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名著縮編精華本和名人語錄集像雜貨鋪里賣的現(xiàn)成包裝的瓜子仁,免得你花時間去讀,直接剝好、裝好,省了嗑瓜子吐殼的工夫。在這個時代嘛,人們有極大的名人名言需求。大師們的語錄,如有長一點的,也得砍頭去尾,剩百十來字,以便用于微博和QQ簽名欄上??档潞秃诟駹柕闹鳎∪缟皆?,還是架不住語錄黨,能從里面挑出許多細筋碎骨,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語錄體的好處,在于言簡意賅。字少了不容易說全面,常是去了前因后果的斷語。斷語最易哄人,且有警醒意味。況且語錄體有大師的聲威撐腰,自然氣勢凌人。
我小時候上學時,老師教導,寫作文時要引用名人語錄。名人語錄像陳年火腿,味濃醇厚,身份尊貴;借味做菜,起頭收尾,無不應驗。然而我小時候的價值觀很單一,老師只允許我們引用圣賢語錄:孔孟可以,韓愈蘇軾等也行,王陽明就得斟酌了,至于“反動人物”,其語錄是斷斷引不得的。
語錄不夠用,怎么辦?編。比如大家隨便來個:“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糧食是窮人的命根子?!薄傲袑幵?jīng)說過:‘學習時投入多少,長大后會收獲多少。”“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勤奮是幸福之源。”類似于此。老師偶爾也狐疑,但沒法證偽,大體上總混得過去。有一位同學最聰明,他發(fā)現(xiàn)了外國姓氏的組合法,于是經(jīng)常來個:“一位外國教育家威廉·愛德華說:‘不能溺愛孩子?!薄耙晃煌鈬嫾医芸恕ぜs翰說:‘藝術(shù)是生活的滋養(yǎng)品?!?/p>
那個時代沒網(wǎng)絡(luò),老師看后半信半疑,只好胡混過去。直到有一天他編無可編,鬼使神差地寫了:“一個外國科學家湯姆·杰瑞說:‘欺騙是偷竊的開始。”
老師至此方知中計:“我自己不看《湯姆和杰瑞》,你以為我家孩子也不看???”于是在班里公開批評——從此我們才知道此技。所以,現(xiàn)在滿世界編情感名言,然后掛個名人出處這種事,我們小學時就駕輕就熟了。
當然,風雅人編語錄就不叫“瞎編”,而稱“杜撰”。蘇軾當年進京考試寫作文,要舉例時,就編了一個帝堯和皋陶的故事??脊倥碜訒r有些犯愣,但又不敢擅斷,不然顯得自己沒讀過書。直到考試結(jié)束后,考官才問蘇軾:“這個典故出于何書?”蘇軾承認是自己編的,然后補充說:“帝堯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這種手法,幾乎是耍無賴了。
當然,現(xiàn)在出產(chǎn)名人名言的機器已經(jīng)更新?lián)Q代。喬布斯、艾薇兒、蓋茨、巴菲特、赫本、舒淇等人都在擔當語錄制造機。雖然在這個時代名言造假的難度甚低,但這不是壞事。這不,曾國藩的語錄、家書都快成人生指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