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芝 王艷平
股靜脈穿刺采集血標本技術(shù)操作體會
王艷芝 王艷平
目的 探討股靜脈穿刺采集血標本的方法及兩種不同進針方法的比較。方法 對52例患者分實驗組40°斜角進針35例。對照組垂直進針17例。結(jié)果 沿腹股溝40°斜角進針比垂直進針方法簡單, 穿刺成功率高, 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結(jié)論 40°斜角進針易于操作, 風險小, 是一種有效可行的靜脈穿刺方法。
股靜脈穿刺;血標本采集;垂直進針;斜角進針
1. 1 一般資料 股靜脈穿刺采集血標本52例。
1. 2 方法 股靜脈穿刺采集血標本技術(shù)操作, 能在搶救患者過程中贏得寶貴時間, 因為在病理情況下, 血液系統(tǒng)疾病除了直接累及血液外可影響全身組織器官, 而組織器官病變也可直接或間接引起血液發(fā)生變化。血液檢查是判斷體內(nèi)各種器官功能異常變化在重要指標之一。血標本不僅反應血液系統(tǒng)本身的病變, 也可判斷病情進展程度, 為治療搶救疾病提供參考。因患者休克時外周血管有時很難找到, 即使找到很難抽出足夠的靜脈血標本[1]。因此, 熟練掌握股靜脈穿刺顯得尤為重要, 股靜脈穿刺采集血標本有以下3點:一視、二觸、三穿刺。
1. 2. 1 一視:仔細查看腹股溝三角區(qū)皮膚, 觀察腹股溝皮膚皺褶, 汗毛較重者給予備皮?;颊呷⊙雠P位, 兩大腿稍分開,穿刺下肢伸直, 大腿略外展。首先找到股動脈, 股動脈經(jīng)股三角下行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 位置表淺, 能觸摸到其波動點。股靜脈在股動脈內(nèi)側(cè)相伴而行, 用艾爾碘棉簽消毒穿刺點皮膚周圍5 cm以上三次。
1. 2. 2 二觸:用艾爾碘棉簽消毒左手示指和拇指三次, 在腹股溝中三分之一與內(nèi)三分之一交界處用左手示指觸摸股動脈波動最明顯部位并加以固定。穿刺點位于腹股溝內(nèi)左手示指動脈波動點上股動脈內(nèi)側(cè)0.5 cm處, 右手持無菌注射器進行穿刺。
1. 2. 3 三穿刺:找到穿刺部位, 選擇無菌注射器針頭與腹股溝皮膚成直角垂直穿刺或成40°斜角進針后有落空感后,回抽注射器, 血液呈暗紅色則停止穿刺固定針頭, 抽取足夠在血液標本。若血液為鮮紅色, 則針頭誤穿入股動脈, 應立即拔出針頭局部按壓不少于5min, 改由對側(cè)重新穿刺。若無回血則將注射器針梗刺入三分之二, 然后將注射器慢慢拔出,邊拔邊抽吸回血, 如有回血時立即停止拔針, 并固定針頭,抽吸足夠血液標本后, 將針頭迅速拔出, 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3~5分鐘。
1. 2. 4 明確穿刺方法后對實驗組及對照組分別進行股靜脈穿刺, 記錄一針成功, 兩針成功及三針成功的數(shù)據(jù)。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記錄。
實驗組:一針成功26例, 兩針3例, 三針6例;對照組:一針13例, 兩針2例, 不成功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照組:局部感染1例, 全身感染0例, 皮下血腫3例;實驗組:未出現(xiàn)股靜脈穿刺側(cè)下肢靜脈血栓病例。
3. 1 對股靜脈及周圍組織的損傷 股靜脈垂直進針是“一針見底”, 幾乎是一針見骨膜, 穿刺針是橫穿股靜脈, 對患兒股靜脈血管的損傷較大, 同時有潛在的損傷股動脈、股神經(jīng)、股管和腹膜的危險。
3. 2 穿刺的成功率
3. 2. 1 為防止股靜脈過度受損, 股靜脈垂直進針最多進針2次不能多次進針, 穿刺成功率為85.36%, 穿刺成功率低。
3. 2. 2 股靜脈40°斜角進針因?qū)ρ軗p傷較小, 可以多次進針, 穿刺成功率達到100%穿刺的風險。
3. 3 穿刺的操作難度
3. 3. 1 嬰兒不同于成人, 哭鬧在所難免。股靜脈垂直進針操作者不容易固定針頭, 很多時候剛見到回血就被小孩動作影響, 造成針尖偏移, 很容易刺傷股三角區(qū)其他組織或器官。
3. 3. 2 股靜脈40°斜角進針容易固定, 一般不易損傷股神經(jīng)股管和腹膜等周圍臟器和組織。大大降低了股靜脈穿刺的風險。
[1] 王桂蘭,劉義蘭,趙光紅.??撇∪俗o理常規(guī)及草最規(guī)程.武漢:湖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7:6.
028007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王艷芝);通遼市醫(yī)院(王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