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 乎
父親不只是“賺錢機器”
■卡 乎
和周圍朋友相比,我差不多算是陪孩子時間最多的爸爸了。即便如此,女兒還是經(jīng)常纏我。原因很簡單,媽媽陪她的時間更多。女兒完全明白,媽媽招之即來,根本不用纏。爸爸則需要討價還價,因為他總是要回到書桌前去工作。
我為此感到愧疚。電視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成為話題,人們再一次發(fā)問,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處在什么位置?盡管這幾位上節(jié)目的名人父親都有備而來,但是仍然時時露出臨時抱佛腳的窘態(tài)。多篇報道和評論,都很巧妙地在節(jié)目名后面加上一個“了”字,揭示父親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缺位。
爸爸去哪兒了?大多數(shù)時候,孩子得到的答案都是“工作”,甚至是“掙錢”。杭州一所小學召開了一次“爸爸會”,老師在會上宣讀了一個孩子的日記:“我的爸爸是一個好人:他要求媽媽辭去工作,專心致志地照顧我的生活起居;而他則每天拼命地賺錢……我們之間沒有時間交流,也沒有話題可以談?wù)?,因為他的眼里只有工作。在我看來,他只是一臺高級的賺錢機器。”很多父親都低頭反思。
其實,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掙錢,即便掙錢也是必要的。讓孩子知道人要工作,并不是壞事。曾經(jīng)讀到,托爾斯泰每次吃完飯,都會重復說“每個人都應該工作”,然后上樓寫作去了,讓我深有感觸。問題在于,其一,父親應該“工作”到和孩子沒時間交流嗎?其二,為什么媽媽不“工作”?
我在“工作”二字上加引號,因為它并不都是真的?!耙慌_高級的賺錢機器”,算是不差的父親了。有些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未必在做賺錢的工作,甚至未必在工作。很多男人只是以工作為借口,不做家務(wù),不帶孩子。他們中有些人在外面吃喝嫖賭,也要說成是為了工作搞關(guān)系。有些人整天失業(yè)在家,同樣要老婆伺候。對于很多住家女人來說,不“工作”也不是真的,她們成天相夫教子,忙得筋疲力盡,但還得跟人說自己沒工作。
如果說這樣對女人不公平,輿論多半不感興趣。但是,現(xiàn)在換了一個角度來說,就讓很多人緊張起來:無數(shù)研究表明,父親陪伴成長的孩子更聰明。很多輿論把這個命題轉(zhuǎn)化為“父親更重要”,這是偷梁換柱。假如你身體中缺少維生素D,醫(yī)生讓你補上,你不能得出結(jié)論說,維生素D比維生素C更重要。準確地說,母親無可替代,但父親的歸位很重要。在父母都在的家庭,父親也要做家務(wù),也要陪孩子讀書,陪孩子做游戲,孩子眼中才是一個正常的世界。正常世界里成長的孩子,理應更健康和聰明一些。
這些研究有望讓一些不工作也不管孩子的父親轉(zhuǎn)變觀念,分擔一些妻子的辛勞。對于電視節(jié)目中的名人爸爸和其他“高級的賺錢機器”來說,也可以讓他們重新思考工作和生活的關(guān)系,少賺點錢也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或者說,他們面臨短期投資(眼下的收入)和長期投資(孩子的未來)的選擇,不難做出明智的選擇。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更多的父親只是一臺“普通的賺錢機器”,像李湘那樣會掙錢的母親也是少數(shù)。他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多賺和少賺,而是必須要去賺;他們不能選擇長期投資(回家陪孩子),只能每天辛苦去掙生活費。
根據(jù)一份官方數(shù)據(jù),中國男女收入差異很大,城市里女人只能掙到男人的七成,農(nóng)村女人只能掙到男人的五成。這樣一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如果非得有人在家照顧孩子的話,理性的抉擇就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
要讓男人多回家陪孩子,就應該讓女人也有工作,而且得到和男子相同水平的薪酬,甚至讓更多女人也有機會成為“高級的賺錢機器”。這既要求改變觀念,也要求改變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和相關(guān)法律。
比如,女人在休滿足夠的生育假之后,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之前的位子是否還在?升職的空間是否依然?相應地,男人是否可以有更多的陪產(chǎn)假?在挪威,女人生孩子,男人可以有九個月的全薪假期。在法國,男人帶薪與不帶薪的全部陪產(chǎn)假期,加起來可以長達三年。
果真如此,男人可能會失去一些特權(quán),卻迎來一個更平等的世界和更加溫馨的家庭。在這樣的世界和家庭中,他陪著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