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春時節(jié),央視播出大型電視競猜節(jié)目《中國謎語大會》,參賽的隊伍來自各地的“燈謎教學示范校”和燈謎活動開展較好的中學。這是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后,央視再次推出集文化、益智、娛樂于一體的電視節(jié)目,為全國人民獻上了一道豐富的文化大餐。筆者認為這對中小學生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豐富知識大有裨益。
“謎語”,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通常是運用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以詩歌形式集中描繪某一事物特征?!安轮i”作為我國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娛樂方式,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充滿趣味,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更重要的是,通過猜謎能使孩子們加深交往、接受知識、開發(fā)智力、啟迪思維、增強表達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從小我就在媽媽的引導下猜謎,對“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大姐有針無線,二姐有線無針,三姐有柴無火,四姐有火無柴”等謎語非常喜歡。猜出謎底就很有成就感。然后,還拿去考同伴們?,F(xiàn)在,我女兒也愛猜謎,一有空就纏住奶奶說謎語。去年參加當?shù)氐闹星餆糁i會,女兒猜中一謎,還獲得了獎品,興奮不已。而這,與她扎實的語文功底分不開。
本次“謎語大會”中的一些謎語非常特別:“遇火燃燒,若猜堯字,智謀不高”各打一字(田、林);“成年后走出峻嶺”打一山(大別山);“垂涎三尺”打三字俗語(順口溜);“不知醫(yī)藥何來,忽然沉疴脫體”,打一西漢人物(霍去?。?;更有意思的是“小伙一向很厚道”打一央視主持人(郎永淳);等等。無不體現(xiàn)了出謎者的獨特匠心和高超智慧,要猜中,沒有一定的課外積累肯定不行。
可目前很多學校為應付考試,學生把大量時間用在機械背誦、重復抄寫上,課外閱讀幾乎為零,更忽視了“猜謎”這一富有魅力的活動形式。筆者建議:新學期,中小學可以通過網(wǎng)絡組織學生集體觀看《中國謎語大會》,師生共同競猜。語文老師可以把謎語收集起來用于課堂教學。學校把“猜謎”作為課外活動堅持下來,寓教于樂的方式肯定會受到學生歡迎。同時期盼央視繼續(xù)發(fā)力,推出類似于“謎語大會”的“成語接龍大會”、“歇后語競猜大會”、“詩歌背誦大會”等文化節(jié)目,進一步激發(fā)國人(尤其是中小學生)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關注和學習熱情。 (來源:紅網(wǎng) 劉傳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