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魯濱遜漂流記》這本險象環(huán)生的小說,我思緒萬千。讀完這本書,我被主人公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所震撼。
魯濱遜一行人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遇海難,最后僅有他幸存,流落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但他沒有膽怯,而是以頑強的毅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開始了長達二十八年的島上生活……
二十八年,對于常人來說,該是怎樣的煎熬呀?我難以想象他在島上孤獨生活。日月變更,陪伴自己的除了“星期五”和一些動物,始終是自己的影子。他不會寂寞嗎?不會害怕嗎?
當船遭遇暴風雨失事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那種勇氣;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個人努力地生存著:沒有房屋,他自己搭建;沒有器物,他研制瓦罐;沒有食物,他種植水稻、馴養(yǎng)野羊……在絕望中他沒有放棄生的希望,絕境中沒有喪失奮斗的勇氣,漫長的煎熬中沒有懈怠回歸的期盼。
反思我們自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的打擊,是何等的孱弱!這本書傳遞的頑強、勇敢和進取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我!
(指導(dǎo)教師:陳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