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陸縣地處山西省的最南端,位于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干旱缺雨及土地瘠薄是影響該縣糧食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是提高該縣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之一。2012年山西省農業(yè)廳在該縣常樂鎮(zhèn)上焦村實施利用土地出讓金改造中低產田項目,收到良好效果,為平陸縣提高糧食生產和優(yōu)質果品生產樹立了樣板。
關鍵詞:中低產田;改造;生產能力
中圖分類號: S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6-85-1
平陸縣地處山西省的最南端,位于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干旱缺雨及土地瘠薄是影響該縣糧食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是提高該縣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之一。2012年山西省農業(yè)廳在該縣常樂鎮(zhèn)上焦村實施利用土地出讓金改造中低產田項目,收到良好效果,為平陸縣提高糧食生產和優(yōu)質果品生產樹立了樣板。
上焦村位于黃河金三角中條山南平陸縣城西35公里的常樂鎮(zhèn)西南,2012年平陸縣農委在該村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瘠薄地土壤培肥項目,收到了明顯效果。
1 基本情況
上焦村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海拔510~520米,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40天,年均降水560毫米,土壤屬石灰性褐土,質地中壤,耕層薄18~21厘米,耕地土壤肥力低下,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0.5克/公斤,全氮0.83克/公斤,有效磷11毫克/公斤,速效鉀103毫克/公斤。
上焦村有人口1250人,耕地2583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冬小麥、夏玉米,經濟林為蘋果樹。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水利基礎設施由于年久失修無法使用,土渠灌溉,使常樂高灌的黃河提水及機井水不能很好發(fā)揮作用,大水漫灌不但造成水資源浪費且效果不好,干旱時灌溉難以實施,由于缺水造成糧食產量不能提高,經濟林蘋果樹由于缺水造成果品品質下降,效益不佳。田間道路均為土路窄且凹凸不平,大型農田作業(yè)機械入田耕作困難。
2 采取的措施
針對上焦村農業(yè)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平陸縣農委組織技術人員與村組干部及群眾代表進行實地勘察,分析討論研究提出上焦村瘠薄地土壤培肥方案和采取的措施。實行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的土壤培肥方案,工程措施以整修田間道路和改善節(jié)水灌溉設施為重點,解決田間路不通暢和土灌溉輸水渠跑漏的問題,農藝措施以秸稈還田、加厚耕作層、使用抗旱保水劑為主,解決土壤結構改善和肥力提升問題,農藝措施和工程措施科學組合配套,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從而達到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2.1 實施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對水澆地實施冬小麥夏玉米兩茬還田,小麥成熟后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時留20~30厘米麥茬,用旋耕播種機一次完成還田和夏玉米播種;玉米收獲后將玉米秸稈直接用還田機切割粉碎,用鐵牛-55配深松機進行深耕翻壓,深度達30厘米以上。對旱地實施小麥秸稈還田和加厚耕作層,采用60千瓦深耕深松機在小麥收獲后進行土壤深松耕,深度達30厘米以上,打破犁地層,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土壤水分、養(yǎng)分和土壤微生物循環(huán)。
2.2 使用抗旱保水劑
對旱地使用抗旱保水劑,在小麥播種前與干細土混合撒施后翻耕入土,畝用量1公斤。抗旱保水劑含有抑制作物蒸騰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促進作物生長的多種微量元素及生長刺激素,具有蓄積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滿足作物對多種微量元素供給需求的功能。
2.3 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對全部土地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按照每100畝采土樣一個的標準采集土壤樣品并進行土壤養(yǎng)分化驗。采樣方法,S型布點,每個土樣采15~20鉆混合四分法取舍留1公斤?;烅椖繛橥寥烙袡C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堿解氮、pH、有效銅、有效鐵、有效錳、有效鋅、有效硼、有效硫。依據(jù)化驗結果結合施肥經驗制定施肥配方,指導施肥。
2.4 整修田間道路,對全村田間道路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布局
整修5米田間道路29040平方米,基本覆蓋上焦村的所有耕地,大型耕作農機具能夠順利到達每一塊地實施耕地、播種、收獲作業(yè)。田間路為沙粒路,在壓實的路基上鋪直徑為1~4厘米,厚180毫米的碎石粗骨料再做壓實后鋪設直徑0.3~0.5厘米的豆粒石子20毫米。路面平整度3米,誤差不超過±5毫米。
2.5 水利工程建設
上焦村現(xiàn)有水源有兩個,一是常樂高灌的黃河水源,一是兩個機井水源。黃河水采用渠灌,機井水采用管灌,依據(jù)水源的位置合理安排渠、管灌溉覆蓋的范圍,新修D50U防滲渠4670米灌溉996畝,鋪設PVC管4528米灌溉450畝。
3 收到的效果
一是田間道路通暢。新整修的田間道路筆直平整,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塵土飛揚,陰雨天泥濘難行的困境,到達每塊田地,大型農機具順利暢行,大大提高了農事作業(yè)效率;二是節(jié)水灌溉顯效。防滲渠的修建和PVC管的鋪設改變了過去土渠及大水漫灌跑漏水現(xiàn)象,實施節(jié)水灌溉后畝節(jié)約用水39方,每年節(jié)約用水5.64萬立方米,節(jié)約灌溉成本4.51萬立方米;三是農田土壤改善,糧食產量增加、水果品質提高。秸稈還田、加厚耕作層及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的推廣應用,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糧食產量得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平均值比實施前分別提高了0.75克/公斤、0.01克/公斤、1.8毫克/公斤、13毫克/公斤。畝均節(jié)肥1.9公斤,節(jié)約成本12.8元,平均畝增產糧食77.5公斤,增收116元,畝節(jié)本增效128.8元。
作者簡介:唐海功,平陸縣農業(yè)委員會土肥站,農藝師,研究方向:土壤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