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壘生
田于源,江西人,生活在清代乾嘉年間,有《青苔夕照堂筆記》傳世,其中多記怪異之事。早年田于源曾入某巨公宦邸當(dāng)幕客。所謂幕客,就是師爺。他素有狂生之目,因?yàn)閷以嚥坏?,對科舉失去信心,加上喜好游山玩水,因此常常告假外出,到處去走走。
有一次,田于源聽說山里有一塊秦朝的李斯小篆碑,便想去拓個本子回來。入山后找了半天,結(jié)果沒找到,天卻晚了,正在著急,見前面山坳里有透出光亮,便上前求宿。到了近前,發(fā)現(xiàn)是個道觀,觀里有個中年道士,雖然僻處深山,但這道士談吐清雅不俗,詩詞歌賦皆通,讓田于源深為心折。兩人清談良久,田于源腹中饑餓,道士便下廚去做了一碗面給他吃。面也是尋常的面,里面放了一段段的雞脖子,湯很清,一嘗之下,竟是鮮美異常。他大為驚奇,便問那道士,也沒看見養(yǎng)雞,哪來這么多雞脖子,道士卻是笑而不答。
正說著,外面突然起了一陣大風(fēng),屋子雖然關(guān)著窗,但燭火竟一下變小了。田于源只道是要變天了,誰知那道士卻說有仇家來了,要田于源在屋里等著不要動,自己走了出去。沒過一會兒,只聽那道士說:“你既然來了,本來要當(dāng)場見個高下,但今天我有佳客登門,改到明天吧。”
田于源很好奇,這個清雅的道士居然也會有仇家?他大著膽子從窗隙里一看,卻見那道士站在院中,面前卻不是人,而是一條巨蛇。這蛇形狀相當(dāng)古怪,身體只有四五尺長,寬倒有兩尺許,簡直是方的,上半身抬起來看著那道士,聽那道士說了這話,這條蛇的頭點(diǎn)了點(diǎn),便從院中消失了。
等道士進(jìn)屋來,田于源再也忍不住,追問剛才的事,道士才說,自己這一宗是專門養(yǎng)蛇的,田于源吃的那碗面里其實(shí)不是雞脖子,而是蛇段。現(xiàn)代由于粵菜大行,吃蛇不算駭人聽聞,當(dāng)初卻是讓人膽寒的事。
日本人發(fā)明的味精剛進(jìn)入中國時,鄉(xiāng)間見這種粉末能讓清水變雞湯,就以訛傳訛地說是蛇骨粉做的,所以才這么鮮。田于源開始也有點(diǎn)惡心,但回味起來,蛇段竟是異樣的鮮美,便問那道士養(yǎng)蛇做什么。道士說,他是專門豢養(yǎng)蛇類的,主要是取膽賣給藥鋪,而且還有一手絕活,就是制蛇黃。
蛇黃是蛇體內(nèi)的結(jié)石,是一味極其珍貴的中藥,道士養(yǎng)蛇取膽取黃,賺了錢后再用來施舍給鄉(xiāng)間貧民,田于源聽了肅然起敬。也正因?yàn)轲B(yǎng)蛇殺蛇,方才引來的便是蛇王。蛇王的子孫被道士殺了不少,蛇王要來斗法復(fù)仇。
聽說道士有難,田于源便要明天與道士一同去,一是幫忙,二來也是這等斗法的情形平生難得一見,實(shí)在想見識一下。
道士開始很為難,后來才點(diǎn)了點(diǎn)頭說也好,因?yàn)樯咄鯓O具靈性,不會傷及無辜,而自己生死未卜,一旦斗法失敗,田于源也好給自己收尸。
第二天,道士削了一大堆竹簽,然后帶著田于源到了一個山頂,拿了塊雄黃給他,要他含在嘴里站在一塊大石后,千叮嚀萬囑咐交代他斗法中途千萬不要出來,自己便向前走去。
過了一陣兒,腥風(fēng)大作,田于源大著膽子探頭去看,只見草叢簌簌而動,不斷倒伏,那蛇王已游了過來。到了道士面前大約五六步遠(yuǎn),蛇王停住了,從嘴里噴出黃色的煙霧,遠(yuǎn)遠(yuǎn)聞來,仍是異常腥臭。道士則不斷把竹簽扔出去,每扔一下,黃霧便淡一些,但很快又濃了起來。
漸漸地,黃霧籠罩了周圍方圓丈許,田于源眼前什么都看不到,不知道士怎么樣了,他來時的雄心已蕩然無存,兩條腿不住打戰(zhàn)。好一陣過去,只聽得那道士腳步聲響起,卻是他踉蹌著走了回來,一到田于源呆的石頭邊,使倒了下來。
田于源大吃一驚,連忙扶起他,那道士周身皆腫,已說不出話來,只是指了指胸前,田于源一摸他的胸口,見有個小瓷瓶,里面有兩顆鮮紅的藥丸,就讓道士服了下去。過了好一陣,道士才蘇醒過來。
等黃霧散了,田于源過去看了看,只見蛇王已不知所蹤,地上密密麻麻全是竹簽,每根都有三分之二深入土中,有些甚至插在石頭里,可知當(dāng)時道士扔出去時力量有多大。田于源見道士斗法勝利后仍然一臉惶恐,便問他是不是已經(jīng)把蛇王殺了,道士搖了搖頭,說當(dāng)時自己已盡全力,仍然只讓蛇王受傷遁走,并不能傷它性命。雖然僥幸取勝,但蛇王是一公一母。這回來的是公蛇王,母蛇王三天之內(nèi)必定會來,卻是要大一倍有余。公蛇王都如此難對付,母蛇王一來,自己肯定不是對手,怕是難逃一劫了。
田于源聽了也大驚失色,勸他干脆逃走算了,道士卻說蛇王是有靈性的,就算千里之遙一樣追得到。如果自己躲到人煙稠密的地方,蛇王追來會玉石皆焚,生靈涂炭,造的孽就更大了。田于源聽得好不難受,問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道士嘆了口氣說,辦法倒是有一個,或許可以瞞過蛇王,但這事一定要田于源幫忙才行。
回到道觀,道士將觀中的大銅鐘放了下來,自己鉆進(jìn)鐘下,讓田于源用六一泥封好口,說三天后再把自己放出來。這口鐘少說也有幾千斤,一進(jìn)里面,自己是根本出不來的。
第二天,突然下了一場暴雨,山路都被沖斷了。第三天,田于源叫了人趕到那道觀,卻見道觀已成了一片瓦礫,只有銅鐘還豎在地上,上面盡是摩擦后的痕跡。他把鐘抬起來一看,只見里面熱氣騰騰,道士已經(jīng)化成了一具焦尸。田于源感嘆良久,只好將道士埋了。
后來田于源遠(yuǎn)游西域,在那里又遇到一個捉蛇的道士,說起此事,那道士淚流滿面,原來田于源先前遇到的是他師兄。田于源問他當(dāng)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那道士說師兄棋差一著,也低估了母蛇王的靈性,他躲在大鐘里,雖然母蛇王咬不到他,卻纏繞在鐘上不停打轉(zhuǎn),使得鐘里溫度急劇升高,而他師兄在里面根本無法躲避,最終仍是難逃一劫,被活活燒死。
田于源聽后也唏噓不已,覺得上天當(dāng)真不公。但那道士說,世間萬物,相生相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只不過是安慰自己的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bǔ)路無尸骸”,這話才是不假。
選自《今古傳奇·故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