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盛唐之年,每到春天,長安曲江之濱都會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節(jié)日狂潮。其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于農(nóng)歷三月三日全民的曲江狂歡。
杜甫在《麗人行》一詩中,忠實記錄了楊氏姐妹游春的情景:“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均。繡羅衣裳照暮春,足金孔雀銀麒麟……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倍⑻浦H最負盛名的仕女畫家張萱,則以他的妙筆,形象地留下了這個精彩的瞬間。這就是《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是誰
唐玄宗晚年,楊貴妃最受寵幸,她的3個姐妹和哥哥楊國忠也隨之顯貴無比。哥哥楊國忠爬上了宰相的高位,與另一宰相李林甫一同把持朝中大權(quán);大姐分封韓國夫人,三姐分封虢國夫人,八姐分封秦國夫人?!杜f唐書》卷五十一載:“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國夫人之號,長曰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p>
政治上的特權(quán)使楊家聲勢顯赫,同時在生活上也驕奢淫逸,腐朽不堪。其中,虢國夫人自恃美艷,尤為驕縱。史傳,虢國夫人最得哥哥楊國忠的嬌寵,因此常騎著宮中豢養(yǎng)的名馬,帶著一群侍從出行,威儀喧囂一時。身為宰相的楊國忠也時常陪伴妹妹虢國夫人出游,因此時有他們之間不檢點的譏諷。
杜甫在《麗人行》中所描繪的,正是炙手可熱的楊貴妃姊妹于上巳節(jié)來到曲江之畔游春的情景。這些春色中的美人不但衣飾華貴光鮮,前呼后擁,而且御廚珍肴隨行而供,“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彪m然只是一次短途踏青,但其出游的方式無不盡顯侈靡。
最終,貪圖享樂、不理朝政的唐玄宗因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又寵信安祿山,釀成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虢國夫人得知楊國忠、楊貴妃相繼遇難的消息后,與其子女及楊國忠夫人一起騎馬逃奔陳倉。陳倉縣令薛景仙聞訊后,親自率人追趕。虢國夫人見時局已去,先殺楊國忠之女,再殺楊國忠之妻,最后揮劍自刎。自刎后的虢國夫人并未立即殞命,她在獄中問獄吏:“國家乎?賊乎?”意思是你們代表國家嗎?你們難道是賊兵嗎?虢國夫人捫心自問,自己是國家的罪人,也是亂世中的受害者。
盛唐時期的貴婦人,流行涂抹厚脂粉的濃妝。楊氏姐妹3人享有皇室給予的每月高達10萬錢的脂粉費用,唯獨虢國夫人從不施濃妝,生怕妝粉玷污了她的美艷。即便去見皇上,她也僅僅是“淡掃蛾眉”。唐朝著名詩人張祜在《集靈臺》說:“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金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張祜的詩用“淡掃蛾眉”4個字,使虢國夫人的形象成為永恒。她是楊貴妃的一面鏡子:一個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一個是“淡掃蛾眉朝至尊”。
誰是虢國夫人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虢國夫人游春圖》,并不是張萱原作,而是宋代摹本。北宋《宣和畫譜》著錄張萱作品47件,除《虢國夫人游春圖》外,還有《虢國夫人踏青圖》《虢國夫人夜游圖》,可見張萱對虢國夫人這一題材情有獨鐘。同類題材的《虢國夫人夜游圖》雖已失傳,但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曾親眼目睹過此圖,并寫詩描述其所見:“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踏飛龍……”差別主要在場景而已。
《虢國夫人游春圖》畫面情節(jié)很簡單,沒有畫任何背景,只畫9個人(8個大人和1個小孩)乘8匹馬緩緩前行;就馬匹來說,3騎松散前導(dǎo),后面5騎相對集中,形成前松后緊的節(jié)奏感。既然是虢國夫人游春,那虢國夫人是畫中的哪一位呢?2010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千年丹青國際學(xué)術(shù)研究會”上,來自遼寧省博物館的董寶厚對此畫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畫中沒有虢國夫人,此畫描繪的也不是游春景象。他認為首騎與女童才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而就騎鞍品制和馬的品種來看,不能與虢國夫人相比。相對于其他畫家的游春圖而言,此畫不但沒有背景,更不見春的蹤跡。
對此種觀點,筆者不敢茍同。此畫題為“游春”,畫面上雖沒有鮮花、草木,但是它通過游春人物從容向往的神態(tài)、輕薄艷麗的服飾、駿馬輕舉緩行的姿態(tài),給人花香襲人的春天感覺?!叭珗D不用任何背景描繪,就將虢國夫人游春的主題明確無誤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盛唐時期由高度發(fā)達的寫實水平而成就的繪畫典范?!?/p>
就畫中人誰是虢國夫人,主要有3種說法:第一種以徐邦達、楊仁愷先生為代表,認為后面并轡而行的兩馬之右騎乘的是虢國夫人;第二種以張安治先生為代表,認為后3騎中抱女孩的是虢國夫人;第三種以陳育丞先生為代表,認為最前頭男裝的導(dǎo)引者是虢國夫人。
筆者認為,從各個方面分析,最前頭男裝的導(dǎo)引者可能就是虢國夫人?!峨絿蛉擞未簣D》中的8個大人,著男裝騎馬的是畫面第1人、第3人、第9人(都戴有黑帽子,身穿長袍,足蹬黑色靴子,第3人和第9人的服裝顏色一樣)。其余5位女騎手又可分為:畫面第2人和第6人(身穿紅衣,梳著侍女的頭飾);畫面第4人和第5人(衣服樣式一樣,顏色剛好對調(diào),很像姊妹裝,衣服非常時尚、開放);畫面第8人(懷抱小孩,所穿服裝樣式時髦,顏色稍重)。
其中,畫上3位著男裝的騎手,沒有胡須,面目秀麗、白潤,細眉、紅唇,透過帽子可以看見他們都梳女人發(fā)式,這表明她們是女子。在唐朝,女著男裝非常盛行。李華《與外孫崔氏二孩書》中有一段唐人對女著男裝、男女衣無區(qū)別風(fēng)氣的評價:“婦人為丈夫之象,丈夫為婦人之飾,顛之倒之,莫甚于此。”既然畫面中沒有男性,自然沒有楊國忠,畫中頂多剩下3位國夫人了。那么,懷抱孩子的是虢國夫人嗎?據(jù)史書記載,當時只一夫人出行,隨行人就有百人隨行。由此可知,抱孩子的是保姆。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玄宗好大馬,御廄至四十萬匹,遂有沛艾大馬?!睂︸R匹的熱愛成為唐代普遍的社會風(fēng)習(xí),詩歌、繪畫、雕塑等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常常將馬匹作為描繪贊美的對象。李白《將進酒》云:“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卑拙右住逗痛荷睢吩疲骸傍P書裁五色,馬鬣剪三花?!痹娭刑岬降奈寤R、三花馬都是當時權(quán)貴騎乘的名馬。《虢國夫人游春圖》中后5騎的中心是保姆擁著虢國夫人的幼女,她們騎乘的是三花馬,而唯有前導(dǎo)者騎乘的馬匹也是三花馬,所以這位男裝者完全可能是張揚而好出風(fēng)頭的虢國夫人。而中間梳墜馬髻的貴婦,則可能是韓國夫人與秦國夫人。
開元、天寶年間,貴婦人多喜著男裝,三花馬是宮廷御廄的特有標志,且這匹馬比畫中其他幾匹都肥碩高大,非虢國夫人誰配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