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科埃略
哲學家和他的一個弟子徒步穿越森林,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談?wù)撝粶y之事也許并非壞事這個話題。
正說著,兩個人路過了一座小農(nóng)場。農(nóng)場所處的位置不錯,但是看上去一片荒蕪,房子也很舊。他們敲了敲這所農(nóng)舍的門,里面一家四口人走了出來。
“這附近沒有一家店鋪,你們靠什么生活?”哲學家問這家的男主人。男人平靜地回答:“我們有一頭奶牛,它每天都能給我們提供幾升牛奶,我們喝不完,就用它去附近的村子里換些食物?!?/p>
哲學家謝過他,然后繼續(xù)趕路。他悄悄對弟子說:“拉上那頭牛,附近有座懸崖,把它推下去。”弟子不敢違背,照做了。
多年后,那個弟子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業(yè)家,愧疚的他再次找到那座農(nóng)場,想賠罪。但他大吃一驚,面前是一棟漂亮的新房子,院子里種著花草樹木,他好奇地走進了房子,竟然還是原來那家人。
他不能理解失去唯一生活來源的一家人生活怎么變好了。男主人解釋說:“自從奶牛掉下懸崖摔死了,為了養(yǎng)家糊口,我只好種了些草藥和蔬菜。這些東西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長起來,所以我就開始伐樹賣木頭。當然不能總伐不種,接下來我就只好買些樹苗。剛開始很難,但是到了收獲季節(jié)就好了,我從沒想到過這個農(nóng)場還能給我?guī)磉@么多財富,幸虧那頭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