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針對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說明文,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學習寫作手法
比如:在教《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我重點講“除夕”這三個片段,在講“除夕”這一段時,學生讀完文章,我拋出問題:“這樣的除夕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學生異口同聲答道:“熱鬧?!蔽医又鴨枺骸澳銖哪睦锔惺艿綗狒[呢?”
學生圍繞文章七嘴八舌起來:
顯然,這些都是從文本里讀到的。我把視角一轉,問:“那作者老舍是如何把這熱鬧的除夕寫得具體的呢?”
接著另一名學生馬上意識到什么似的,站起來說:“視覺,還有聽到的,你聽‘鞭炮聲日夜不絕?!?/p>
“還有聞到的——‘到處是酒肉的香味?!?/p>
“看來,大家都找到了老舍寫作的技巧,那就是發(fā)揮我們的感官,去描述周圍的事物,這樣讀者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你們寫作文也要學習老舍??!”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這樣的啟發(fā)才是實效的,學生的收獲也是豐富的。
二、學習說明方法
執(zhí)教《各具特色的民居》。
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悟到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呢?我是這樣設計的:
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質問學生:“它奇特,哪里奇特呢?你說它高,有多高呢?你說它堅固,有多么堅固呢?”
看來,這幫學生已經(jīng)深入其中了,我趕忙說:“那你們覺得怎樣介紹才好呢?”
“像作者那樣,列舉一些數(shù)字,比如高15米以上,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這些數(shù)字就讓我們感受到它的高、它的奇特。另外,經(jīng)過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它依然安然無恙,從時間上來說明它的堅固?!?/p>
“列一些數(shù)字,擺在眼前,這樣就具體多了,也很有說服力?!?/p>
我趕緊趁熱打鐵說:“對!作者的這種說明方法就叫——列數(shù)字,在說明文中,運用這種方法,能使說明的事物更形象、更準確,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
學生無形之中學到了“列數(shù)字”這一說明方法,有時候,我們不必把一些寫作手法及技巧告訴他們,而通過一些對比、假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感悟,這樣的收獲遠比“授之以魚”有效得多。
三、推敲詞句
執(zhí)教《藏戲》
《藏戲》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從藏戲的形式和特點兩方面進行描寫,內容簡單,通俗易懂。
對于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一個故事而起。當學生讀完課文的前半部分,藏戲的形成也就一目了然,如何讓學生牢記這個故事,并變成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我抓住“傳奇”二字展開教學。
說明文其實并不枯燥,只要我們稍微用心一點、留心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挖掘的地方,這樣也會給學生留下新奇和精彩。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夏縣新建路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