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春
現(xiàn)代教育技術項目在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建設現(xiàn)代教師隊伍,加強學?,F(xiàn)代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學發(fā)展水平上意義重大。推動教師應用教育技術,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水平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經之路。幾年來,通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及考試,教師在教育技術理論、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和教學設計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整體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但如何促進項目培訓成果向教學實踐應用轉化,引導、促進教師將所學內容運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發(fā)揮教育技術的作用以及如何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真正將教育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融合起來,是當前中小學面臨的實際問題。
目前,影響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運用的瓶頸有兩個方面,一是主觀上缺乏動力,由于工資或待遇等問題,教師還是不能夠自覺自愿地從主觀上,將教育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應用轉化為一種內在動力和需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是不能與信息化有機結合;二是客觀上存在困難,教師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絕大多數教師都在超負荷運轉,很難再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教育技術的問題。
教育技術應用現(xiàn)狀表現(xiàn)如下:
就小學而言,城區(qū)小學都能讓現(xiàn)有的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發(fā)揮其作用。課件與備課一樣,成為小學老師的常見詞了,也備受歡迎。一些小學也建立了集體備課件的制度,也要求教師在上課前不僅要交教案,還要預先交清課件。從聽課情況分析,目前小學教師教學課件,除了少部分的自制外,大部分來自于網絡下載及其或多或少的修改品。因此,對課件的使用存在著兩種態(tài)度,一是圍著課件開展教學,二是在教學中隨便用一個課件。因此,現(xiàn)階段的輔助型教學課件的使用竟成了是否運用教育技術的象征或代名詞了。
就中學而言,比較復雜,由于無法避免的升學壓力,眾多的目光都習慣于盯在成績了,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永遠抵不過那些個百分比。因此,中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一件很自覺的事,用的人,也就用了。不用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思考至此,提出如下對策:
一、轉變觀念,是推進教育技術運用的基礎
為促進中小學推動、推進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觀念的轉變應是第一位。以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思想,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和隊伍建設為抓手,在正確理解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與教師隊伍的現(xiàn)代化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提高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及其應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的認識,推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因此必須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成為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主人。通過加強新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讓廣大老師充分認清形勢,增強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更新知識能力結構的緊迫感;二是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計算機教學軟件的研制開發(fā)和使用,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二、明確目標,是推進教育技術運用的要求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教育技術應用只能從學?,F(xiàn)有設備情況及教師實際情況出發(fā),腳踏實地,明確目標,落實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能分步驟分層次,有序推進。在落實與推進中,積累一些作法及經驗,培養(yǎng)一些集專業(yè)技術知識、教育技術技能與教育藝術三者于一身的真正的新型教師。學校在制定相關運用方案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如下要求:
1.分類培訓,提高教師技能
學校要開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運用培訓,促進教師熟練掌握使用技能,提高現(xiàn)有設備利用率。培訓形式上要分層次、分步驟、分要求,培訓的主要內容為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掌握和使用,如投影、白板設備的熟練使用、所需的資料在網絡上搜索評價、課件的下載、修改或制作、從資源庫提取所需的資料、網上互動交流等。
一是營造信息化培訓環(huán)境:學校網站中,要開辟或設立相應的“網上培訓”或“課件資源”欄目,在欄目中,網站管理員要先學習,再精選上傳一些有關課件的制作資料,可以是技巧性的內容,素材類,制作心得類,教師作品展示類,還可以上傳些相關的教育技術能力理論知識,當然,一些與素材處理有關的小軟件的知識最好也在其中。
二是構筑常態(tài)化培訓環(huán)境,通過制定學期、學年培訓計劃,有序地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短訓為主,講座為主,設立每次短訓的主題,提高針對性,分層次分批在電腦機房中實時培訓,即可讓教師得到理論知識的熏陶,又能得到實際操作的機會。
2.發(fā)揮效益,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教師
在分類培訓的基礎上,保證人人會用班班通設備,會用課件,敢用課件。學校要將專業(yè)人員及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組合起來,建立學校的課件制作精英團隊、教育技術能力運用指導團隊,用團隊的活動來帶動教育技術在整個學校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推廣及運用,真正發(fā)揮各個學校現(xiàn)有的班班通設備的使用效益。
3.機制激勵,明確努力方向
采取多種激勵評價方式促進培訓效果及運用積極性,學校應制定相關獎勵制度,來激勵各項教學活動的良性開展。
如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兩種備課件形式是,一是分配任務型,直接在備課活動中將課件的下載制作交給某個教師,這樣的做法,無法直觀地對課件進行參與設計與修改,其他教師哪怕提出再好的建議,也無法保證會很好地在最終的課件中得到體現(xiàn)。二是,先由某個教師提供一個課件,然后對這個課件進行討論,并當場進行修改,這種做法,對備課地點提出了較高要求,不能再是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就算是集體備課了,變成了圍坐在電腦邊。應通過激勵機制保證集體備課,真正落在實處。
4.課題研究,增強科研能力
為了使教師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實現(xiàn)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學校應采用多種方式激勵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三、強化服務,是推進教育技術運用的保障
教育技術推廣活動應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新知識能力結構的緊迫感。
1.明確方向,理清思路
確定以幫助、促進學校及教師理清發(fā)展思路,明確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為工作方向,提高學校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自覺應用教育技術能力的認識,幫助基層學校建立、規(guī)范有關管理制度,促進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通過教學設計的比賽、教學課件的現(xiàn)場制作比賽、教學話題專項比賽等形式,促進教育技術的工作重心逐步由課堂輔助教學向多媒體網絡教學發(fā)展。
2.立足服務,有序推廣
服務永遠是管理的主題,管理只是手段,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技術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自覺應用。立足服務的學校管理,在制度管理的過程中,通過有序地開展常態(tài)化培訓、針對性提高、比賽式激勵等活動,改善教師對教育技術能力應用的自覺程度,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能力的知識儲備水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小學校有序推廣教育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