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有人說,只要中國人愿意,就可以把任何名勝古跡都變成食街大排檔。而熟悉日劇的人也可以這么說,只要日本人愿意,就可以把任何題材的電視劇都拍成一個吃貨的逆襲。
他們拍過《美食刑警立花》,警察破著案就回憶起了最好吃的拉面;他們拍過《審判長肚子餓了》,一本正經(jīng)的法庭上爭論話題忽然就變成了咖喱牛肉和咖喱雞哪個更好吃。完全是吃貨占領(lǐng)地球的節(jié)奏?,F(xiàn)在,他們終于把魔爪伸向了歷史戰(zhàn)爭劇,一個現(xiàn)代西餐主廚穿越到了日本戰(zhàn)國時代,成了織田信長的廚子,靠料理平定戰(zhàn)亂,化解危機。當(dāng)他一臉震驚地自言自語:“原來,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的,居然靠的是我的料理。”觀眾看了忍不住想大聲吼回去:“沒錯,你自己也知道這有多扯吧?!?/p>
但是,這部劇真的嚴肅認真地搞起了美食外交。來了個身份不明的歐洲傳教士,信長說:“去,做道菜給他吃。”敵人不肯投降,信長說:“去,做道菜給他吃。”被將軍刁難,信長說:“去,做道菜給他吃?!边B觀眾都替男主角委屈,戰(zhàn)國連醬油都還沒發(fā)明,高壓鍋都沒有,你倒是做幾道菜給我看看。結(jié)論是,它不僅是個美食劇,還是個科普劇,在這種原始社會里,男主角該做漢堡肉做漢堡肉,該做照燒小鳥做照燒小鳥,乳酪粥、西班牙海鮮飯、香橙可麗餅一個都不少,居然還做出了面包和巧克力??此梦多崤谥漆u油,把牛奶搗煉出黃油,從爛香蕉里提取酵母,以及徒手撕鴨子,這貨哪是個廚子,分明就是機器貓,不,是愛迪生啊。
如果我們只是把這劇定位于逗逼劇,惡搞歷史,似乎又有點小瞧了它。事實上,它在搞怪和美食中,也還原和不斷強化了一段真實的日本歷史和歷史人物。一集之后,甚至連歷史白癡都能記住:噢,所以織田信長是被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死在了本能寺;原來統(tǒng)一了日本的豐城秀吉,外號是“猴子”,他不但是信長的小跟班,還娶了信長妹妹的女兒?而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也是織田信長的小弟??菰锏恼f教,用重口味的方式傳達出來,反而更令人接受和信服。這或許是日劇最牛逼的地方。
織田信長在這部劇里似乎除了“去做道菜”就沒幾句臺詞了,基本上,他的用途和《大長今》里的皇上差不多,都是負責(zé)“這可真是美味啊”的捧哏。但他的存在感卻比主廚強大多了,可以說是史上最騷包的信長,皮草、豹紋、紅斗篷,自帶金碧輝煌的奢華高調(diào)氣場。他和其它一看就很窮的灰頭土臉角色,以及十幾個人在小土堆前揮揮棒子就敢叫做戰(zhàn)爭戲的簡陋相比,有種強烈的不是一個劇組的違和感。不過得知該劇是由漫畫改編的,也就什么都不足為奇了。這部劇情簡單、背景很省錢的吃貨劇已經(jīng)出到第二季了,這大概是因為會看深夜電視劇的不是單身就是胖子吧。
順便說,日本人才是“深夜報社”的發(fā)明人,永遠把這類美食劇安排在深夜檔,讓觀眾帶著滿腔很餓的怨念睡去,一點也伐開心,好么。
(轉(zhuǎn)載自“那些電影電視教我們的事”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