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紅
“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后代”少數民族地區(qū)學漢語文,培養(yǎng)能用雙語教學的教師是關鍵,漢語文作為二語言教學,應提高漢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雙語教學。
學校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獲得漢語文素養(yǎng),要激勵學習漢語文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用雙語教學中能翻譯本民族的語言來表達出漢語文的內容和它的作用,漢語文課程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朗讀、教科書、教學掛圖、講故事、工具書和演講等形式漢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漢語文應用學習中,教師要考察學生在漢語文學習過程中,“寫字”;“閱讀”;“寫作”;“讀音”;“拼音”;“口語表達”等方面要努力養(yǎng)成認真耐心的習慣。
學習要求掌握的生字“會讀”;“會寫”;“知道漢語文部首”掌握詞語,了解字和詞的意思,用法和讀法,對話中可以讓學生根據情況用不同的語氣去交流,。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習漢語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學生要認真集中注意力要養(yǎng)成聽別人講漢語文的習慣,并能聽懂講漢語文時主要內容,而且利用各科渠道聽別人講漢語文,培養(yǎng)自己的聽覺能力,能夠別人用漢語文交談時聽取對方的表達方式和語音準則的能力要做到自己會說會聽會選語文的主次,并記主要詞語,更喜歡這種語言。
2 口語表達
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進行時自覺和自由發(fā)言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闡述,日常生活中同學之間用漢語交流,還有大聲朗讀漢語課文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不能有自己怕自己,表達不清楚或怕說錯而不說,語言是一個交流的工具而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人與人之間能夠溝通,想說的話表達清楚就可以了,所以用漢語跟別人交流要大膽,盡可能用詞要恰當,發(fā)言準確,應對方聽懂,能理解就可以了。
3 堅持“文質兼樸”的教材選文標準
“文質兼美”一直是漢語文教材強調的選文標準,但是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教材的選文標準,我們認為應該堅持“文質兼樸”。一段時間,一些少數民族中小學校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tǒng)編教材,結果教材中大量的文學作品類選文,不僅增加了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少數民族中小學生漢語教學的難度和負擔,而且極容易使語言課變成文學課,進而偏離了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目的。為了能使教材通過選文起到擴展學生漢語積累,進而讓少數民族學生學會聽說讀寫,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我們認為,漢語教材的選文應該以“文質兼樸”為標準,多選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實用文,盡量少選一些思想內涵過于深刻的文學類作品比較合適,這也應該是漢語教材的特點之一。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漢語言情境活動
把學校生活視為語言材料,布置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慢慢形成語感。比如在學校開展“漢語角”之類的語言情境活動,定期開展?jié)h語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讓學生講漢語,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和支持學生講漢語,樹立學生講漢語、學習漢語文的習慣。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能使學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以鼓勵表揚為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要切合我區(qū) 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進步,在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不應該批評得過于嚴厲,而是在糾正其錯誤同時鼓勵敢于回答問題的精神,加強學生學習的決心和信心,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列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知識與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具有極其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教師的督促與言傳身教。作為我區(qū) 小學的漢語教師,應該多讓學生盡量用漢語來寫日記、周記,或者在課堂上開展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用漢語編一些小故事、讓學生課前預習功課。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學習漢語文的重要性,也讓學生明白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復操練。
5 統(tǒng)一漢語課程的稱謂用語
目前,雖然在教育部出臺的有關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的相關文件中,開始以“漢語”這一稱謂取代了沿用已久的“漢語文”,但是對課程改革和教學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的高考試卷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仍然保留著“漢語文”這一稱謂。而且,在少數民族中小學校中,“語文”“漢語文”“漢語”本來就因為教學對象的多樣化,可能具有不同的指向和意義,但是這些詞語的使用,卻并沒有被嚴格區(qū)分開來。在實際工作中,用語上的模糊往往容易導致人們認識上的混亂,所以我們希望盡快統(tǒng)一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的稱謂用語,使我國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的改革和實施盡快走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之路。
6 應用學習
在業(yè)余時間中,要經常和別人交談,你要堅強,大膽放心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有不足之處,讓別人指出,自己加以改正,如有條件的地方,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一些漢語文實踐活動讓自己的漢語文水平有所提高。
少數民族地區(qū)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母語翻譯,以對譯當成教學手段,以雙語作為教學方法,先對課文進行逐詞,逐句和翻譯講解,使學生通過母語透徹理解愿意,然后讓學生用母語將課文正確地翻譯出來,以便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之后通過反復練習理解詞義和語法規(guī)則,采用語言對此和語言翻譯,用母語進行語言。俗話說:“教育苦,育人難”少數民族地區(qū)教漢語文則更是“苦上加難,”對于老師來說,在漢語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消極情感不反會影響漢語文教學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