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欣
(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農業(yè)與科技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601)
山東半島胡蘿卜雜交制種試驗初報
張翠欣
(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農業(yè)與科技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601)
萊西市是山東省出口胡蘿卜的主產區(qū)之一。2012年青島五豐果菜發(fā)展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胡蘿卜雄不育系親本進行母根繁殖,2013年分別在萊西、膠州和莒縣進行胡蘿卜三系配套雜交制種試驗。主要對萊西市的制種試驗進行全面介紹,供讀者參考。
胡蘿卜;雜交;制種
制種地選擇在萊西市望城街道,土壤類型為沙姜黑土,耕層深厚,通透性較好,具有良好排灌條件。試驗地南北長75 m,東西寬20 m,面積為1 500 m2,前茬為白蘿卜,以試驗地為中心2 000 m范圍內沒有春播胡蘿卜田,符合制種試驗隔離要求。
試驗采用單行起壟覆膜種植,行距75 cm,父母本母根同期定植,行比為2∶4,母本株距20 cm,父本株距15 cm。
試驗分3期播種(母根定植):第一期于3月5日定植,地長15 m,面積300 m2;第二期于3月15日定植,地長20 m,面積400 m2;第三期于3月25日定植,地長40 m,面積800 m2。
3.1 整地施肥
于3月4日深耕起壟,耕前每公頃撒施15-15-15的硫酸鉀復合肥1 500 kg。
3.2 母根處理
定植前在地頭對母根進行二次挑選,剔除不合格母根,然后用40%苯菌靈1 000倍液浸泡3~5 min,母根隨取隨處理隨定植。
3.3 定植方式
先噴灑除草劑 (30%施田補750 mL/hm2,兌水750 kg),然后覆膜,再在壟上打定植孔,定植后向定植孔周圍澆少量水,促進周圍土壤與母根結合,然后在母根上覆1~2 cm厚的土。
3.4 澆水追肥
分別于4月9日、4月18日、6月5日、6月13日和6月28日對試驗田進行5次澆水,并于6月5日澆水前追施德國產硫基硝態(tài)復合肥 (16-8-21),用量為375 kg/hm2。
3.5 病蟲草害防治
5月18日噴灑多菌靈+快殺+磷酸二氫鉀,防治病蟲和葉面追肥;6月5日噴灑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多菌靈+磷酸二氫鉀+葉面肥,防治葉面病害和葉面追肥;6月19日噴灑滅多威,防治二代黏蟲。
分別于5月2日、6月1日、6月18日進行3次壟間人工除草。
3.6 放蜜蜂輔助授粉
6月11日—7月15日(授粉期)于田間中部放置兩箱蜜蜂幫助授粉。
3.7 架繩防倒
5月26日開花封壟前于行間架繩防倒。
3.8 拔除父本
7月19日全田父本散粉結束后拔除全部父本植株。
3.9 適時收獲
在母本花朵出現(xiàn)失綠變干、種子成熟后,每天一次對成熟的花穗進行收獲,放在曬場自然干燥后脫粒。
4.1 降水
自母根定植到8月10日最后一次母本花穗收獲結束,試驗地區(qū)域共出現(xiàn)19次有效雨雪,累計401.8 mm。其中5月2日的降雨對緩解旱情極為有利,但7月9—30日連續(xù)降雨形成的內澇對種子正常成熟和采收不利。
4.2 冷空氣侵襲
生育期內共發(fā)生0℃以下(含0℃)冷空氣過境4次,分別是3月13日晨-5℃、3月20日晨-5℃、4月19日夜-1℃、4月20日夜0℃,對母根生長不利,但均未造成明顯凍害。
4.3 風害
5月26日夜間遭遇一次7級南風,因尚未進入盛花期,植株負重較輕,未造成危害,但6月底的連續(xù)幾次南風造成一期母本輕微倒伏。生育期內降雨及不良氣候條件統(tǒng)計見表1。
5.1 父本
平均株高90 cm,株型直立,無限開花習性,平均分枝數(shù)9.0個,主莖上每個節(jié)著生3個分枝,每個分枝頂端著生一朵二級花序,其余各節(jié)還可以再生三級花序。5月11日現(xiàn)蕾,5月30日始花,復傘狀花序,主莖上每朵花上著生100朵左右小傘狀花,每朵小傘狀花上著生小花24~60朵不等;每朵二級花序著生小傘狀花序120朵左右,每朵小傘狀花上著生小花15~50朵?;ò?片,白色,其中一片有裂,每片上生1枚雄蕊,但大多只有3枚發(fā)育成熟,每枚雄蕊頂端有一突起狀花藥。每朵復傘狀花序花期15 d左右,全田花期33 d左右。
5.2 母本
平均株高98 cm,最高可達110 cm,株型直立,無限開花習性,葉片黃綠色,平均分枝數(shù)8.6個,主莖上每個節(jié)著生1個分枝,每個分枝頂端著生一朵二級花序,其余各節(jié)還可以再生三級花序。5月8日現(xiàn)蕾,5月31日始花,復傘狀花序,主莖上每朵花上平均生小傘狀花95朵左右,每朵小傘狀花上著生小花60朵左右,開花順序由外及內;每朵二級花序著生小傘狀花130朵左右,每朵小傘狀花上著生小花23~59朵?;ò?片,白偏綠色,其中一片有裂,每片上生1枚雄蕊,雄蕊頂端花藥敗育,雌蕊位于花瓣中央。每朵復傘狀花序花期15 d左右,全田花期35~40 d。詳細情況見表2。
為了探索山東半島春播胡蘿卜制種的適宜播期,對3個不同定植期田間表現(xiàn)進行記錄,表現(xiàn)差異見表3。對不同定植期小區(qū)所產種子實行單收、單曬、單脫并單獨精選稱重,具體產量結果見表4。
表3 不同定植期田間表現(xiàn)差異
表4 不同定植期產量結果統(tǒng)計
從表4可以看出,3月中旬 (本試驗為3月15日)定植的產量最高,分別比3月上旬(本試驗為3月5日)和3月下旬 (本試驗為3月25日)定植的高26.1%和16.8%。這主要是因為山東半島地區(qū)3月上旬氣溫偏低,本試驗第一期定植就遭遇兩次降雪及4次低溫天氣,雖然沒有造成明顯凍害,但影響了植株的生長發(fā)育,株高和母本花盤平均大小明顯不及第二期。第三期定植的雖然株高和花盤數(shù)量及大小與第二期沒有明顯差別,但授粉結實率卻大大降低,尤其是三級花序大多為無效花,且因收獲期偏晚,容易趕上雨季,造成種子在穗上生芽。由此推斷,山東半島春播覆膜胡蘿卜雜交制種的適宜播期是3月中旬。
7.1 母本出現(xiàn)黃化苗問題
4月20日始發(fā)現(xiàn)一期母本行有個別黃化苗出現(xiàn),因數(shù)量很少(全田5株),誤認為是除草劑藥害所致,但5月5日發(fā)現(xiàn)黃化苗數(shù)量有所增加(全田20株),除葉片黃化外,植株發(fā)育基本正常,并且多發(fā)生在第一期。此后黃化苗沒有增加,并且隨著新葉的增加,原來的黃化苗逐步轉為正常,應為不育系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
7.2 蟲害問題
6月19日傍晚開始,周邊麥田中大量二代黏蟲集體遷徙,蟲口密度最大達到100頭/m2以上,當天即進行藥劑防治。因田間放有蜜蜂,只在天黑蜜蜂歸巢后對制種田周邊進行噴藥。但直到6月22日黏蟲遷徙結束,制種田中黏蟲數(shù)量極少,即使有也只在莖基部活動,并未向幼嫩部分遷移。由此可初步推斷,胡蘿卜不是黏蟲的寄主植物,這一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在盛花期后,花朵上發(fā)現(xiàn)有薊馬和金鳳蝶幼蟲為害,尤其后者進食量很大,在生產實踐中應予以注意。
7.3 澆水問題
由于初次進行胡蘿卜雜交制種試驗,忽略了澆水問題,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因胡蘿卜是直根蔬菜,耐旱性較差,尤其在6月份開花盛期需要頻繁澆水,采用大水漫灌形式澆水既費工費水、加速土壤板結,又加快了根腐病的傳染速度。在今后的制種實踐中,可借鑒胡蘿卜大田生產的經驗,播種時于壟上鋪設滴灌管道,采用滴灌技術,既省工省水、保持土壤疏松、減輕病害傳播,又方便追肥。
7.4 防倒問題
為防止開花后期因花器重量增大而引起倒伏,5月26日,對全田行間插竹桿拉繩防倒,前期效果較好,但6月底開始發(fā)現(xiàn)寬行兩邊仍因不堪重負而發(fā)生輕微倒伏,在制種實踐中應特別重視后期防倒問題。
7.5 母本疏花問題
至收獲時母本尚有部分三級分枝花朵開花,而父本早已無散粉花朵,這部分母本花不能結實,卻無謂消耗植株養(yǎng)分,應在封壟之前將母本三級花或蕾疏去,以減少母本養(yǎng)分消耗,提高種子飽滿度。
2014-05-05
1005-2690(2014)08-0034-03
S63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