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朝官員如何引咎辭職

      2014-05-26 23:52吳鉤
      華聲 2014年9期
      關鍵詞:災異宋人君主

      吳鉤

      4月27日,韓國總理鄭烘原宣布就“歲月”號沉船事故引咎辭職。

      有意思的是,不管對鄭烘原辭職行為抱何種看法——是“撂擔子”,還是“有擔當”,中國的評論者一致認為,政府首腦“引咎辭職”的制度以及“責任政府”的理念,均來自西方體制,仿佛這樣的制度與理念,于中國人傳統(tǒng)的公共治理而言,乃是異己之物。但我想指出,政府首腦“引咎辭職”,以示對重大災害的負責,其實是中國古典政治的倫理要求,且是漢、唐、宋時代的政治慣例。

      我這里且以北宋仁宗朝為例,介紹幾則例子:

      慶歷七年(1047年),天下大旱,參知政事賈昌朝認為宰相應當對此負責,“上表乞罷參知政事”,主動向仁宗皇帝提出辭呈。宋仁宗咨詢了另一位大臣的意見后,批準辭呈,將賈昌朝改任北京大名府留守。

      皇佑元年(1049年),宰相陳執(zhí)中辭職,原因是當時發(fā)生洪澇之患,“災異數(shù)見”,陳執(zhí)中身為宰相,卻“無所建明,但延接卜相術士”,于是臺諫官接連彈劾,最后陳執(zhí)中以足疾為由請辭,“罷為兵部尚書,出知陳州”。

      因為發(fā)生災異,導致人民受到傷害,作為政府首腦的宰相居然要引咎辭職,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似乎不可理解。不過古人相信天人感應,天災乃是上蒼對人間執(zhí)政的警告,“陰陽不和,責在宰相”,天災降臨,執(zhí)政的宰相難辭其咎,當然需要引咎辭職。這一點,跟現(xiàn)代政府“理性化”的問責邏輯并不相同,但是,政府“可問責”、“要擔責”的執(zhí)政倫理,則是古今一理的。

      于是,我們從宋朝歷史中看到,每當出現(xiàn)嚴重的災害事故,有擔當?shù)脑紫嗫偸侵鲃右陶堔o;如果他對災異裝聾作啞,代表天下公議的臺諫也會上書彈劾,迫使執(zhí)政官辭職。辭職可能于事無補,卻表明一種負責任的姿態(tài)。這種政治姿態(tài),在現(xiàn)代政治生活中也是適用的。

      可能有一些朋友還會質(zhì)問:皇帝才是帝國的最高領袖,為什么不是皇帝引咎辭職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君主的更迭震動太大,假如頻繁地更換君主,勢必引發(fā)政治動蕩。因而,在君主制下,不論古今中外,君主不擔行政責任幾乎是一個通則,英國普通法中即有所謂“君主不容有錯(The king can do no wrong)”之原則;儒家政治學說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叫做“君不名惡,臣不名善;善皆歸于君,惡皆歸于臣”。

      恰恰正是這種“君主不容有錯”的原則,推導出了建立“君主立憲制”與“責任內(nèi)閣”的可能性——君主既然不容有錯,那么就只能作為尊貴的國家象征,而不得過問實際行政,不負行政責任,如是,政府有錯,由宰相擔責,君主則超然事外。

      宋代當然不會有“君主立憲”與“責任內(nèi)閣”的概念,但宋人無疑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近似的意識,如宋神宗時常插手具體政務,富弼便堅決反對,他的理由是,“內(nèi)外事多陛下親批,雖事事皆是,亦非為君之道。況事有不中,咎將誰執(zhí)”?意思是說,君主親裁政務,即便事事皆對,也不是為君之道,何況若有一事批錯了,又該如何問責?

      出于“可問責”的考慮,宋人主張將執(zhí)政的權(quán)力交給一個專業(yè)的團隊,即宰相領導的政府。補充說明一下:“政府”并不是一個外來的現(xiàn)代詞,宋人也使用“政府”一詞,用來描述執(zhí)政的團隊,而且宋人認為,這個團隊是可以問責、可以更替的。體現(xiàn)在制度上,即朝廷的政令(詔書)盡管出自君主之名義,卻必須由宰相副署。宰相副署制是“責任內(nèi)閣”的制度起點。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總結(jié)一句:宋朝宰相因為發(fā)生災異而引咎辭職,既是“陰陽不和,責在宰相”這一古老觀念的邏輯結(jié)果,也是宋人有意識地構(gòu)建“責任政府”的制度結(jié)果。如果說前者已“不合時宜”,后者則顯然具有普遍的價值。

      摘編自騰訊網(wǎng)

      猜你喜歡
      災異宋人君主
      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Song in a cup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當代皇室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和諧君主帝嚳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天理與國法:災異譴告話語中的慎刑之道
      《清史稿》災異卷及《聊齋志異》的形象設定
      《詩經(jīng)》災異詩述論
      谷城县| 五莲县| 油尖旺区| 福海县| 湾仔区| 来安县| 盘山县| 贺兰县| 天津市| 金乡县| 股票| 文登市| 诸城市| 曲沃县| 长海县| 荆门市| 梁河县| 常州市| 遵义县| 汤原县| 毕节市| 和田县| 高州市| 九龙城区| 广平县| 务川| 增城市| 武隆县| 如东县| 甘谷县| 碌曲县| 罗田县| 大新县| 德兴市| 永福县| 大新县| 福贡县| 和田市| 吴旗县| 行唐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