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巧霞
摘 要:目前,軍人心理行為訓練正在基層部隊逐漸開展起來,但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不處,制約了軍人心理行為訓練作用的發(fā)揮。該文在分析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提高思想認識、理解訓練理念、嚴格操作規(guī)程、提高施訓能力等方面探討了提高基層心理行為訓練效果應把握的問題。
關鍵詞:基層部隊 心理行為訓練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E0~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c)-0210-02
近年來,軍人心理行為訓練逐漸在武警部隊各基層單位開展起來,但從實施的總體情況來看,還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不懂、不會、不愿”的現(xiàn)象廣泛存在。要切實發(fā)揮心理行為訓練的作用,就必須提高心理行為訓練組織實施的科學性、有效性。
1 當前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的現(xiàn)狀
1.1 認識不深
目前武警部隊從上而下一致在強調心理行為訓練的重要性,并且已將心理行為訓練正式納入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的內容,但是據(jù)了解廣大官兵包括一些一線領導對心理行為訓練重要性的理解還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沒有從深處理解心理行為訓練對提高官兵心理素質、增強部隊戰(zhàn)斗力的真正意義,沒有看到心理行為訓練在現(xiàn)代軍事訓練中的特殊作用。
1.2 理論不清
心理行為訓練作為一種新事物,廣大官兵對它的認識主要來自于有限的幾次實踐活動,并沒有從理論上真正理解心理行為訓練的內涵、理念、理論基礎及目的所在。理論知識的匱乏不僅不會達到施訓效果,而且還會產(chǎn)生錯誤導向。作為基層心理行為訓練的依據(jù),《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規(guī)定了心理行為訓練的訓練標準為:要領正確,準確、協(xié)調、連貫完成全部動作。這就容易導致基層心理行為訓練指導思想上的偏差,按照訓練大綱要求而實施訓練,為練而練,為考而練,與心理行為訓練的目的背道而馳。
1.3 方法不明
據(jù)調查,目前基層部隊施訓人員多由排長兼職,少數(shù)由政治干部和隨隊醫(yī)生組織實施,施訓人員缺乏專業(yè)基礎知識,缺乏豐富的心理行為訓練組訓經(jīng)驗,甚至自身都沒有心理行為訓練的體驗。這就導致組織心理行為訓練中程序不清楚,各環(huán)節(jié)不夠嚴謹規(guī)范,甚至把心理行為訓練當做軍事技能訓練來組織,一味地強調“動作到位”,而忽視受訓者的“心理體驗”,缺乏必要的引導,無法實現(xiàn)心理行為訓練的目的。
1.4 訓練不實
由于各基層部隊對心理行為訓練重視程度不同和自身的條件差異,心理行為訓練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很多單位心理行為訓練只是階段性的,很零散、不系統(tǒng)。而且在組織實施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為練而練”的現(xiàn)象,走過場、搞花架子、隨意性很大,甚至把心理行為訓練當作游戲,在項目選擇上傾向于選擇娛樂性,參與度高的選擇標準,使得心理行為訓練流于形式,成為了簡單重復的體能訓練。
1.5 效果不佳
目前各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的組織者、施訓方法、施訓內容各不相同,沒有建立科學的訓練體系,各單位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和需要開展訓練的,導致訓練的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心理行為訓練的后期鞏固環(huán)節(jié)不成熟,使得訓練效果比較短暫,不能持久。在實際訓練中,受訓官兵個人的心理素質,領導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都有了質的飛躍,但是離開了設定的特殊場景,受訓官兵回歸正常生活狀態(tài)后,訓練中所得到的個人體驗和升華便逐漸消逝,并不能夠保持很長的時間,更難以形成戰(zhàn)斗力。
2 提高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效果應把握的問題
2.1 提高思想認識
開展軍人心理行為訓練,不僅僅可以幫助官兵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危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心理和行為能適應正常社會生活和部隊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更重要的,它能夠使官兵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鶎硬筷狀I導應站在提高官兵個體心理素質、增強團隊凝聚力、維護部隊安全穩(wěn)定、提高部隊整體戰(zhàn)斗力的高度,重視官兵的心理行為訓練,與部隊的軍事訓練有機結合,在軟硬件建設上加大投入和指導力度,完善心理行為訓練所需的器材設施,加強心理行為訓練組訓人員的學習培訓,有效促進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工作的開展。
2.2 理解訓練理念
訓練理念是心理行為訓練施訓者組織訓練和受訓者參加訓練的行為指南。軍人心理行為訓練的基本理念是“體驗激發(fā)情感、行為改變認知、習慣積淀品質”。即根據(jù)所要增強和培養(yǎng)的對象心理素質設置一定的情境和訓練內容,讓受訓官兵在這樣的情境訓練中去體驗心理上的變化,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和結束時進行相應的認知調適,然后通過反復訓練使官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應對模式和認知模式,最終積淀成其必需的基礎心理素質。這一訓練理念決定了心理行為訓練的所有訓練內容均蘊含著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目的,也是心理行為訓練不同于軍事體能、技能訓練之處。因此,基層部隊組訓人員在組織心理行為訓練時,應理解并遵循心理行為訓練的科學理念,注重抓好受訓人員體驗獲得、行為引導和認知升華等方面,提高心理行為訓練的效果。
2.3 嚴格操作規(guī)程
軍人心理行為訓練是由相互聯(lián)系的諸多環(huán)節(jié)構成的完整系統(tǒng),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做不到位,都會影響訓練的實際效果,因此組訓人員必須按照操作規(guī)程,精心組織,嚴格要求。
2.3.1 訓練準備
心理行為訓練的準備工作包括熟悉訓練對象、擬制訓練計劃、編寫訓練教案、器材場地檢查、培訓保障分隊等工作,每一項工作都要做到想在先、做在先、沒有疏漏、沒有差錯,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才能保證心理行為訓練得到順利有效地實施。
2.3.2 訓練實施
這是心理行為訓練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應按照場景設置、任務下達、過程控制的流程組織訓練。首先,根據(jù)項目特點和訓練的目的,結合部隊實際設置一定的訓練場景;其次,針對訓練場景下達任務,并在任務的執(zhí)行過程中提出安全要求;最后,適度進行過程控制。訓練展開后,把握受訓人員心理變化的關節(jié)點,適時設障礙、出情況,引發(fā)心理感受,并根據(jù)受訓人員的不同心理感受,適當調節(jié)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以達到訓練目的。訓練實施過程中,組訓人員必須做到全面兼顧,全身心的投入,重點抓好觀察、調適和安全三個方面,充分發(fā)揮組織指揮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以保證訓練的有序開展。endprint
2.3.3 總結點評
總結點評是鞏固和深化心理行為訓練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受訓人員回顧訓練過程,交流訓練體會,做到相互啟發(fā);并通過歸納點評,對參訓人員的各種心理反應進行概括總結,使受訓人員進一步加深對訓練目的的理解,并運用心理學原理,幫助受訓人員把訓練中獲得的內心體驗,上升為對這一科目所要培養(yǎng)的心理品質的理性認識,實現(xiàn)心理行為訓練對個人的改變升華和拓展。
2.4 提高施訓能力
組訓人員的能力素質,是提高心理行為訓練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的必要條件。從基層部隊心理行為訓練的實踐看,要達到訓練效果,應著重提高以下四種能力。
2.4.1 敏銳的觀察能力
組織心理行為訓練時,組訓人員要善于察言觀色。既要觀察受訓個體的變化,又要觀察群體的反應;既要觀察言語變化,又要觀察行動變化和情緒波動;既要觀察受訓人員分析問題的過程,又要觀察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通過觀察,判斷其在訓練中所產(chǎn)生體驗的速度、強度和深度,從而把握受訓人員的心理變化,以便及時地調適引導。
2.4.2 良好的溝通能力
心理行為訓練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組訓者與受訓者心理交互影響的過程。組訓人員應當是可接近、友好、值得信任、樂于助人的,能和參訓人員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能對參訓人員進行適當?shù)囊魄?,對他們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給予理解,并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引導;要善于聆聽,提出能激發(fā)熱情的適當?shù)膯栴},經(jīng)常做出清晰的、直接的反饋。
2.4.3 靈活的調適能力
為確保訓練目標的實現(xiàn),組訓人員需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針對受訓人員的個性特征和心理變化,采取不同的調控策略。要因勢利導,當參訓人員出現(xiàn)積極情緒體驗時,應及時給予強化,當受訓人員出現(xiàn)消極情緒時,要適時進行調控;要掌握分寸,根據(jù)受訓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實施適度的刺激;要善于靈活運用激勵藝術,激發(fā)參訓人員的內在動力;還要善于自我激勵,通過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感染參訓人員。
2.4.4 良好的歸納能力
組訓人員要在引導參訓人員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對參訓人員的感受和觀點進行總結歸納,結合對訓練中個體行為的觀察、測量和記錄,全面分析收集到的資料,尋找個體行為變化的共同特征或特征間的相互關系,最后提煉出普遍性結論。從而幫助受訓人員把內心體驗上升為正確的理性認識。
參考文獻
[1] 盧紅軍,王芳平.軍人心理行為訓練課程教學實施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0(10):174-175.
[2] 王艷云,劉萬春.軍事心理訓練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探索[J].湘潮,2012,377(3):85-86.
[3] 葉波,劉寒凌.軍人心理行為訓練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0:205-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