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羅宗禮,白洪清,田志剛
(湘西自治州畜牧水產科技管理站,湖南 吉首 416000)
隨著湘西地區(qū)湘西黃牛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飼草短缺問題日益突出[1]。為做到既不多占用耕地,又能提高牧草產量,在湘西州畜牧水產科技管理站于2013年10月3日開始,湘西州牧草種子基地進行一年生黑麥草與飼料玉米的輪作試驗,以期在一年生黑麥草收割季節(jié)基本完成后,在同一地塊種植飼料玉米,收割飼料玉米后又種植一年生黑麥草,如此循環(huán)輪作,減少田地的閑置時間,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既可以保證牧草的高產,又可保證牧草的均衡供應[2]。
20世紀90年代末,張新躍等提出飼用玉米-黑麥草種植系統(CIS)[3]。CIS系統不僅牧草產量高,而且營養(yǎng)價值較好,多花黑麥草粗蛋白質含量超過20%,玉米粗蛋白含量達7.0%~8.0%,將兩種飼草加工青貯,進行科學搭配飼喂奶牛、肉牛,可平衡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需要,節(jié)約生產成本,提高養(yǎng)畜效益[4-5]。飼用玉米種植密度、播種時間和收獲期均對提高飼用秘密群體鮮質量和干質量有很大影響[6]。本試驗只從飼用玉米的不同播種密度來研究其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本試驗所選飼用玉米品種為楚白丹四號飼料玉米。
試驗地位于湘西自治州花垣縣道二鄉(xiāng)湘西州牧草種子基地內。
本試驗于2013年10月3日開始,首先播種一年生黑麥草,2014年5月10日,在經收割3次的一年生黑麥草地里,按不同密度播種楚白丹四號飼料玉米,試驗采取大區(qū)對比方式,不設重復,試驗組1播種密度為45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5 hm2;試驗組2播種密度為60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3 hm2;試驗組3播種密度為75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3 hm2。另設對照組,同一天按不同密度在越冬空地直接播種楚白丹四號飼料玉米,對照組1播種密度為45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3 hm2;對照組2播種密度為60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3 hm2;對照組3播種密度為75 000株·hm-2,播種面積0.033 hm2。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蠟熟期整株收割,測定產量,確定最優(yōu)栽培密度。于2014年8月11日測定全株飼料玉米鮮重。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處理,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不同處理組的飼料玉米產量及其植株基本性狀見表1。不同處理組經濟效益對比見表2。
表1 不同處理組的飼料玉米產量及其植株基本性狀
表2 不同處理組經濟效益對比
由表1可知,從飼料玉米產量看,本試驗所有處理組中產量最高為對照組2,與黑麥草輪作試驗組產量最高的為試驗組2,從飼料玉米植株高度方面比較,所有處理組中植株最高的為對照組1,與試驗組2、3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各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黑麥草輪作試驗組中植株最高的為試驗組1,與試驗組3差異顯著(P<0.05),與試驗組2差異不顯著(P>0.05)。從飼料玉米單株重量方面比較,本次試驗所有處理組中單株最重的為對照組1,與試驗組3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各處理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黑麥草輪作的試驗組中單株最重為試驗組1,與試驗組3差異顯著(P<0.05),與試驗組2差異不顯著(P>0.05)。
由表2可知,經濟效益最優(yōu)組為試驗組2,即黑麥草與密度為60 000株·hm-2的飼料玉米輪作為本次試驗中經濟效益最優(yōu)組。
本試驗中試驗組2經濟效益最高,且飼料玉米的平均株重與最優(yōu)株重組對照組1差異不顯著(P>0.05),因此,試驗組2的播種模式,即一年生黑麥草條播與密度為60 000株·hm-2的飼料玉米輪作的播種模式效果最好。
從試驗地點氣候條件看,由于經常性干旱,當地農民一年僅種植一季玉米(其他時間土地空閑),成熟玉米在風調雨順情況下產量約6 000 kg·hm-2,產值14 400元扣除生產成本11 250元(比種植飼料玉米多進行扳玉米坨、脫粒、曬干等增加成本2 250元),利潤僅3 150元,如果遇到大旱之年還要減產甚至絕收;而種植飼料玉米不需要成熟就進行全株收割,干旱嚴重時已經收割了,等待秋涼后種植一年生黑麥草恰到好處;并且種植利潤將近45 000元;即使是只種植一季飼料玉米最高利潤亦可達9 960元;因此,通過利用耕地種植高產優(yōu)質牧草養(yǎng)牛,可以給種植農民增加收入,尤其是一年生黑麥草條播與密度為60 000株·hm-2的飼料玉米輪作的播種模式,在湘西地區(qū)最有推廣價值。對于飼用玉米的不同播種時間和收獲時間及不同品種的飼料玉米與黑麥草的輪作還有待研究。
[1]楊瓊,羅宗禮,田志剛.湘西黃牛專業(yè)養(yǎng)殖草料供給調查與思考[J].湖南畜牧獸醫(yī),2014(2):31-35.
[2]陳家振.牧草輪作套種混播高產栽培[J].農村新技術,2001(7):14-15.
[3]張新躍,何丕陽,何光武,等.“飼用玉米-黑麥草”草地農業(yè)系統的研究I飼用玉米的品種比較與生產性能[J].草業(yè)學報,2001,10(2):33-38.
[4]張炳武,張新躍.我國南方高效牧草種植系統[J].草業(yè)科學,2013,30(2):259-265.
[5]王景才,劉樹軍,吳愛芹,等.全株玉米青貯料喂育肥牛的試驗[J].黃牛雜志,2003,29(6):27-28.
[6]朱桓,蔡瑞國,張敏,等.種植密度對飼用春玉米生長與飼草產量的影響[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23(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