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柳
拉各斯手記
撰文/楊柳
踏上這片土地之前,想象中的尼日利亞,更像是電影《上帝之城》,秩序混亂,生活貧苦,人們會為了生計不顧一切,也喪失了理想和希望,你根本不妄想從這里體會到任何的美感。但當你真的踏上這片土地,你才能感受到,超越你認知的美和生命力,正在這個非洲第二富有的國家內部,蓬勃地生長著。
在撲面的熱氣和海風中,我們來到了尼日利亞的第二大城市拉各斯。這里曾經是尼日利亞的前首都,在國境最南端,由圍繞著母親河奧貢(Ogun)的6個小島和陸地部分組成。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氣候悶熱,但是當4~6月,雨季來臨的時候,晝夜溫差可以達到溫帶地區(qū)的程度,十分舒適。這里人口密集,產業(yè)發(fā)展程度高,人口素質也較全國水平最高,所以治安和經濟水平都較為良好,然而西非國家的局勢不穩(wěn)定,尼日利亞北部的戰(zhàn)亂也給拉各斯的治安帶來不少麻煩。我們剛到達,就聽聞拉各斯國際機場前幾天剛剛有人持槍搶劫了外匯兌換處,不由得緊了緊神經,跟著本地的朋友坐上了去住處的車子。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灰色的不超過3層樓的低矮樓房,有的好像是被順著橫截面切割過,朝向大街的一面完全敞開。這些建筑雖然簡陋,但結構緊湊且錯落有致。就是完全不見南非式的小洋樓,私人別墅,與心目中的非洲第二富的身份差距較大。不過據(jù)朋友說,我們走的地方是本地人聚集的區(qū)域,拉各斯最現(xiàn)代化的區(qū)域叫做維多利亞島,那里是眾多的外國使館、領事館還有跨國公司的聚集區(qū),有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也有絲帶一般纏嵌在城市中的立交橋,完全有國際一線城市的派頭。
而事實上,拉各斯在尼日利亞的地位就類似于中國的上海。這里本土和世界融會貫通,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風土民情。
16世紀,航海技術強大的英國人把自由貿易掩蓋下的殖民主義帶給了近半個非洲。如今殖民主義只剩影子,但自由貿易殘留的樣子卻隨處可見。這里有西非最大最現(xiàn)代化的漁港和深水碼頭,進出口貿易的份額占全國的80%左右。在我們去到的各個地方,雖然商店的商品陳列的方式有著濃烈的非洲式不修邊幅的特色,但你還是可以找到種種的來自國外的產品。商店的主人看到你是中國人立刻上來熱情地講述他們去過中國的什么地方,在哪里批發(fā)了很多的貨品。
曾經看過BBC的一個紀錄片,記錄了拉各斯的幾個不同的青年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在打拼的故事。有的人白天在殺豬場靠賣豬血、豬下水掙錢,晚上去錄音棚錄制自己的R&B唱片;也有的人在垃圾場旁邊的簡陋棚屋里居住,每天靠拾荒生活,但是仍然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攢夠機票錢,走出國門去國外工作。在這里,雖然人們的生活不如大部分的中國城市,他們沒有充足的電力資源,沒有良好的居住和衛(wèi)生條件,但是如果你能和本地人聊聊,你就能從每個人的身上看到他們關于理想、關于勤勞致富的種種不懈的嘗試與努力。
在拉各斯這個海邊城市,你很少看到本地人去海邊游玩,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勞動,所以海灘旅游只占有較小的一部分,而且去海灘的也多為外國人。不過既然來到這里,你還是應當體會一下這個西非著名的海濱療養(yǎng)地——塔克瓦海灣。搭上一輛黃色的面包出租車,穿過維多利亞島,不久就能到達這里。塔克瓦海灣是一處被保護較完好的自然海灘,經過了有點忙亂和嘈雜的拉各斯市區(qū),你可能不敢相信在尼日利亞還有如巴厘島一樣的地方。拉各斯周圍的島嶼都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約魯巴人在這里留下的文化印記,這些白色沙灘和一望無際的椰林,年復一年地吸引著大批來自海外的旅游者。
看過了蓬勃發(fā)展的商業(yè)和美麗的海濱,最后還是要提個醒,就像一開始說的,西非社會的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政治的腐敗,法律約束力差,也為更多的人踏上這片土地帶來了難度,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程度的差異,也震驚過許多曾經去過這里的外國人,產生了不小的偏見。所以目前如果要去西非旅行,還是盡量做好充足的身體和心理準備。但是,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人和事,希望如果你有一天也來到了這里,請以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目光看待當?shù)厝说奈幕土晳T,我想這也是一個美好旅程所必須的心理準備吧。(責編: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