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桑德勒(Lauren Sandler):1個
大多數(shù)父母都說,他們是為了第一個孩子的幸福著想才要第二個孩子。換句話說,第一個孩子往往是父母為了自己的幸福而生的,而第二個孩子則是為了讓第一個孩子的生活更美滿所做出的選擇。
這是因為獨生子女,比如我和我的女兒,一向都被認為是孤獨的、自私的、被寵壞的。但這種看法只是人們的主觀臆斷,并非來自客觀數(shù)據(jù)的分析。實際上,數(shù)十年里的數(shù)百項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并沒有顯著不同。在世界各地采訪了眾多獨生子女家庭后,我的結(jié)論是:就孤獨來說——孩提時,我們根本不怕孤單;成年后,我們雖然要獨自面對父母變老、去世的憂傷,但在一個人的成長歲月里,獨生子女早就學會了獨立。就自私來說——我們有足夠的社交能力和別人和睦相處。至于被寵壞了,這就更加沒有依據(jù)??偟膩碚f,獨生子女都挺棒的。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職場,獨生子女更容易成功。只能一個人玩的游戲,比如閱讀,能訓練注意力和好奇心;成人的語言無疑更豐富,多和成人在一起也能促進孩子學習;此外,獨生子女父母可以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培養(yǎng)孩子。有個簡單的概念叫“資源稀釋”:孩子越多,父母的資源被稀釋得越多。
被稀釋的資源不僅包括父母給孩子的,也包括父母給自己的。資源越被稀釋,父母自己的快樂和自由也越少,更加無暇顧及周圍的世界,就更別提為世界的改變貢獻什么力量。“誰有這份閑情逸致???”我們互相安慰著??晌覀兊囊谎砸恍袇s被孩子學了去,對孩子言傳身教了什么叫疲于奔命。
想要有一個快樂的孩子,我想,我首先得是一個快樂的媽媽;想要當一個快樂的媽媽,我首先得是一個快樂的人。面對現(xiàn)實,我必須做出選擇——要考慮工作、經(jīng)濟條件,還有快樂。我不能想象如果還有一個孩子我如何能做到這些,而我現(xiàn)在的三口之家是如此幸福,我才不想自尋煩惱呢。
喬納森·波里特(Jonathon Porritt):2個
首先,女人不該為要不要生孩子有任何心理負擔。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人口出生率隨之下降,這對這個擁擠的世界來說不無好處。
當然,大多數(shù)女性是想當母親的,同樣,想當父親的男性也占大多數(shù)。孩子能帶來快樂,就我個人而言,我們的兩個女兒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生活。但孩子的數(shù)量超過兩個卻不一定能增加這種快樂。對于富有的發(fā)達國家來說,只生兩個孩子的家庭越多越好。
生多少個孩子也跟公平和責任有關(guān)。富裕的發(fā)達國家消費著世界上大部分能量、資源、森林和水。要為全人類創(chuàng)造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也必須加快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地球上的資源越來越少,環(huán)境氣候進一步惡化,發(fā)達國家的人民得降低自己的消費水準。
保護環(huán)境、減緩氣候變化進程是只生兩個孩子的最讓人信服的理由。俄勒岡大學200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把兩種選擇對環(huán)境的影響做了一個比較:一是采取6種措施來減少碳排放的有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二是少生一個孩子。前者通過選擇更節(jié)能的車、私家車年行駛距離減半、使用節(jié)能燈泡、放棄冰箱、再利用所有能再利用的物品等等,一個人一生可以將自己的碳排放量減少486噸。而只要少生一個孩子,一個發(fā)達國家的女性一生中可以少排放9441噸二氧化碳——比你采取一堆親生態(tài)行動要少排放差不多20倍的二氧化碳。
我知道我的觀點嚴重冒犯了一些人。每次我發(fā)表這種觀點之后,我的郵箱里總是塞滿了憤怒的郵件。生多少個孩子是私人問題——但也不能永遠以此為借口來回避理性的討論。
凱文·馬克斯維爾(Kevin Maxwell):7個
爺爺奶奶養(yǎng)育了包括我父親在內(nèi)的8個孩子,其中4個在二戰(zhàn)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被殺害,這慘痛的經(jīng)歷使父親一直想要重建一個大家庭。我們兄弟姐妹共有9人,我自己也有7個小孩。我真心贊成擁有最大的家庭,只要你養(yǎng)得起,孩子越多越好。
我對大家庭的熱忱在全球范圍內(nèi)是不被提倡的。它反映了我生活在英國而且是一個富裕家庭的好運,但我的這種熱忱從未動搖過。我的一個孩子是在我深陷一場詐騙官司、不斷被提訊的期間孕育的——雖然多年后我終于從中擺脫出來,無罪釋放,但當時我面臨著要長期服刑的可能。另一個孩子出生時,我正在接受審訊。在一些人看來,我是個極不負責任的父親;但對妻子和我來說,孩子的降生就是生活對我們的肯定。
當你在互愛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育一個大家庭,家庭成員之間就會相依為命、互相支持,大家一起經(jīng)歷成功、失敗,一起慶??鞓返氖虑椋黄鸱謸鷨视H之痛。孩子們從小就會知曉生活的不公——有人身體差些,有人學習差些,有人運氣差些。現(xiàn)在,我最大的孩子29歲,最小的12歲,我和他們的母親離婚了,但孩子們之間的相互支持無疑讓他們更有能力面對困難。最大的5個孩子都已經(jīng)過了18歲,喜歡搬去哪里住都可以,但他們都選擇居住在彼此相距不到1.5英里的地方,這是他們相親相愛、緊密聯(lián)系的最好見證。
有人說多生孩子是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負責任的行為。這種觀點忽視了多生孩子的好處——提高生產(chǎn)力、多交稅,多培養(yǎng)些了解環(huán)境和保護生態(tài)的人,這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我們需要更多的孩子來分擔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難以承受之重。不必通過延遲退休和移民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試行多生吧!
戴維·本納答爾(David Benatar):一個都不生
數(shù)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讓所有人都認為繁殖后代天經(jīng)地義,在你匆忙地否定我的論點、為有害的行為辯護之前,請記住這一點。
父母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受點兒苦,想方設(shè)法把他們?nèi)松缆飞系膫档阶畹?,其實讓孩子完全不受傷害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把他們帶到世上。因為,只要孩子來到人間,必定要承受很多痛苦。
發(fā)達國家里條件優(yōu)越的人會說他們的孩子不會受缺衣少食、漂泊動蕩的苦,但哪怕是表面上最幸福安逸的生活也少不了難受、煩惱、遭遇挫折和不快樂的時刻,那些不可抗拒的突發(fā)事件更是能讓任何人隨時倒下:天災人禍、不治之癥、抑郁纏身。
而這些不可抗拒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英國有40%的男人和37%的女人在生命的某個時段會患癌癥?;疾〖由细鞣N意外事件,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逃避痛苦的機會幾乎是零。如果再加上喪親之痛,逃避機會就等于零了。從邏輯上說,你生一個孩子,那他最終不可避免的死亡你也難辭其咎,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傷痛波折的根源也都在你。
很多人承認這個世界的險惡,但同時認為美好比丑惡要多得多。這種反駁除了圓滑、一無是處,持這種觀點的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真的碰上這些麻煩,比如惡性犯罪、癌癥、長期的病痛……這不僅是自欺欺人,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殘忍。
孩子的出生能給父母帶來快樂,在鼓勵生育的發(fā)達國家,還能為父母帶來收益,但來到世間的孩子們卻要付出嚴重的代價。這種代價是否值得,沒人能說得清。
埃瑪·敦恩(Emma Duncan):3個
我之前沒打算要3個孩子。但第二次懷孕我生的是雙胞胎——3個便成了我最理想的數(shù)字,經(jīng)濟學理論也是這么說的。
該生多少個孩子,在經(jīng)濟學上是有據(jù)可依的,對富裕的父母來說尤其如此。雇一個保姆可以照看一個孩子,也可以照看3個孩子。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需要各種尺碼的鞋子、各種季節(jié)的衣物,如果有3個孩子,這些鞋子、衣服就可以輪著穿,老大穿不了了給老二穿,老二穿不了了給老三穿。當然,如果孩子性別不同的話,就要另外花錢買了。大家庭和小家庭在食物方面的消費可能不同,但總的來講,3個孩子的家庭里每個小孩平均花的錢肯定比獨生子女花的錢要少很多。
家庭和投資一樣,多元化很重要。你的孩子越多,越有可能有一個在你年老時能養(yǎng)得起你的孩子。另外,孩子有可能脫離正軌。如果你只有一個孩子,一旦他脫離正軌,你的投資就100%浪費了;如果你有兩個孩子,有一個不走正道,你的投資就只浪費了50%;如果你有3個孩子,有一個不走正道,損失掉的投資所占的比率就更容易讓人接受了。
有多個孩子,對孩子們也有利。隨著家里孩子數(shù)量增多,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種類也多了起來。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兩個孩子有一種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3個孩子則有3種。所以,如果你有3個孩子的話,當其中兩個鬧矛盾時,你家里還能有兩對相親相愛的孩子,兩個吵架的都還能有一個朋友。
那么,為什么只要3個孩子,不再多生兩個呢?畢竟,4個孩子之間有6種關(guān)系,那樣會更好。停在3個孩子的原因在于,超過這魔力數(shù)字,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又提高了。老大穿過的鞋子,老三穿過就壞了,老四肯定得另外買。如果有4個孩子,就得雇兩個保姆了。當噪音達到一定的分貝時,代價和利益比率就決定性地轉(zhuǎn)向負面——父母對整個育兒事業(yè)的感覺也轉(zhuǎn)向負面了。
[譯自英國《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