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麗,楊飛華,王寶根
(1.北方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北京100144;2.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節(jié)能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41)
廢混凝土在GRC中的再生利用探究
程海麗1,楊飛華2,王寶根1
(1.北方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北京100144;2.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節(jié)能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41)
研究了再生磚骨料的取代率對再生骨料GRC的影響及變化規(guī)律,并進一步采用正交設計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再生混凝土骨料對GRC的影響。結果表明:再生骨料GRC的強度隨廢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先增長后下降,當廢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可達到或超過天然砂GRC的力學性能;當粉煤灰取代水泥10%,同時硅灰取代水泥10%,廢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時,其抗折、抗壓強度值最大。
GRC;廢混凝土;再生利用
GRC制品具有輕質、高強、隔熱保溫、防水、防火、可加工性良好、價格適中等優(yōu)點,獲得了各國材料界的公認。在建筑、市政、農業(yè)、水利和園林工程等許多領域的應用中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顯示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以不同規(guī)模生產和使用GRC制品,全球GRC制品的年產量約為40萬t。我國GRC行業(yè)的規(guī)模也正在日益擴大,年產量已達到4萬t。我國GRC行業(yè)始終堅持“雙保險”的技術路線,故GRC制品行業(yè)在我國一直是蓬勃發(fā)展的[1]。
在GRC制品中,灰砂比一般為1∶1~1∶2,即天然砂的用量不低于50%,由此可以推算,GRC制品的生產和使用將會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砂資源。
另一方面,隨著建筑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混凝土作為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對自然資源的占用及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對廢舊混凝土進行再生循環(huán)利用已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有效措施,國外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也已有相關的文獻報導,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方興未艾。再利用的主要途徑是將廢舊混凝土進行破碎、篩分后作為粗骨料應用于混凝土中,但在廢舊混凝土破碎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較細的顆粒,這些細顆粒適合作細骨料使用,因此,文中將舊建筑拆除的廢混凝土經破碎篩分后取代GRC中的天然砂,研究廢混凝土代替部分天然砂時GRC性能的變化,這不僅能降低GRC的生產成本、節(jié)約天然砂資源,而且可減少廢混凝土排放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土地的占用等負面影響,一舉數(shù)得。
強度等級為32.5 R的復合硅酸鹽水泥,其3 d抗折強度為7.1 MPa,抗壓強度為24.4 MPa;28 d抗折強度為8.5MPa,抗壓強度為35.1 MPa。
粉煤灰:II級灰
天然砂:細度模數(shù)3.5,含水率0.35%,堆積密度1 750 kg/m3。
硅灰:SiO2≥90%
廢混凝土:來自拆除的舊建筑物,經過破碎、篩分,粒徑為0.15~4.75mm。堆積密度1 450 kg/m3。
表1 廢混凝土化學組成%
抗壓、抗折強度試件采用40 mm×40 mm×160 mm的水泥膠砂試模制作,試件養(yǎng)護1 d后拆模,于養(yǎng)護間自然養(yǎng)護(溫度15~20℃,相對濕度60%~70%)相應齡期后,按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進行膠砂強度的檢驗。
3.1 廢混凝土對砂取代率的初步確定
將廢混凝土顆粒分別以0%,15%,30%,45%,60%的取代率取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再生骨料GRC,測其7 d抗壓、抗折強度,初步選擇廢混凝土對天然砂取代率的大致范圍,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礎。其配合比見表2,性能見表2、圖1和圖2。
表2 7 d不同取代率下的抗壓、抗折強度
圖1 抗壓強度隨再生骨料取代率變化
從表2、圖1和圖2可以看出,隨著廢混凝土對天然砂取代率的提高,試件的強度呈現(xiàn)增長趨勢,當取代率為30%時,抗折、抗壓強度達到最大值,齡期僅有7 d時,就分別比純天然砂GRC提高了39.2%和54.3%。但當取代率繼續(xù)提高時,強度出現(xiàn)下降趨勢。原因是廢混凝土的表面粗糙且多孔,而且廢混凝土密度比天然砂要小,采取等質量取代的方法,同質量的廢混凝土的體積要比砂的體積大,增加了骨料的比表面積,而且廢混凝土粗糙的表面構造使其更容易與水泥漿黏結,所以結合界面強度比較大,同時,廢混凝土粗糙多孔,吸水性強,可有效降低體系的水灰比,也是使其強度提高的原因。所以,隨著廢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GRC的強度也會增大,但同時,其流動性也下降,編號3,4,5摻入一定量的減水劑以彌補流動性的下降。但當廢混凝土摻入量過多時,由于廢混凝土顆粒本身的強度較天然砂低,因此使得GRC出現(xiàn)強度下降的現(xiàn)象。
圖2 抗折強度隨再生骨料取代率變化
3.2 通過正交試驗進行配比優(yōu)化
由于本試驗采用的是普通硅酸鹽水泥,而非低堿水泥,而普通水泥的高堿度會對玻璃纖維產生腐蝕作用,因此,本試驗考慮加入粉煤灰、硅灰以改善這一方面的性能[2],原因是當一部分普通水泥由粉煤灰和(或)硅灰取代后,由于水泥用量的減少,可減少水泥水化產物中Ca(OH)2的產出量,同時由于粉煤灰和硅灰可以與水泥水化產物中Ca(OH)2發(fā)生二次水化反應,也能消耗體系中Ca(OH)2的量,從而減少Ca(OH)2對玻璃纖維的腐蝕作用。但粉煤灰用量過高,會降低體系的早期強度,硅灰用量過大,不但會影響GRC的和易性,也會對強度產生影響,因而對不同的配合比體系,二者應有一適合的用量;與此同時,GRC中天然砂與文中所用的廢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廢混凝土不同的取代率也會對其性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亦即,粉煤灰對水泥的取代、粉煤灰與硅灰聯(lián)合對水泥的取代、再生骨料對天然砂的取代都會對GRC的性能產生影響,并且有相互影響作用。因此,以粉煤灰對水泥的不同取代率、粉煤灰與硅灰聯(lián)合對水泥的不同取代率以及再生骨料對天然砂的不同取代率為因素,分別取3個水平進行正交試驗,其中粉煤灰取代水泥3個水平為10%,20%,30%,硅灰取代水泥3個水平為0%,10%,20%,再生骨料取代天然砂3個水平分別為20%,30%,40%。3因素3水平表如表3所示。按表3進行設計的配合比及其相應性能如表4所示。
表3 正交設計因素與水平表
表4 正交試驗配合比及其性能
比較表4中Y2與Y6可以看出,當廢混凝土取代率30%時,10%粉煤灰+10%硅灰的效果優(yōu)于粉煤灰單獨摻加20%的配比;比較Y3與Y8也可以看出,當廢混凝土取代率40%時,10%粉煤灰+20%硅灰的效果也優(yōu)于單摻粉煤灰30%的配比,同時也優(yōu)于硅灰10%+粉煤灰20%的配比(Y4)??梢姡勖夯遗c硅灰復摻的效果優(yōu)于單摻粉煤灰的效果,即粉煤灰與硅灰之間存在協(xié)同作用,即,當粉煤灰對水泥取代率為10%,硅灰對水泥的取代率也為10%,廢混凝土對砂的取代率30%時(編號Y6),GRC 3個齡期的抗折、抗壓強度值最高,為較優(yōu)化的配比。比較表4中編號Y1與表2中編號2,可以看出,粉煤灰以10%的取代率取代水泥時,7 d的抗折、抗壓強度值均減小,這是因為粉煤灰取代一部分水泥后,由于水泥用量絕對值的減少,而導致早期強度降低。比較表4中編號Y6與表2中編號2,可以看出,粉煤灰10%+硅灰10%復摻時,7 d的抗折、抗壓強度值均有提高,其中抗壓強度提高幅度較大。這是由于硅灰和粉煤灰的火山灰效應,填充效應和微集料效應,在雙摻水泥漿中得以充分發(fā)揮,并且兩種外摻料在等比例雙摻情況下,能在上述3種效應方面互相補充,從而得到比單摻漿體更優(yōu)的細觀結構(如硬化水泥漿有害孔比例減少等),同時改善了水泥基材-骨料和水泥基材-玻璃纖維的界面粘結[3]。
4.1 結果
(1)在文中試驗條件下,廢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時,可達到或超過天然砂GRC的力學性能。
(2)正交試驗表明,在文中試驗條件下,粉煤灰取代普通水泥10%+硅灰取代水泥10%,廢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時,GRC 7 d,28 d,56 d抗折、抗壓強度均可達到最大值。因此,從力學性能角度看,廢混凝土再生骨料完全可替代天然砂應用于GRC及其制品的生產和制作中。
4.2 討論
(1)由于目前將廢混凝土當作骨料用于GRC中的研究尚不多見,因此,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詳細具體進行,本研究在這方面做了初步的試驗工作。
(2)廢混凝土相對于天然砂強度低、吸水性強,因此,加入GRC中后會對其和易性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其他性能,因此其最佳加入量與所選的減水劑的品種及性能有關,文中結論僅限于所用減水劑品種。
(3)僅從強度角度研究了廢混凝土在GRC中的應用,但作為GRC制品,其耐久性(主要是玻璃纖維在高堿性環(huán)境中的耐老化性)也是影響其應用的主要因素,篇幅所限,筆者將在后續(xù)工作中另行撰文。
(4)研究結論基于膠凝材料為高堿性的普通水泥,對于“雙保險”體系的GRC可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對以低堿度水泥為基礎的“雙保險”再生骨料GRC進行專門研究也是筆者后續(xù)擬研究的內容。
[1]沈榮熹.國際GRC制品行業(yè)的現(xiàn)況與動向[A]//纖維水泥制品行業(yè)纖維增強水泥及其制品論文選集(1)[C].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9,25-262.
[2]曹巨輝.粉煤灰硅灰改善GRC加速老化條件下力學性能的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3(5):27-25.
[3]潘鋼華,甘元玉,秦鴻根,等.超細粉煤灰與硅灰復合對高性能混凝土強度的影響[J].混凝土,1996(3):21-27.
環(huán)保部公布第三批通過環(huán)保核查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名單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huán)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fā)[2011]35號)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要求,確保公眾身體健康,環(huán)保部開展了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環(huán)保核查工作,對有關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環(huán)境保護現(xiàn)狀進行審查。經企業(yè)自查、省級環(huán)保部門初審、專家資料審查、社會公示和各環(huán)保督查中心現(xiàn)場檢查,形成了第三批26家符合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名單,并予以公告。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yè)污染防治水平,環(huán)保部將持續(xù)開展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環(huán)保核查工作,發(fā)布符合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名單,并對已公告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yè)進行復核和抽查,發(fā)現(xiàn)不符合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將撤銷并予以公告。
新書推介:《中國廢鋼鐵產業(yè)研究》
由我國再生資源、廢鋼鐵產業(yè)資深專家,原中國廢鋼鐵協(xié)會秘書長閆啟平撰寫的《中國廢鋼鐵產業(yè)研究》一書,已由冶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fā)行。
該書是第一部研究我國廢鋼鐵產業(yè)的運行機制、政策法規(guī)、國家標準、資源調查、技術設備、二次污染防治、管理模式、基地建設指南及低碳經濟時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專著;傾注了作者20多年從事廢鋼鐵生產經營管理、產業(yè)研究的經驗積淀及畢生的學識和才智;全書涉及面廣、數(shù)據(jù)豐富、結構清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廢鋼鐵從業(yè)人員、管理人員、研究人員、設計人員及相關政府部門人員進行經營決策、教育培訓、科學研究、制定政策的理想參考書。
你想了解中國廢鋼鐵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潛力嗎,你想了解中國廢鋼鐵產業(yè)的投資環(huán)境嗎,你想了解廢鋼鐵加工技術、環(huán)保及管理經驗嗎,你想了解我國拆車、拆船、冶金渣、尾礦粉等衍生產業(yè)發(fā)展的概況嗎,你想了解廢鋼鐵產業(yè)高端發(fā)展新的價值觀及哲學理念嗎?認真閱讀此書,將受益匪淺。
該書已在各新華書店及京東、淘寶、天貓等購物網上架銷售。
Research on recycling use of waste concrete in GRC
CHENG Haili1,YANG feihua2,WANG Baogen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Waste Reuse for Building,Beijing 100041,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replacem ent ratio of w aste concrete aggregate on the recycled aggregate GRC,and then,by using the orthogonal design m ethod,the effects of fly ash,silica fum e and w aste concrete aggregate on GRC is further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 hen the replacem ent ratio of w aste concrete to natural sand is 30%,the m 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 hich reach or can exceed to the GRC w ith natural sand.w hen the replacem ent ratio of fly ash to P·O cem ent is 10%,silica fum e to P·O cem ent is 10%,and w aste concrete to natural sand is 30%,the perform ance of GRC is optim al.
GRC,w aste concrete,recycling use
X799.1;TU528.581
:A
:1674-0912(2014)08-0023-04
2014-03-04)
北京市教委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KM201210009010);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節(jié)能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SWR-2012-003);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2013)
程海麗(1965-),女,河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發(fā)表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