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云,溫小萍,陳建南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藥學(xué)部1、急診科2,海南海口 570311)
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
徐曉云1,溫小萍1,陳建南2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藥學(xué)部1、急診科2,海南???570311)
目的觀察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入組標準的5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27例)和對照組(25例),觀察組患者使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使用氯沙坦治療,治療時間均為6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蛋白含量和β2-微球蛋白含量、血壓變化情況、血糖與肌酐的變化以及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結(jié)果治療后觀察組的尿蛋白含量與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0.71±0.28)g/24 h與(82.1±29.7)mg/24 h,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1±0.30)g/24 h與(113.9±31.4)mg/24 h,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前列地爾;氯沙坦;糖尿病腎??;臨床療效<0.05),觀察組尿蛋白排泄率為(60.7±15.7)μg/min,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3.3±13.5)μg/min,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但兩組患者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為(6.8±0.7)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4±0.5)mmol/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結(jié)論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理想,其不僅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尿中的蛋白含量,同時沒有加重患者低血壓等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前列地爾;氯沙坦;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種在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其不僅會加速患者糖尿病的進程,同時會引起患者的腎衰竭[1]。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增高以及病程的延長,DN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增高[2]。在早期若對DN進行治療,可以延緩DN的進程甚至逆轉(zhuǎn)DN引起的損傷,然而目前臨床上尚沒有治療DN的統(tǒng)一藥物和統(tǒng)一的治療方法,一般常采用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與血壓進行治療[3]。研究表明,DN患者采用降血壓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前列地爾在增加腎血流、擴張腎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4]。本文旨在觀察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II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依據(jù)ADA/WHO的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定量>0.5 g/24 h。52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齡46~70歲,平均(57.2±7.4)歲;病程3~14年,平均(6.3±4.5)年。將52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27例,對照組25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46~68歲,平均(56.6±7.1)歲;病程3~14年,平均(6.5±4.8)年;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46~70歲,平均(57.5±7.8)歲;病程3~13年,平均(6.1±4.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血肌酐、空腹血糖等基本資料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飲食以及運動進行控制,限制其糖類與蛋白質(zhì)的攝取量,同時進行降糖治療。待患者的血糖與血糖均穩(wěn)定后進行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前列地爾與氯沙坦治療,前列地爾使用靜脈滴注的方式,10 μg/d,1次/d;氯沙坦使用口服的方式,100 mg/d,1次/d。對照組患者單純使用氯沙坦治療,方法同上,同時每天靜脈滴注與觀察組等量的生理鹽水。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1)治療前24 h與治療結(jié)束后24 h尿中的蛋白含量(PRO)與β2-微球蛋白含量(β2-MG);(2)治療前與治療后血壓的收縮壓與舒張壓;(3)治療前后空腹血糖(GLU)與肌酐(Scr)水平;(4)治療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資料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RO與β2-MG變化情況治療前,觀察組患者PRO含量與β2-MG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PRO含量與β2-MG含量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的PRO含量與β2-MG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24 h PRO與β2-MG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24 h PRO與β2-MG變化比較(±s)
注:a表示該值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PRO(g/24 h)治療前治療后β2-MG(mg/24 h)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27 25 1.56±0.72 1.54±0.78 0.10>0.05 0.71±0.28a1.01±0.30a3.73<0.05 150.4±39.2 145.8±42.5 0.41>0.05 82.1±29.7a113.9±31.4a3.75<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治療前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比較(±s)
注:a表示該值與治療前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例數(shù)27 25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收縮壓(mmHg)治療前123.1±13.6 120.5±11.7 0.93>0.05治療后107.0±7.9a110.2±6.5a2.00>0.05舒張壓(mmHg)治療前77.2±9.8 76.4±10.2 0.36>0.05治療后71.1±7.3 74.0±6.9 1.85>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GLU與Scr變化情況治療前,觀察組空腹GLU與Sc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空腹GLU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但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GLU與Scr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GLU與Scr變化比較(±s)
注:a表示該值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GLU(mmol/L)治療前治療后Scr(μmmol/L)治療前治療后27 25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12.1±2.4 12.3±2.2 0.39>0.05 6.8±0.7a7.4±0.5a4.45<0.05 181.6±31.3 177.2±34.0 0.61>0.05 170.3±19.1 174.2±22.7 0.84>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與尿蛋白的變化治療前,觀察組UAER與CC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UAER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C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與尿蛋白變化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與尿蛋白變化比較(±s)
注:a表示該值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27 25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UAER(μg/min)治療前135.5±50.1 138.1±46.4 0.24>0.05治療后60.7±15.7a73.3±13.5a3.89<0.05 CCr(ml/min)治療前103.8±18.7 102.9±21.0 0.21>0.05治療后107.7±20.6 105.4±21.1 0.50>0.05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成因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缺乏。糖尿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對患者的腎臟進行損害,直接傷害腎臟中的腎血管、腎小球、間質(zhì)等,引起病理性損害,最終導(dǎo)致DN的發(fā)生[5]。DN對患者的生存率與生存質(zhì)量均有較大的影響,若及時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則會延緩疾病的發(fā)展。目前,DN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認為是血流動力學(xué)與非血流動力學(xué)兩個方面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其中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RAS通過與相關(guān)的激素與受體結(jié)合而影響患者腎臟與全身的血流動力學(xué),使腎臟血管收縮,促進腎小管對水鈉的吸收[7]。同時,其還會促進細胞的增殖與纖維化,分泌相關(guān)的細胞因子,促進炎癥、氧化應(yīng)激以及血栓,最終對腎小球造成損傷[8]。
ARB類藥物的作用在于能夠擴張腎小球的出球動脈,從而降低患者腎小球內(nèi)壓,減少尿蛋白[9]。同時,其也能控制腎小球通透性,抑制腎小球硬化,減少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傷,在臨床上廣泛使用[10]。氯沙坦就是ARB類藥物。前列地爾也有擴張腎血管的作用,通過擴張腎血管,能夠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缺血缺氧,防止腎小球內(nèi)血栓的形成,同時其也有抗炎癥的作用,緩解患者蛋白尿的病程[11]。此外,前列地爾也能夠抑制腎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S)的活性,改善RAS對腎臟造成的損傷,從而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并延緩了糖尿病腎病的病程發(fā)展[12]。因而前列地爾與氯沙坦均能夠減少患者蛋白尿,改善腎功能,緩解腎損傷。
本組資料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PRO含量與β2-MG含量分別為(0.71±0.28)g/24 h與(82.1± 29.7)mg/24 h,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1±0.30)g/24 h與(113.9±31.4)mg/24 h(P<0.05),且觀察組UAER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氯沙坦單獨用藥。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均明顯小于治療前(P<0.05),但兩組患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說明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并不會加重患者低血壓的副作用。此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GLU與Scr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cr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的空腹GLU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理想,其不僅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尿中的蛋白含量,同時沒有加重患者低血壓等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在治療過程中,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能夠使患者尿中的蛋白含量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顯著的改善,并且能夠使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在治療時維持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且對患者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1]程延娜.貝那普利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xué),2012,23(20):33-34.
[2]程曉正,陳曦,何健敏.胰激肽酶原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海南醫(yī)學(xué),2014,25(1):119-125.
[3]Lee S,Kim W,Moon SO,et al.Renoprotective effect of COMP-angiopoietin-1 in db/db mice with type 2 diabete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2):396-408.
[4]Elmarakby AA,Abdelsayed R,Yao LJ,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as predictive 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 EPMA,2010,1(1):117-129.
[5]李靜,石理華.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yī)學(xué),2013,24(21):3200-3201.
[6]Jorge LG,Mirela J,Sandra PS,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J].Diabetes Care,2005,28(1):164.
[7]趙大鵬,隋艷波,欒仲秋,等.糖尿病腎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12,9(36):47-48.
[8]孫利峰,高振東.前列地爾與氯沙坦鉀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雜志,2010,16(5):32.
[9]何麗萍,栗兵霞,呂燕.緊張性頭痛患者的負性情緒調(diào)查[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2):253-254.
[10]歐亞萍.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08,5(20):75-76.
[11]周慧超,張磊,劉傳梅,等.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xué),2012,2(4):21-22.
[12]羅琳,張建中,門嵐,等.短期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xué),2012,2(7):66-67.
R587.2
B
1003—6350(2014)16—242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6.0946
2014-03-19)
徐曉云。E-mail:xxy984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