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a
海鮮(Seafood),又稱海錯,是指利用海洋動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魚類、蝦類、貝類。雖然海帶這類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鮮主要還是針對動物制成的料理為主。狹義上,只有新鮮的海產(chǎn)食物才能稱為海鮮,經(jīng)干燥脫水處理的海產(chǎn)食物則稱為海味。
其中以貝殼類(蛤蜊、扇貝等)和肢節(jié)類(蝦、蟹等)所含嘌呤比較高,喝啤酒吃這一類的海鮮比較容易患痛風,青島是全國痛風患病率最高的地方,這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有著重要關(guān)系。而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其海水無污染、潔凈度高,三亞海鮮素以“鮮活味美、品種繁多、天然健康”聞名。
“?!钡臍v史
人類捕獲和食用海鮮的習俗,可以追溯到至少約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同位素分析有4萬年歷史的東亞現(xiàn)代人類遺骸,顯示那時人類已經(jīng)食用淡水魚??脊艑W家從貝丘、丟棄的魚骨和石洞壁畫發(fā)現(xiàn),古時海產(chǎn)食品有顯著的消耗量,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在此期間,大多數(shù)人的生存方式都是靠狩獵采集,而且要不斷遷居。早期人類的文化當中,海鮮是一個重要的食物來源,人類利用簍和籃這類的工具在河流和湖中捕魚。古埃及文明中,可見到以魚叉標記的計數(shù)方式。日本古代繩文時代,貝類是他們的主食,考古學家利用這些食用后被丟棄的貝類,計算該地當時的人口數(shù)量。
古代的尼羅河流域是漁獲充沛,故此鮮魚和干魚為大部分人口的主食。有關(guān)于埃及人捕魚的工具和方法都在墓穴壁畫、圖紙和莎草紙文件上記載。一些記載甚至暗示埃及人對釣魚有時是作為一種消遣。在中世紀時期,海鮮并不如其他陸地動物的肉受民眾重視,只是在禁食日作為一般肉制品的替代品。盡管如此,沿海的居民很大部分還是依賴海產(chǎn)作為主食。然而,“魚”這一詞語在中世紀而言并不限于魚類生物,更包括鼠海豚科和鯨科為首的海洋哺乳生物、黑雁屬的雁也包含在“魚”內(nèi),由于對其遷徙地不明,這種肉類當時在禁食日時被認為適合食用。盡管甚少被提及,大西洋和波羅的海產(chǎn)的鯡魚和鱈魚是當時捕獲及交易最多的海產(chǎn),也是當時北歐最重要的貿(mào)易貨品,更是當時最強勢的商團漢薩同盟貿(mào)易來往最頻繁的商品。從北海捕獲的鯡魚腌制后更遠銷至君士坦丁堡。鮮魚除了大部分被馬上消耗以外,還會以鹽腌、風干,甚至煙熏儲存。例如耗費工夫的柴魚。除魚類外,青口、牡蠣、蛤蜊、扇貝等貝類軟體生物在沿岸地區(qū)也非常受歡迎,淡水龍蝦更是當時讓人趨之若鶩的高級食材。但就內(nèi)陸(尤為中歐)而言,海產(chǎn)相對于肉類及其制品更加昂貴,淡水魚類如歐鳊、狗魚、鱸魚、八目鰻等河產(chǎn)反而更易見于餐桌上。
“?!钡奈兜?/b>
世界各地沿海地區(qū)對于海鮮的料理各有特色,由日本生魚片的飲食可見一般,華人社會中對于魚類的料理方式更是多樣。但也有不少民族雖然靠海,卻沒有食用海鮮的習慣風氣,如印度、中東地區(qū)等。
海鮮食品一向是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其豐富的蛋白質(zhì)、低膽固醇、各種微量元素,與肉類相比對人的營養(yǎng)和健康更為有益。更有許多海鮮食品,包括生蠔、龍蝦、海膽、海參、魚卵、蝦卵等等,因為富含鋅、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素,都有壯陽、強精的效果。
民間食用海鮮四法:
·熟食法:一般采用煮、蒸、燉、炒、煎等法,將魚蝦等燒成各種菜肴,并常用鮮料配以腌臘食品同蒸或同燉。
·生食法:用活的河蝦,洗凈后用酒、糖、姜末等浸上片刻,就可生食,俗稱“醉蝦”;還有牡蠣肉也生食,食時蘸少許醬、醋、姜末等等,其味均鮮美可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鮮海產(chǎn)中往往含有細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因此并不是所有海鮮都能生食,并要處理得當。
·干臘法:如將鮮黃魚剖開曬干,就是著名的“白鲞”,味鮮美可口;或?qū)⒛~(俗稱“烏賊”)割去海螺峭曬干,叫“明脯”。這種干臘海鮮,不但可以久藏,并且別有風味。
·腌食法:利用食鹽或酒糟制作海貨,用缸儲存作為常年菜肴,如將整只蟹浸腌數(shù)天,即可食用。
秋日鮮味:
大閘蟹:
大閘蟹是一種經(jīng)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陽澄湖的中華絨螯蟹因水質(zhì)較好,蟹品上佳,所以最為著名。
挑選:先觀外表,顏色鮮明,輪廓明朗,剛毛密挺,符合青紫(背)、白肚、金毛的條件。其次用手指壓蟹足,足豐厚身飽滿。最后用手指輕敲眼睛附近,凡眼睛閃動靈活,一再口噴泡沫的,食味必鮮。
陽澄湖大閘蟹作為中國大閘蟹之“最”,在市場中真假參半。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憑借多年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套獨特的識別方法(此言論,不代表陽澄湖大閘蟹官方觀點):
1.飽滿度(捏):陽澄湖大閘蟹區(qū)別于其他螃蟹在于肉質(zhì)飽滿度,可采用捏壓大閘蟹小腿部分感覺肉質(zhì)是否飽滿,若不飽滿時,捏上去有空洞感。
2.青背(燒):大閘蟹背為蟹殼青,青得發(fā)亮、清爽,燒熟后顯紅色。其他湖區(qū)的螃蟹泥土色重,燒熟后為灰中有紅色。
3.白肚(刷):大閘蟹肚皮呈白色,白得有光澤,但不是純白,因為受湖中水漬原因,應略帶點水漬黃,不同于其他湖區(qū)螃蟹肚呈灰色,采用刷子輕輕刷殼的話,可以刷下略微水漬色附著于殼體的臟污。
4.金爪(可放光滑玻璃或者地磚上試驗):八足鼎立大閘蟹爪尖上呈煙絲般金黃色,二螯與八爪肉感強、強勁有力;放在光滑的玻璃板或者地磚上能撐起,爬行自如。其他湖區(qū)蟹爪單薄無力,爪尖上沒有明顯的金黃色。
5.黃毛(可采用擠壓鰲毛的方法):蟹螯上的絨毛密而軟,毛須清爽,顯黃色。其他湖區(qū)蟹毛帶濃重泥土色,不清潔。此方法需特別注意安全,容易被夾到手指。
皮皮蝦:
學名蝦蛄,英文名為Mantis Shrimp(螳螂蝦),中國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對于蝦蛄的叫法不一,如:蝦蛄、蝦爬子、爬蝦、蝦虎、蝦婆、蝦公、攋尿蝦、撒尿蝦、拉尿蝦、蝦狗彈、彈蝦、富貴蝦、琵琶蝦、花不來蟲、蝦皮彈蟲,蠶蝦、蝦不才、水蝎子、皮皮蝦等。
蝦蛄味道鮮美,成為沿海城市賓館飯店餐桌上受歡迎的佳肴。中醫(yī)認為,海水蝦性濕、味甘咸,入腎、脾經(jīng);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yǎng)血固精、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適宜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jīng)衰弱等病人食用。
蝦蛄的食用方法,一般有椒鹽和清蒸。以清蒸為多,輔以生抽、醋、姜末調(diào)成的蘸料食用。食用后不宜吃水果,兩者相克。
美食書籍推薦
“家常菜”是家庭日常制作食用的菜肴。本書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和需求,從近20000款菜例中精挑細選近1000款菜肴,均是百姓餐桌上最具人氣的、最受人們喜愛的家常菜。
本書按原料分為畜肉、禽蛋、水產(chǎn)、蔬菜、豆菌、主食六大類,精美的圖片配以淺顯易懂的講解文字,以文導視,按圖操作,讓讀者能夠輕松學會各種家常美味菜肴的制作。
吉林出版集團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定價:39.90元
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官方淘寶商城:http://jlkxjs.tmall.com
什錦釀南瓜
材料:
南瓜1000克,蝦仁、鮮貝、水發(fā)海參各100克,雞蛋清1個。
調(diào)料:
精鹽1小匙,味精、雞精各2小匙,淀粉適量。
準備工作:
1.南瓜去蒂,去外皮,一切兩半,挖去瓜瓤,用清水洗凈。
2.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大塊。
3.鍋中加入清水燒沸,放入南瓜塊焯燙一下,撈出瀝干。
4.蝦仁挑除沙線,洗凈,剁成泥;鮮貝洗凈,剁成泥。
制作步驟:
1.水發(fā)海參洗凈,入沸水鍋內(nèi)焯水,撈出瀝水,再搗爛成泥。
2.蝦泥、鮮貝泥、海參泥放入大碗中,加入精鹽攪拌均勻至上勁。
3.再加入雞蛋清、味精、雞精、淀粉拌勻成餡料,擠成小丸子。
4.在每塊南瓜上挖出2個1厘米深的圓洞,釀入小丸子。
5.放入盤中,入籠用旺火蒸20分鐘左右至南瓜塊熟透。
6.取出南瓜塊,碼放在另一盤內(nèi)上桌即可。
海帶絲瓜湯
材料:
絲瓜200克,海帶100克。
調(diào)料:
蔥段10克,姜片5克,精鹽1小匙,雞精1/2小匙,料酒1大匙,熟雞油2大匙,豬骨湯750克。
準備工作:
1.絲瓜洗凈,刮去外皮,順長切成兩半,挖去瓜瓤。
2.先切成4厘米寬的段,再切成1厘米寬的小條。
3.放入加有精鹽、雞油的沸水中焯燙,撈出過涼,瀝水。
4.海帶放在盤內(nèi),上屜用旺火蒸10分鐘,取出。
制作步驟:
1.用清水洗去泥沙,瀝凈水份,切成粗絲。
2.再放入沸水鍋中灼燙一下,撈出瀝干。
3.鍋置火上,加入植物油燒熱,下入蔥段、姜片炒香。
4.放入海帶絲、絲瓜條、料酒、豬骨湯煮約30分鐘,加入精鹽、雞精調(diào)味,淋上明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