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加山
一家信譽特好的大花店準備以高薪聘請一位售花小姐,招聘廣告張貼出去后,前來應聘的人很多,經(jīng)過幾番面試,老板留下了三位都長得像花一樣美麗的女孩,并讓她們每人經(jīng)營花店一周,以便從中挑選一人。這三個女孩中,一人曾經(jīng)在花店插過花、賣過花,一人是花藝學校的應屆畢業(yè)生,另一人是待業(yè)女青年。
插過花的女孩一聽老板要讓她們以一周的實踐成績作為最后應聘成功與否的依據(jù),心中竊喜,畢竟插花、賣花對于她輕車熟路。每見一位顧客進來,她就不停地介紹各類花的象征意義以及送花的禮儀。幾乎每個人進花店,她都能讓他買去一束花或一籃花,一周下來,她的成績不錯。
花藝女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從插花的技術到插花的成本,她都精心琢磨,甚至想到把一些斷枝的花朵用牙簽連接起來夾在鮮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識和精明為她一周的鮮花經(jīng)營也帶來了不錯的成績。
待業(yè)女青年,經(jīng)營起花店則不夠精明:一些殘花她總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費送給路邊行走的小學生。然而置身于花叢中,她的微笑簡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樣美麗,而且每一個從她手中買走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話語——“鮮花送人,余香留己”,這話聽起來既像女孩為自己說的,又像是為花店說的,也像為買花人講的。盡管女孩努力地珍惜著她的一周的經(jīng)營時間,成績還是比前兩位女孩相差很大。
結果出人意料,老板竟然留下了那個待業(yè)的女孩。人們不解——為何老板放棄能為他掙錢的女孩,而偏偏選中她?老板說:用鮮花掙再多的錢也只是有限的,花藝可以慢慢學,可如花的心情不是學來的,因為這里面包含著一個人的氣質(zhì)、品德、修養(yǎng)……
摘自中國鹽都網(wǎng)
編輯/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