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雪
如果舉手表決,估計喜歡短話的聽眾要占絕對多數(shù),可偏偏愛講長話的人很多,并且樂此不疲。顯然為演講瘦身,擠掉水分給出干貨尤為重要。
這使我想起當初土豪特征明顯的喬總。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要開個會,便立馬下令召集人。會議從晚上10點開始,老板一個人唱獨角戲直至凌晨2點。事后,喬總不無得意地跟我說起他的雷厲風行做派及權(quán)威性。我問,這么晚開會大家會打瞌睡嗎?喬總說,不會啊,你沒看見大家眼睛睜得有多大。我問喬總為什么要講幾小時,他說,一怕底下不重視,二怕他們記不住。
這次“夜半會議”的效果究竟如何?鑒于對我的信賴,下屬說出了真實感受:老板講話欲很強,把我們當做傾訴對象了,他講得很High,光顧自己抒發(fā)感情了,而我們絲毫不知道他的重點在哪里。會議結(jié)束后,問題還是沒解決。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發(fā)布了一個奇怪的規(guī)定——不許流淚,拿到小金人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致謝無疑是在浪費聽眾的時間。奧斯卡組委會還“強硬”規(guī)定:獲獎的明星大腕們發(fā)表感言必須長話短說,誰要是膽敢說得太長或者其他人想插嘴,就直接掐斷他的話筒。
近兩年來,私人董事會在中國悄然興起。在這個組織里,老板們也嘗到了被“掐話筒”的滋味。比如某小組的私人董事會的成員都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都是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老板。小組活動剛開始時,幾位能說會道的老板說得多,多數(shù)人只有聽的份兒。慢慢地,“聽眾”也有了“說”的要求。于是定了個規(guī)矩,不管老板大小,不管口才如何,發(fā)言時間一律平等,一旦超時就會被叫停。私人董事會的形式是舶來品。這種限制說話時間的做法在美國已實行了50多年,至今仍然沿用。在這里剛開始實行,人人覺得不自在,慢慢習慣了,倒覺得新規(guī)定特好。過了一陣子大家發(fā)現(xiàn)還有問題。如果真有人講得好,大家也愿意聽下去怎么辦?于是規(guī)矩再作調(diào)整,講話受歡迎者允許超時幾分鐘。決斷權(quán)在主持人手里,而主持人是根據(jù)聽眾的臉色來判斷的。前提是要求大家一改東方人的習慣,喜怒哀樂必形于色,用“臉色”投票。漸漸地老板們都被修理得能有意識地控制說話時間,還簡中求準、展示精華,爭取獲得“榮譽”加時分。
林語堂曾經(jīng)說“講話和女人穿超短裙一樣,越短越好”。其實,無論是10分鐘還是50分鐘,講得好,都能博得聽眾好評,而一個敏感度差的人,無論說話時間多短,都會讓人覺得太長。如何為你的演講瘦身?怎樣擠掉水分給出干貨?我在督促喬總們改變習慣時這樣提示:
首先,心中設個“定時器”。先規(guī)定講話時限,保質(zhì)保量,有話則短,無話則免,而不要把講話像拉面一樣往長里抻。
其次,一次一個主題。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演講者不要企圖一次解決許多問題,失敗的演講往往一次涉及面太多,以致重點被淹沒。
最后,跟聽眾需求對接。要清空自我,放下身段,先了解你的聽眾,演講才會像段位高超的棋手,沒有廢招,沒有閑招,招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