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立 韓勇 齊光榮
摘要[目的]篩選最優(yōu)的分析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區(qū)域試驗數據的方法。[方法]根據品種同異比較原理與方法,對2003~2004年度安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小麥區(qū)域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參試品種(系)8個,包括安02-43、安02-44、安02-45、安02-47、安02-49、安02-50、安02-52、豫麥18(CK)。[結果]安02-44、安02-45、安02-43綜合表現較好。田間試驗觀察和綜合分析認為,上述結論比較客觀、可靠。[結論]應用品種同異比較分析方法分析作物區(qū)域試驗數據可行且優(yōu)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建議在品種區(qū)域試驗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種同異比較;小麥;區(qū)域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041-02
作者簡介關立(1971-),女,河南滑縣人,副研究員,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Email:15936841239@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03 品種區(qū)域試驗是作物育種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采用適合的方法評價品種至關重要。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人們溫飽問題的解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求作物品種要高產,更要求品質優(yōu)良,同時也對抗病、早熟、抗倒、耐旱等性狀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顯然,要同時考慮這么多因素,方差分析已不適用。于是,涌現出了許多更為科學的評價方法[1-3],品種同異比較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該方法在小麥、綠豆、甘蔗、水稻等作物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已有較多應用[4-8],這種方法能同時評價品種的多個性狀,使其對品種的評價更趨科學、客觀與合理。為此,筆者運用該方法,對2003~2004年度安陽市品種區(qū)域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與試驗地點參試品種(系)8個,包括安02-43、安02-44、安02-45、安02-47、安02-49、安02-50、安02-52、豫麥18(CK)。試驗在安陽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田進行,考察性狀包括產量、抗寒性、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熟相、飽滿度、粒質、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容重。
1.2原理與方法 采用品種同異比較原理與方法分析,其原理與方法參見文獻[3-4]。
2結果與分析
2.1 各性狀權重向量在評價品種過程中,因各個性狀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確定各個性狀的權重。采用專家確定法確定各性狀權重,得到小麥品種產量、抗寒性、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熟相、飽滿度、粒質、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容重的權重分別為0.25、0.06、0.05、0.07、0.06、0.06、0.08、0.08、0.07、0.06、0.08、0.08。
2.28個小麥品種(系)的綜合評價2003~2004年度安陽市區(qū)域試驗結果見表1。根據文獻[3]分析原理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可得到各品種的同異比較結果(表2)。由表2各品種(系)同異聯系勢可知,安02-44、安02-45、安02-43為強同勢,其余品種均為弱同勢,這幾個品種與其他品種差異顯著,因此這幾個品種為較好品種。其他品種綜合性狀與豫麥18(CK)基本上處于一個水平,因此屬于一般品種。
同時,從各品種綜合同一度和同異聯系式可以發(fā)現另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安02-44一方面其綜合同一度為0.857 2,說明與最優(yōu)育種目標性狀相比該品種已有85.72%達到了理想標準,表現在抗白粉病、熟相、飽滿度、粒質、千粒重、容重這幾方面十分突出,產量、抗寒性、葉銹抗性、葉枯抗性尚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該品種尚有14.28%的性狀尚待進一步完善,表現在有效穗數和穗粒數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工和改良。這就為育種工作者指出了下一步應當努力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該試驗方差分析與同異分析結果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方差分析僅考慮產量一個性狀,而未考慮品種的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質性狀等,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同異分析則由于考慮了多個因素,分析比較全面,因而評價結果也就比較客觀、合理。例如,若按方差分析只考慮產量一個因素的話,安02-50排名第1,安02-44排名第4;而按同異比較的話,安02-50則排名第4,安02-44卻排名第1。這是因為二者相比較的話,安02-50的抗寒性、葉銹抗性、熟相、有效穗數、粒質、千粒重和容重這幾個方面都不如安02-44,故綜合評價結果其排名會相對靠后。
3結論與討論
目前,對品種區(qū)域試驗進行分析時,方差分析方法是最普遍的一種,但其只能對產量一個性狀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功能較低。當要求品種高產、優(yōu)質、抗病、早熟等諸多優(yōu)良性狀集于一身時,對品種多個性狀同時進行綜合分析便顯得尤為必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綜合評價品種的分析方法,有人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2],有人采用灰色綜合評判方法[1]。這兩種方法都能夠同時考慮多個性狀,對品種的評價較為客觀、合理。但是,對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郭瑞林先生根據趙克勤先生1989年提出的集對分析理論[9],結合多年的育種實踐,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同異育種理論與方法,旨在解決作物育種的定量化、信息化和科學化問題。此理論一經提出,立刻在育種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種分析方法已應用于多種作物[4-8]。該法不僅能綜合分析多個性狀,而且運算簡單,便于掌握,也不容易丟失信息,其應用前景更為廣闊。
值得一提的是,各性狀權重的確定對于綜合評價品種至關重要。就研究現狀看,確定權重的方法有許多種,如層次分析法(AHP)、灰色關聯度規(guī)一法[1]、信息熵法[10]等,該研究采用的是專家評定法。
參考文獻
[1]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5.
[2] 郭瑞林.農業(yè)模糊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3] 郭瑞林.作物育種同異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4] 郭瑞林,關立.單株同異選擇原理與方法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07,27(3):411-415.
[5] 郭瑞林,楊春玲,關立,等.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的同異方法研究[J]. 麥類作物學報,2001,21(3):60-63.
[6] 王闊,郭瑞林.同異分析方法在綠豆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J].雜糧作物,2004,4(1):15-18.
[7] 劉家勇,陳學寬,笵源洪,等.甘蔗品種同異分析法評價[J].中國糖料,2006(2):1-3,7.
[8] 馬洪文,殷延勃,張振海.同異分析法在水稻品種評價中的應用[J].種子,2002(1):64-65.
[9] 趙克勤. 集對分析及其應用[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9-12.
[10] 郭瑞林,趙虹,王西成,等.信息熵綜合評價方法在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41(6):6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