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霞
“生態(tài)課堂”提倡自主學習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從個人獨立學習轉(zhuǎn)變?yōu)樾〗M合作學習;教師的角色從全權(quán)代理的灌輸者轉(zhuǎn)變?yōu)樵O(shè)計者和促進者;學生由被動的教學信息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榫哂袆?chuàng)造性的學習者.在生態(tài)課堂理念下,化學課堂正悄然發(fā)生著“化學變化”.
一、復(fù)習課的“新”上法
在生態(tài)課堂理念下,教師可巧妙運用化學小實驗組織復(fù)習教學.
例如,在復(fù)習“燃燒與滅火”時,通過一個學生和我做對比實驗,我將點燃的火柴向上放置、學生將點燃的火柴向下放置,觀察哪支火柴先熄滅,引導(dǎo)燃燒條件的探究;用燒杯罩住一高一矮兩支燃著的蠟燭實驗探究,引導(dǎo)學生假若處于火災(zāi)中如何逃生;通過鉆木取火、水上澆油,死灰復(fù)燃、杯水車薪、釜底抽薪等成語的化學原理挖掘,讓學生理解燃燒條件;通過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燒實驗,讓學生理解燃燒離開氧氣也可以發(fā)生.這樣,學生接受了所要復(fù)習的知識,都緊跟著教師去思考、探究,師生互動交流達到了和諧的境界.
二、實驗的“新”做法
1.老師和學生一起做演示實驗
一次聽課,這位老師的獨到之處是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演示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減少了學生做演示實驗的壓力.學生和老師同時演示“鎂帶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實驗,學生的鎂條燃燒一會兒就熄滅了,而老師手中的鎂條燃燒了好長時間,學生能明顯地觀察到老師將夾持鎂條的坩堝鉗慢慢由集氣瓶口伸入集氣瓶底,所以燃燒時間長,而學生由于缺乏實驗經(jīng)驗,坩堝鉗的位置一直沒有改變,所以鎂條一會兒就熄滅了.這樣,教師的角色從全權(quán)代理的灌輸者轉(zhuǎn)變?yōu)樵O(shè)計者和促進者.
2.將習題中的一些實驗、課外的一些興趣實驗改成演示實驗
在組織學生實驗探究時,學生都能很好地做實驗,并能分析實驗原理.但學生做課后作業(yè)時,卻非常不理想.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課上會課后不會呢?聽了蘇州景范中學一位化學老師的課,我深受啟發(fā).在講“燃燒與滅火”時,這位老師做了9次演示實驗,分別是:裝紅磷和白磷的兩支試管放入熱水中、白磷直接放入熱水中;用試管直接罩在熱水中的白磷上方使之燃燒;對試管中的紅磷加熱使之燃燒;用高錳酸鉀粉末和濃硫酸混合點燃酒精燈;用冷的銅線圈熄滅蠟燭火焰;加熱后的銅線圈不能熄滅蠟燭火焰;用碳酸鈉粉末和稀鹽酸混合熄滅蠟燭;用一個紙圈和套在螺絲刀金屬柄上的紙圈對比哪個容易被點燃;鐵粉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觀看視頻實驗2次,分別是用激光發(fā)射器發(fā)射激光點燃火柴;鎂帶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實驗.學生實驗14次,分別是:用倒水、倒沙子、鑷子夾住燈芯、濕抹布撲滅、剪去燈芯、燒杯罩住蠟燭、玻璃片壓住火焰、吹滅、踩滅9種方法熄滅蠟燭;點燃火柴對比,一根豎直向上、一根向下放;用3個棉花球分別蘸水、酒精、酒精與水體積比2∶1的酒精溶液點燃.這堂課,讓我們享受了化學實驗的盛宴.這位老師將習題中涉及的實驗變成了演示實驗,讓學生分析出化學原理,所以我理解了學生不會做題不是學生的錯,是老師沒有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實驗情景.用學生的眼睛,用學生的理解能力,來衡量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性才是最客觀的.
三、教師的人格魅力得到彰顯
聽了蘇州化學教研員毛明老師的一堂課,我深刻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中有巨大吸引力.同樣講燃燒,毛老師在講臺上非常忙碌地準備著2個實驗,我們都在猜想,他既不用紅磷,又不用白磷,怎么講燃燒條件.上課了,毛老師首先展示了課前就在準備的一個實驗:“紙盒燒開水”,讓學生分析原理,對比另一個在酒精燈上一點就著的紙盒,讓學生分析燃燒條件.這個實驗,取材方便,也沒有什么污染.然后用試管中黃色粉末加熱后變成的黑色粉末,讓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zhì),并用磁鐵檢驗,毛老師站在凳子上,將試管中的黑色粉末慢慢散入空氣中,只見火星飄逸,蔓延到一張報紙上,將報紙引燃,毛老師迅速用腳踩滅,演示滅火過程.毛老師告訴學生,為了做成功這個實驗,他請教了上海師范大學的黃程杰教授,用草酸亞鐵加熱分解出的鐵粉才能進行此實驗,教育學生不要小看此等小實驗.接下來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火箭中的燃料燃燒反應(yīng)、炸藥中的炸藥如何爆炸、新型爆炸材料使用原理,讓學生理解燃燒的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后來毛老師挖掘教材中“燒不壞手帕”的實驗,設(shè)置4個對比實驗,將手帕改成紙巾,用純酒精,酒精和水體積比2∶1,酒精和水體積比1∶1,酒精和水體積比1∶2的不同濃度酒精實驗,發(fā)現(xiàn)紙巾有時被燒壞了,鼓勵學生質(zhì)疑和科學探究,并聯(lián)系上海靜安區(qū)教師住宅樓火災(zāi),教育學生將來如果做建筑師,一定要設(shè)計火災(zāi)避難所.最后講解《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故事,聽得學生、老師都意猶未盡,不知不覺下課鈴就響了.毛老師風趣幽默的實驗表演,對小實驗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語重心長的德育教育,無不彰顯出教師的人格魅力.在仰慕大師的同時,我們更要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讓化學課堂充滿趣味性、探究性,讓學生充滿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