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磊
摘要: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相媲美的三星堆遺址里的青銅雕塑,慣用抽象、變形等方式加重雕像的神秘感與立體感。而它這種既具體又抽象,既寫實又浪漫,既有力又神秘,既有人的真實感又有神的虛妄的藝術風貌讓他成為這個時代里獨立而完整的文化體系,一種具有特殊符號的文化區(qū)域。
關鍵詞:三星堆;藝術符號;青銅雕塑在這個人類文明最早最輝煌的青銅時代,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孕育著只屬于古蜀國的神話。當在學術界、考古界為之爭論不休的時候,我們知道她特有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我們。當一批又一批的文物與我們見面的時候,祭祀時莊重的時代感將我們折服。不去猜測她的來歷,不去思考她的意義,面對著震撼人心的美的時候,傾聽她來自上古的訴說。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地方特有的符號,當人們見到這個符號就會不自覺的聯(lián)系到這個區(qū)域的藝術文化以及跟它相關的風土民情。作為人類最早最輝煌的青銅時代,沒有文字記載的三星堆遺址有著它特有藝術文化符號。
1古蜀國的時代定義
古蜀國的歷史是一個漫長而獨立的歷史體系,相傳上古時期源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搬進了成都平原,這些人就是蜀山氏的前身,后來黃帝來到這里迎娶蜀山的嫘祖并生下蠶叢。根據(jù)文獻記載,古蜀國最早的先王是蠶叢、柏灌、魚鳧。其中經(jīng)歷過杜宇時期、開明時期,一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滅蜀,開明王朝結束,頑強的蜀人在遙遠的越南北部又建立起這個延續(xù)了大半個世紀的國家——甌雒國。也就是說在春秋戰(zhàn)國前,蜀人有著自己文化,直到秦都是獨立的文化體系,根據(jù)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其崇尚神,祭祀更是與每個的生活息息相關。自1929年,三星堆的發(fā)現(xiàn)以來,這里多次的發(fā)掘和研究表明,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遺存分為四個時期,最早的是新石器時代,最晚的在商末周初。這里有高大的城墻與深廣的城壕,有全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像群和最長的黃金權杖,有罕見的玉石禮器,有來自印度的海洋貝殼,有來自中原的青銅酒器。這些實物再加上同一時期的成都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宏大的木質(zhì)結構宮殿遺址和方形三層巨型祭祀用的土臺,都充分表明,古蜀國不僅已經(jīng)形成,而且經(jīng)濟發(fā)達,對外交流也很密切。
2藝術符號的定義
符號主要指具有某種代表意義的標識,主要來源于規(guī)定或者約定俗成,通常的形式為標志、圖像、象征,而藝術符號是符號升華。日常符號通常所指比較單一,如語言,而藝術符號通過更加直白感性的圖畫或者聲音去讓大眾接受,并且其種種比擬手法對日常習慣造成一定的偏離,給人更大的空間去想象,不僅包括繪畫、音樂、詩歌,其聲音、韻律線條及色彩都是藝術本身,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這里,主要講的是關于繪畫類的藝術符號。此類的藝術符號一般為圖像,有原始圖像,經(jīng)過提煉加工的圖像,作為其現(xiàn)象或者事物的投影。主要具有抽象性、普遍性與多變性。
3三星堆遺址造型的藝術符號
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相媲美的三星堆遺址里的青銅雕塑,慣用抽象、變形等方式加重雕像的神秘感與立體感。而它這種既具體又抽象,既寫實又浪漫,既有力又神秘,既有人的真實感又有神的虛妄的藝術風貌,讓他成為這個時代里獨立而完整的文化體系,一種具有特殊符號的文化區(qū)域。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數(shù)量多,形態(tài)各異,但絕大部分的都跟祭祀和崇拜有關,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古蜀人在鑄造的時候通過各種方式來凸顯自我表現(xiàn)意識,如青銅人像、面具。
(1)造型特點。在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中,主要分為禮器、人像和動植物像,而這些文物在造型有著共通性,如鳥崇拜與太陽崇拜。禮器的造型特點主要是形制單一、線條硬朗清晰和抽象簡約。這類器物被發(fā)掘報告定名為眼型器和太陽型器。眼型器的外觀一般為菱形,中間眼球突起為光滑的圓形,兩側(cè)眼白的地方則是棱脊狀突起。而這眼型器還有根據(jù)幾何計算構成的,如整體菱形、兩個鈍角組成、四個直角。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青銅面具和黃金面罩,其功用在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其與祭祀有關。在這些青銅塑像中,有的青銅人像以寫實為主,有精細的面部特征和發(fā)式、衣飾,有的則以傳神為主,通過夸張和變形的手法,將人眼做成突出的圓柱形象,將耳朵做成寬闊入面的大耳,還有將嘴角過度拉扯的樣子,給人一種奇怪卻又敬畏的感覺。這一類的主要是立體塑性抽象表達,通過對各個人像姿勢的變化看得出其寓意不同,雖然夸張變異,卻有著神秘的美。而出土的青銅神樹和青銅鳥通過巧匠對大自然的印象刻畫記錄著當時的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植物、動物等,通過這些青銅神樹和青銅鳥的形象特征中,可以反映出古蜀人對樹的認識。特點為觀物取象,高度提煉大自然萬物的形象,在三星堆神樹的頂端有著碩大的果實和花苞,在枝頭彎下的頂端有矗立在上的青銅鳥。鳥尾上下打開增加了本身的莊嚴對人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而鳥身線條圓潤剛?cè)嵯酀鷥?yōu)雅而靈動富有想象力。
(2)紋飾類型。在當時的古蜀國,鑄造技術已經(jīng)相對成熟,紋飾圖案也趨于穩(wěn)定,風格統(tǒng)一,運用獸面紋、云雷紋、弦紋等紋飾來裝飾,在肩部、腹部和圈足均有線條清晰的精美紋樣,尤其是出現(xiàn)在橫貫口的獸面,紋飾應用受中原地區(qū)的影響,但也有著當?shù)毓攀駠拿褡逄攸c。其人像的線條清晰,紋飾也是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增加或者減少變化不同的形態(tài)。這一類的紋飾一種用來表示人像的衣著,另一種則是以圖形或者妝容出現(xiàn)在身體的其他位置,不僅體現(xiàn)出當時的服飾風格而且還可以側(cè)面還原當時禮儀祭祀是的場景。這些紋飾雖然豐富卻是規(guī)整有序的,圖案精致裝飾性極強,盡管附著在衣服上,但是有著獨立的圖案。當這些紋飾出現(xiàn)在面部或者手足等部位的時候增強了祭祀中的莊嚴,紋飾抽象細膩又具有莊嚴神秘感。利用寫實手法呈現(xiàn)特有的紋飾用于祭祀人的身體或面部化妝上是當時比較獨特的一類。運用在動植物身上的紋飾多起到附屬描述和抽象象征的作用,如青銅樹的底座上印有很多流暢的片云紋,增添了云霧升騰的氣氛,給人一種神樹祥云圍繞的敬畏感;又如神鳥的尾部上下垂直張開紋飾刻畫出尾部的層次,更加承托出尾部的巨大,增添羽毛的質(zhì)感。而這些動植物的紋飾也與其他三星堆的造型有著一樣的特點,那就是抽象象征,而新的紋飾則有著新的意義。如歧羽紋,由鳥的形象抽象變化而來,主要是鳥頭、羽毛和巨大的尾羽組成,形成一個類似“飛”的形狀。排列中靜中有動、韻律感十足。另一種則是太陽紋,雖然由簡單的幾何線條組合,卻意義深刻,符號化極強。
(3)顏色元素。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以青銅器為主,輔助有陶、石、金、銅、玉、象牙等器具,而在玉器、金、陶瓷的顏色都是與其他出土文物有著相似點,所以在對三星堆遺址藝術符號的顏色元素第一印象就是青銅合金的顏色——銅褐色和銅青色,而三星堆的青銅器的特有顏色其主要原因是,三星堆的青銅器的合金成分,除了一般的銅、錫、鉛之外,還有磷。經(jīng)過幾千年地下的掩埋和氧氣的氧化,大自然賦予了它更加深沉的歲月滄桑。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主要以青銅器為主,其次還有玉器、金器、陶瓷等,的每一件工藝品都有極高的裝飾功能。頭戴王冠的金色神杖也是三星堆遺址中眾多出土文物里的亮點之一。據(jù)多數(shù)考證和文獻所分析,古蜀王權的性質(zhì)低神權政體,從復雜的社會關系到再分配的體制可以看得出,神權階級在古蜀人身邊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