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黃紀念 宋國輝 孫 強 艾志錄
(河南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1,鄭州 450002)
(河南省農科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2,鄭州 450002)
亞臨界萃取是指在常溫和一定壓力(0.3~0.8 MPa)下,以處于亞臨界狀態(tài)的丙烷、正丁烷等溶劑作為萃取劑萃取油料中的油脂的過程[1]。萃取過程中具有低溫萃取和低溫脫溶的特點,與常用的六號溶劑常壓萃取技術相比,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以及餅粕不被破壞等優(yōu)勢,實現(xiàn)了油脂的保質萃取及粕的低溫脫溶[2]。亞臨界萃取技術與超臨界萃取技術相比,具有條件溫和,成本較低和規(guī)模大等優(yōu)勢[3],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制取植物油、特種油料、貴重的香精及香料等[4]。
芝麻油具有食用性的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被列入中國、美國、日本等國藥典[5]。根據(jù)制油過程中芝麻是否焙炒,可分為芝麻香油和芝麻油[6]。我國以芝麻香油的生產為主,其主要用作調味油[7]。芝麻香油在制取過程中,芝麻經高溫焙炒,導致蛋白質嚴重變性、熱敏性成分的破壞和揮發(fā)性物質的散失,還可能造成致癌物質苯并芘超標[8]。芝麻未經焙炒的芝麻油(以下簡稱為芝麻油),由于其中的熱敏性物質,如維生素等多種活性成分,在制油過程中沒遭到破壞,能充分發(fā)揮其功能活性[9]。芝麻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原料油,可應用于醫(yī)藥、化妝品等領域[10]。目前比較常用的芝麻油制取技術有冷榨法[11]、六號溶劑浸出法[12]、水酶法[13]、超臨界流體萃取法[14]等。采用亞臨界萃取技術制取芝麻油的研究目前尚未見報道。
本試驗采用亞臨界萃取技術對芝麻油進行萃取?;趩我蛩卦囼?,運用響應面法進行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15],建立亞臨界萃取芝麻油的數(shù)學模型,為芝麻油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技術依據(jù)。
駐芝11號白芝麻:市售,含油量為51.96%。
四號溶劑(丙烷和丁烷混合物):安陽市晶華油脂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CEB-5L型亞臨界流體萃取設備:鄭州四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S205DU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DFY-1000型搖擺式高速萬能粉碎機:上海佳勝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1.3.1 芝麻油的萃取
用亞臨界萃取裝置對預處理后芝麻進行萃取,得到芝麻毛油。亞臨界萃取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亞臨界萃取工藝流程
1.3.2 出油率計算方法
1.3.3 單因素試驗
分別研究萃取溫度、萃取次數(shù)、萃取時間、料液比對出油率的影響,確定影響芝麻油出油率的主要因素。
1.3.4 響應面試驗
基于單因素試驗,以芝麻油出油率為響應值,選取影響出油率的主要因素為自變量,運用Box-Behnken設計方案進行響應面試驗設計[16],利用 SAS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及分析,預測芝麻油萃取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
在萃取次數(shù)為4、萃取時間為30 min、料液比為1∶2.5,萃取溫度分別為20、30、40、50、60 ℃的工藝條件下,對原料芝麻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收集萃取的芝麻油,計算其出油率。萃取溫度對出油率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知,在試驗條件下,出油率隨著萃取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溫度大于40℃時,出油率的增長幅度明顯減小。由于溫度升高,溶質擴散系數(shù)增大,油脂萃取效率增加,出油率增加;但溫度升高又會引起溶劑的密度變小,油脂的溶解度下降,致使出油率增加緩慢[17]。而且萃取溫度過高會導致能耗過大,且不易操作。綜合考慮,選擇最佳萃取溫度為40℃。
圖2 萃取溫度對出油率的影響
在萃取溫度為40℃、萃取時間為30 min、料液比為1∶2.5,萃取次數(shù)分別為 2、3、4、5、6 的工藝條件下,對原料芝麻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收集萃取的芝麻油,計算其出油率。萃取次數(shù)對出油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知,在試驗條件下,隨著萃取次數(shù)的增加,出油率不斷增加,當次數(shù)大于4次時,出油率的增長幅度明顯減小。隨著萃取次數(shù)的增加,油脂不斷浸出,出油率增加;但當萃取次數(shù)超過4次以后,芝麻中的含油量已很少,從而出油率增加緩慢。而且萃取次數(shù)過多會降低設備日處理量,綜合考慮,選擇4次為最佳萃取次數(shù)。
圖3 萃取次數(shù)對出油率的影響
在萃取溫度為40℃、萃取次數(shù)為4、料液比為1∶2.5,萃取時間分別為20、30、40、50 、60 min 的工藝條件下,對原料芝麻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收集萃取的芝麻油,計算其出油率。萃取時間對出油率的影響見圖4。由圖4可知,在試驗條件下,隨著萃取時間的增加,出油率不斷增加,當萃取時間大于30 min時,出油率無明顯增長。隨著萃取時間的延長,油脂不斷浸出,出油率增加;但當萃取時間超過30 min以后,出油率增加幅度很小,可能是由于油脂在溶劑中的溶解趨于飽和。而且萃取時間過長會延長整個萃取周期,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綜合考慮,選擇萃取時間30 min為最佳。
圖4 萃取時間對出油率的影響
在萃取溫度為40℃、萃取次數(shù)為4、萃取時間為30 min,料液比分別為 1∶1.0、1∶1.3、1∶1.7、1∶2.5、1∶5.0的工藝條件下,對原料芝麻進行亞臨界萃取,然后收集萃取的芝麻油,計算其出油率。料液比對出油率的影響見圖5。由圖5可知,在試驗條件下,溶劑量一定時,隨著物料量的減小,出油率不斷增加,當料液比減小到1∶2.5以后,出油率的增加幅度明顯減小。減小料液比可以提高物料中油脂的相對溶出量,增大出油率;但當料液比減小到1∶2.5以后,其對出油率的影響明顯減小,從而出油率增加緩慢。而且料液比過小會增大溶劑回收成本,延長溶劑回收時間,降低生產效率。綜合考慮,選擇最佳料液比為 1∶2.5。
圖5 料液比對出油率的影響
依據(jù)Box-Behnken中心設計原理,基于單因素試驗結果,以芝麻油出油率為響應值,選取對出油率影響較大的3個因素(萃取溫度、萃取次數(shù)、料液比)為自變量,運用SAS軟件進行三因素三水平響應面設計[18]。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因素水平編碼
2.5.1 響應面試驗結果及數(shù)據(jù)分析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2。運用SAS軟件對表2中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芝麻油出油率對自變量萃取溫度、萃取次數(shù)及料液比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
Y=26.79+0.26X1+5.85X2+7.10X3-0.003X12+0.01X1X2-0.03X1X3-0.59X22+0.41X2X3-14.09X23
對該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模型具有極顯著性(P<0.01)。其一次項X1(萃取溫度)、X2(萃取次數(shù))及X3(料液比)對Y(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作用都是極顯著的(P<0.01),這3個因素的影響大小依次為:X>X>X。二次項X23212(P <0.01)、X32(P <0.01)極顯著,X12不顯著,交互項都不顯著。這說明各因素對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19]。失擬項(P>0.05)不顯著,表明該模型失擬度不顯著,擬合程度較好[20]。其決定系數(shù)(R2)為0.986 3,說明該方程回歸效果較顯著,調整確定系數(shù)(R2adj)為 0.961 8,說明其可信度高,試驗誤差小。因此,可用此模型來分析和預測亞臨界萃取芝麻油的出油率。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
表3 出油率二次多項模型方差分析表
2.5.2 萃取溫度與萃取次數(shù)的影響及交互作用
萃取溫度與萃取次數(shù)對芝麻油出油率的交互影響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萃取溫度一定時,出油率隨萃取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萃取次數(shù)一定時,出油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加,其增加幅度不及萃取次數(shù)。這說明,兩者相比,萃取次數(shù)對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較大。
圖6 萃取溫度與次數(shù)的響應面圖(料液比為1∶1.7)
2.5.3 萃取溫度與料液比的影響及交互作用
萃取溫度與料液比對芝麻油出油率的交互影響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萃取溫度一定時,出油率隨料液比的減小而增加。料液比一定時,出油率隨萃取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加,其增加幅度不及料液比。說明兩者相比,料液比對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較大。
圖7 萃取溫度與料液比的響應面圖(萃取次數(shù)為4)
2.5.4 萃取次數(shù)與料液比的影響及交互作用
萃取次數(shù)與料液比對芝麻油出油率的交互影響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萃取次數(shù)一定時,出油率隨料液比的減小而增加。料液比一定時,出油率隨萃取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其增加幅度不及料液比。說明兩者相比,料液比對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較大。
圖8 萃取次數(shù)與料液比的響應面圖(萃取溫度為35℃)
2.5.5 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運用SAS軟件進行分析,預測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及出油率見表4。由表4可知,在萃取溫度為50℃,萃取次數(shù)為5,料液比為1∶3.3的最佳工藝條件下,芝麻油的最大出油率為50.30%。原料芝麻的含油量為51.96%,則芝麻油萃取率為96.80%,這說明亞臨界萃取芝麻油的出油率高,萃取效果好。
表4 最優(yōu)提取條件及出油率
2.5.6 驗證試驗與結果分析
在萃取溫度為50℃,萃取次數(shù)為5,料液比為1∶3.3的最佳工藝條件下,對芝麻油進行3次平行萃取,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按照響應面預測的最佳工藝條件進行驗證試驗得到的驗證值為50.15%,與預測的最佳值(50.30%)無明顯差異,兩者的相對誤差為0.11%。由此可見,采用響應面法優(yōu)化的芝麻油亞臨界萃取工藝準確可靠。
表5 驗證試驗結果
基于單因素試驗,采用響應面法對芝麻油的亞臨界萃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研究結果表明,萃取溫度、萃取次數(shù)、料液比對芝麻油出油率的影響顯著,這3個因素的影響大小依次為:萃取次數(shù)>料液比>萃取溫度。亞臨界萃取芝麻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萃取溫度50℃,萃取次數(shù)5,料液比1∶3.3。在此工藝條件下,出油率的理論值為50.30%,驗證值為50.15%,兩者的相對誤差為0.11%。對應于原料芝麻51.96%的含油量,該工藝下芝麻油萃取率為96.80%,說明亞臨界萃取芝麻油的出油率高,萃取效果好。
[1]祁鯤,汪學德.液化石油氣浸出油脂研究[J].中國油脂,1995,20(2):26 -29
[2]劉煜,王金順,欒小恒.四號溶劑萃取紫草籽油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3(1):36-37
[3]朱剛.亞臨界萃取技術在提取花椒籽油中的應用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0,18(4):24 -26
[4]劉煜.四號溶劑浸出大米胚芽油工藝技術[J].糧食與油脂,2003,7(2):35
[5]王瑞元.推動芝麻產業(yè)的發(fā)展[J].糧油加工,2006,12(2):11-12
[6]齊玉堂,許芙萍,祁鯤.低溫制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7]楊湄,黃鳳洪.中國芝麻產業(yè)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發(fā)展趨勢與對策建議[J].中國油脂,2009,34(1):7-12
[8]魏東,竇福良.低溫壓榨芝麻油的工藝研究[J].食品科學,2010,31(22):260 -263
[9]劉光憲,馮健雄,閔華,等.冷榨制油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21(12):134 -136
[10]杜仲,鏞徐英.芝麻油制取新工藝研究及在化妝品中開發(fā)應用[J].糧油加工,2006(12):21-22
[11]Batgale P C,Singh J.Oil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peseed for a Small Capacity Screw Pres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00,37(2):130 -134
[12]張占洪,劉堯剛,周易枚.芝麻油制取技術研究進展[J].農業(yè)機械,2011,32:42 -46
[13]Soto C,Concha J,Zuniga M E.Process Biochemistry [J].Process Biochemistry,2008,43:696 -699
[14]Mitsuru K.Semi- batch operation and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by supercritical CO2 for the fractionation of lemon oil[J].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2,23:21 -27
[15]李躍,李春陽.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油菜籽清油提取工藝[J].中國糧油學報,2013,28(4):42 -46
[16]李揚,江連州,王勝男,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水酶法提取松子油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2,27(3):60-66
[17]吳定,黃卉卉,孫嘉文,等.響應面分析優(yōu)化小麥胚油浸出法提取工藝[J].中國糧油學報,2012,27(9):71 -75
[18]熊建華,吳琴,林麗萍,等.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超聲提取樟樹籽油的工藝[J].中國糧油學報,2013,28(3):65 -69
[19]Bas D,Boyaci I H.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usability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78:836 -845
[20]Bucher C G,Bourgund U.A fast and Efficient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 for Structural Reliability Problems [J].Structural Safety,1990,7(1):57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