹽酸戊二奎醚組(I組)和阿托品(Ⅱ組)每組20例,觀察給藥后lOmin、20min、30min的血壓、心率變化以及用藥前后VAS的變化情況。結果:阿托品組用藥lOmin后患者心率迅速增加,且用藥后20min、30min心率仍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較小。鹽酸戊二奎醚組用藥后患者心率無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藥后兩組血壓均小幅增加,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鹽酸戊二奎醚在老年患者應用可維持心率變異性的穩(wěn)定,是老年患者麻醉前理想的抗膽堿藥,有廣泛的臨床適應性。
【關鍵詞】 鹽酸戊二奎醚組;阿托品;麻醉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 0061(2014)12- 00030- 01
麻醉前應用抗膽堿藥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腺體分泌,可減少麻醉時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的產生,降低術后肺炎的發(fā)生率。傳統(tǒng)的抗膽堿藥物阿托品有增加心率,升高血壓的作用,對老年患者會產生不利影響。鹽酸戊二奎醚是新型的具有選擇性的抗膽堿藥,對中樞和外周均有強的抗膽堿作用,而對心肌M2受體無明顯作用。本文比較術前分別給患者注射鹽酸戊二奎醚和阿托品對血壓心率的影響和抑制腺體分泌情況。I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擇期手術患者40例,ASA I-Ⅱ級年齡(55-70歲)排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ECG正常。
1.2 方法
將所有采用隨機雙育法分成鹽酸戊二奎醚組(I組)和阿托品(Ⅱ組)每組20例。患者入室安靜5 min后,進行注射給藥。I組:戊乙奎醚每千克體質量給予0.01~0.012 mg,注射給藥。Ⅱ組:阿托品每千克體質量給予0.008~0.01 mg體重,注射給藥。連續(xù)測定并記錄HR、MAP、SP02、ECG。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主觀測量口干程度“O”代表無口干,“10”代表難以忍受的口干,并記錄數(shù)據;之后靜注鹽酸戊二奎醚0.5mg(I組)、阿托品0.5mg(Ⅱ組),觀察給藥后lOmin、20min、30min的血壓、心率級口干評分,記錄數(shù)據。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O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注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心率比較:阿托品組用藥lOmin后患者心率迅速增加,且用藥后20min、30min心率仍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較小。鹽酸戊二奎醚組用藥后患者心率無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血壓比較:用藥后lOmin、20min后兩組血壓均有小幅增加,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麻醉前用藥的目的之一在于抑制呼吸道分泌活動,消除一些不良反射。臨床實踐證明,無論在術前肌注或入室后給藥,都可減少麻醉及手術時唾液與呼吸道腺體的分泌,減少術后肺炎的發(fā)生率,防止因手術中刺激誘發(fā)迷走神經而導致喉頭痙攣等并發(fā)癥。老年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彈性降低、心室肌應性降低、冠狀動脈硬化等改變,傳統(tǒng)的阿托品作為老年患者麻醉前用藥雖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阿托品其主要缺點是無選擇性地作用于M膽堿受體,對Ml、M2、M3亞型受體有明顯親和力,從而造成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這就會增加心肌膽堿加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鹽酸戊乙奎醚對廣泛分布于心臟和中樞的M2受體無明顯選擇性,對心臟作用較弱,中樞對心率的調節(jié)仍可進行反饋調節(jié),臨床表現(xiàn)為雙向調節(jié)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有效地避免了心率增快導致的心肌耗氧增加,鹽酸戊乙奎醚的藥物消除半衰期比阿托品長2.5倍,半衰期作用時間較長,便于術后的肺部管理,能較好和較全面地抑制呼吸道和腺體分泌的增多,減少術后吸人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麻醉前應用鹽酸戊乙奎醚較阿托品時間長,藥效強,更加確實、平穩(wěn)和安全,并可強化鎮(zhèn)靜,維持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平衡,有效抑制氣道分泌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熊洪書,皮小波,長托寧作為老年患者術前用藥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yè),2008,17(9):70.
[2] 王莉霞,長托寧與阿托品在老年患者開胸食管癌根治術全身麻醉前用藥中的比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29 (18):57
[3] 段曉霞,歐澤華,張官鵬,老年患者全憑靜脈麻醉術前靜脈應用長托寧或阿托品的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8,18(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