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林
媽媽的偏見像把刀
■曉 林
我們每個人都有偏見,認為自己正確,認為自己強大,認為自己是為對方好;我們每個人都曾執(zhí)著于自己的偏見,如果對方不接受,矛盾在所難免——最麻煩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偏見渾然不覺。
丁女士是上海市高級教師,在一所中學教語文,還是教研室主任。她的女兒歆然15歲,讀初二。母女倆在同一所學校,不過媽媽不帶女兒的班。歆然學習很用功,成績卻老是上不去,在班里只是一名中等生。最讓丁女士難堪的是,歆然的語文成績最差,上了初中以后最好成績是85分。歆然的班主任正是教語文的,和丁女士在一個教研室,經(jīng)常跟丁女士打趣:“丁主任,您自私一點好不好?回家給歆然開開小灶。她成績總這樣不上不下的,好像我沒用心教似的?!倍∨坑锌陔y辯。她何嘗不想讓女兒的語文成績好一點,她何嘗不想給女兒開小灶,可是女兒不配合,她著急有什么用?
在一位朋友的再三勸說下,丁女士同意找我咨詢。也難怪,作為一名資深教師,就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請教別人,的確有點不好意思。剛見面,她就自我解嘲:“都說教師教不好自己的娃,易子而教自古有之,看來是客觀規(guī)律?!彼昧税胄r時間做自我介紹,極力讓我知道她是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獲獎無數(shù),深受領導信任和學生愛戴?!懊磕旰罴俣加型鶎卯厴I(yè)生來看望我,有政府官員,有企業(yè)老總,赴他們的宴是件頭疼的事,我哪有那個閑工夫?”她笑著揮揮手,又得意又不屑。
“您和女兒的關系怎么樣?”我打斷她。
“關系也不錯的,她有什么事總愿意跟我講。”
“有一名老師做媽媽,孩子有福了?!蔽夜ЬS道。
“唉!事倍功半??!”她嘆了一口氣,道,“從小我就在家給孩子開小灶,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她越來越抵觸我,現(xiàn)在根本不愿意接受我的輔導,還沒心沒肺地說我不懷好意!我有20年的從教經(jīng)驗,輔導她還不是小菜一碟?但是各種方法都用了,效果卻不好?;蛟S是她的資質太差吧?!?/p>
“您輔導歆然的時候,她具體有哪些地方讓您不滿意?”我問。
“比如,她做作業(yè)特別磨蹭,應該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yè),她兩個小時也做不完,我越催促她越慢。再比如,為了擴大她的閱讀量,我給她買了很多課外書,世界名著、古典名著、當代美文、名家散文,滿滿兩個書架,可她根本不屑一顧,反倒對沒幾個字的漫畫愛不釋手。她身上的這些毛病,我沒少糾正,剛開始是她不配合,現(xiàn)在則生硬地頂撞我。她爸爸經(jīng)常不在家,我倆鬧別扭了沒人勸,就冷戰(zhàn)。不過,每次都是她向我認錯。唉,好在是女兒啊,要是生個兒子,指不定怎么氣我呢?!?/p>
第一次咨詢結束了,我從丁女士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情況。我們約定,第二天她帶歆然來,我需要聽聽孩子的看法,兩下驗證,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第二天下午,丁女士帶著歆然如約前來。
說到平時在家做作業(yè)磨蹭,歆然大呼冤枉:“誰說我做作業(yè)磨蹭?血口噴人!我是班上做作業(yè)最快的,考試經(jīng)常第一個交卷,從來不磨蹭!”
丁女士語氣嚴肅地說:“上學期,國慶節(jié)放假前,還記得嗎?你們?nèi)嗤瑢W都交了作業(yè),只有你一個人沒寫完,后來追到辦公室來交作業(yè)。我當時在場的,你不要撒謊!”
“那次是特殊情況……你冤枉人!”歆然語塞,急得快哭了。
“什么特殊情況?你倒是說呀!”丁女士逼迫女兒。
“文藝隊排練國慶晚會的舞蹈,自習課全占了,我是利用休息時間寫完的作業(yè)……班主任都沒說我,還表揚我了呢……不調(diào)查沒有發(fā)言權!”
我拍拍歆然的后背,對丁女士說:“看來,您有點主觀主義了,冤枉了孩子。”
“就是!”歆然找到了支持者,來勁了,“媽媽對我有偏見!媽媽的偏見就像一把刀,每時每刻懸在我的頭上!”
情緒穩(wěn)定一些后,歆然告訴我,媽媽對她的偏見由來已久,而且特別固執(zhí),容不得她辯解。她在家做作業(yè)時,媽媽總是沒完沒了地催促,好像她生來就是一個大懶蟲。每次聽到媽媽催促,她就特別緊張,認為媽媽在故意找茬兒?!坝袝r候我想,反正我做得再快也是磨蹭,不如真的磨蹭給你看!”歆然說,翻眼瞪了媽媽一眼。
丁女士感覺自己的權威被冒犯了,厲聲道:“沒規(guī)矩!”轉向我說,“您看到了,這孩子多不聽話,多沒禮貌。”
“恕我直言,”我笑道,“人被冤枉、被誤解的時候,有情緒上的抵觸是正常的,這也是歆然的權利嘛。要是逆來順受,長大以后遇到什么事都甘吃啞巴虧,恐怕您更擔心?!?/p>
說到不讀媽媽買的那些名著,歆然撇了撇嘴,說:“現(xiàn)在誰還讀那些老古董?媽媽買那些書之前從來不征求我的意見,浪費錢怪不著我!”
“可那都是名著?。≌嬲暮梦淖郑 倍∨康纱笱劬φf。
歆然把臉扭向一邊,無聲地抗議。
“或許,成人和少女的眼光不同吧?!蔽掖驁A場。歆然看著我,抿著嘴,使勁地點頭。
我看差不多已搞清了事實,就讓歆然先回家,我再和丁女士聊一會兒。出門時,歆然看看我,又看看媽媽,不大信任的樣子,似乎在問:“你們兩個大人要商量怎么對付我嗎?”然后輕輕帶上了門。
目送歆然離去,丁女士嘆息道:“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這么難管!當家長真不容易??!在她的心目中,我一定是一個壞媽媽?!?/p>
“我絲毫不懷疑您對女兒的愛?!蔽艺f,“不過,父母之愛不是父母說了算,而是孩子說了算;換言之,孩子真切感受到的愛才算是愛。您同意嗎?”丁女士疑惑地點點頭。
我接著說:“您愛女心切,發(fā)現(xiàn)女兒有問題時往往會心里著急,說話的時候難免帶著情緒,而孩子在聽您說的時候,會非常敏感地察言觀色,捕捉您的情緒。也就是說,她時時在感受您的言外之意和當時的情緒。這是孩子的特點,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因為他們要借助長輩的評價來培養(yǎng)自信心,建立自我意識。一旦孩子感受到您有責怪她的情緒,內(nèi)心會有挫敗感,進而本能地產(chǎn)生負面的反應。這種負面反應表現(xiàn)出來,就是抵制您的指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矛盾積累多了能釀成情緒的全面對抗,而且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對家庭教育極其不利。所以,如果您要改善輔導效果,要讓自己心平氣和,像您上課對班里的孩子那樣?!?/p>
“其實,對她嚴格不是偏見,而是關心??!可她居然不領情?!倍∨總牡卣f。
“歆然只是情緒上跟您對抗,其實她心里跟明鏡似的,知道您對她好。”我安慰道,“您是教育專家,一定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如果舉一反三,是不是也應該因“個性”施教、因“關系”施教?無論施行什么樣的家庭教育,目的不變,就是起到正面的作用,幫助孩子快樂成長。反過來說,不管多高明的教育方法,效果不好,都應該改進。您說是這樣嗎?”
“那當然,實事求是嘛!”
“所以,拋棄您對歆然的偏見,客觀地觀察她,摸清她的個性特點和具體需要,一定會贏得她的心。另外,既然實事求是,就要敢于質疑自己,時時修正自己,切不可固執(zhí)己見。比如,您認為中外名著是好讀物,中學生應該讀,而且必須讀,就有把成人化的思維強加給孩子之嫌。名著當然是好作品,但作品好在哪里,您給孩子具體分析過嗎?名著所描述的時代跟今天多已久遠,孩子閱讀起來有障礙,感覺無趣,難道真的不能理解嗎?再者,孩子喜歡讀的當代作品和漫畫真的沒有價值嗎?”
丁女士深思良久,誠懇地說:“看來,我對歆然的偏見還真不少。請問,究竟什么是偏見?”
我告訴她,所謂偏見,是人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時所抱持的主觀態(tài)度,帶有很強的個人意識和情感,常常是因人而異,浮于現(xiàn)象,依憑自我見解和見識,發(fā)表以偏概全的評價和觀點。錯誤的判斷,盲目的推理,無知的肯定和否定,是造成偏見的三大因素。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論斷:抱持偏見的人喜歡留意和記憶某人的行動與他特定的形象相符之處,卻拒絕與該形象相反的證據(jù)。“例如,”我解釋道,“您發(fā)現(xiàn)歆然有一次遲交作業(yè),便推斷她每次都遲交作業(yè),原因是做作業(yè)磨蹭,所以一看到她閑下來就認為她又在磨蹭,而不去留意歆然做事麻利的事實。您這是典型的偏見?!?/p>
“可是,我為什么要對自己的女兒持偏見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偏見,認為自己正確,認為自己強大,認為自己是為對方好;我們每個人都曾執(zhí)著于自己的偏見,如果對方不接受,矛盾在所難免——最麻煩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偏見渾然不覺?!蔽医忉尩?,“抱持偏見的人都很執(zhí)著,執(zhí)著于評價別人,執(zhí)著于讓別人聽自己的,執(zhí)著于改變別人,卻不肯反省自身,更不曾想到,對方也可能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偏見的人。所以,越親密的關系越容易出現(xiàn)摩擦,母女關系最為親密,有摩擦很正常,不必過于憂慮。有人說,母女是最親密的敵人,尤其是青春期碰到更年期的時候?!?/p>
“您是說,歆然也心存偏見?”丁女士問。
“當然。比如她排斥名著,說名著是老古董,其實越老的古董越值錢,在她的概念里卻和垃圾等同。這種偏見的根源是她更關注新奇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事物,排斥其他事物。您推崇名著,排斥新潮,也是偏見,而且和歆然的偏見針鋒相對,不產(chǎn)生激烈矛盾才怪!”
關于偏見的危害,我告訴丁女士,偏見可以助長偏見,從而產(chǎn)生更加不良的后果。被偏見影響較深的人往往失去自尊心,以致他們在生活上變成像別人所期望的一樣。壓迫之下的受害者可能變成心中充滿憤恨,對偏見更加敏感,以至于有時在沒有偏見存在的地方也看出偏見。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關系親密的人如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會對一個人的看法產(chǎn)生重大影響。有研究顯示,3歲大的孩子就可能有偏見,他們很可能受到周圍人的態(tài)度、言談和身體語言影響,青春期的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更大。
“今天我在您這里聽了一堂課。我要好好反省,以前對領導,對同事,對學生,恐怕都有這樣那樣的偏見,我在無意中一定傷害了不少人?!倍∨空f,“請問,針對歆然,我該做些什么呢?怎樣才能彌補我們母女之間的裂痕?”
我向她提出以下三點建議院
第一,接納孩子的全部。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缺點,調(diào)皮、不聽話、撒謊、貪玩、逃避責任、自私……如果我們等到孩子變成完美的時候才接受他,也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全部不僅能改善父母的心態(tài),還能喚起孩子打開心扉,接納父母。只有孩子接納了父母,父母才有可能為他提供幫助。
第二,時刻反省:我可能是錯的。任何我們以為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都可能是錯的——起碼別人有可能認為是錯的。每個人當然有權利認為一件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如果我們一直扮演著正義偉大的角色,我們就一定會把我們的交往對象——我們的孩子——當成邪惡的改造對象。孩子當然不高興,所以他要奮起抵抗。當我們承認自己可能是錯的,我們會以平和的心態(tài),客觀地看待問題。只要孩子跟我們的觀點不同,我們就應該認真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只要看到孩子的見解有道理,我們就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認真改正。
第三,只提出可操作性建議。什么是建議?建議是對對方有好處的、可以操作的、可聽可不聽的提議。什么是 “對對方有好處”?就是對方自己覺得對自己有好處,而不是別的什么人覺得對他有好處?!翱梢圆僮鳌钡囊馑际牵绻麑Ψ秸罩@件事情操作,就一定會得到改善,而不是只提出空泛的目標和期望。 “可聽可不聽”的意思是,我們有權向對方提出建議,對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如果您能做到這三點,”我總結道, “偏見就不會給您造成大麻煩,而且,您和歆然就能做回親密的母女,不再是敵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