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我居住的小區(qū)東南角是一塊空地,以推進都市化進程為名的大開發(fā)似乎把這里忘了。我搬到這個小區(qū)已經(jīng)五年了,這仍是一塊空地,不過沒有荒蕪叢生,倒是滿眼綠色,給這個小區(qū)平添了幾分生機。
單說夏天,那青翠欲滴的玉米高過一人,路過這青紗帳,有風吹來,發(fā)出“唰唰”的聲音,隨后就飄來一陣清香;茄子已經(jīng)掛在秧上,紫紫的,泛著亮光;黃瓜開出了一朵朵有朝氣的嫩嫩的黃花;壟界畦邊香菜的味道直抵心脾。
在這塊地的西邊放著兩個木頭做的籠子,一個里面養(yǎng)著兔子,一個里面養(yǎng)著雞。每天早晨,那只忠于職守的公雞以嘹亮的鳴叫聲宣布一天的開始。我常隨著雞叫就起床了,到地邊看看綠色,呼吸幾口新鮮的空氣。那時大多數(shù)人還沒有起床,小區(qū)很安靜,仿佛又回到了鄉(xiāng)下的老家。
這片綠地的開發(fā)者和那幾個生靈的侍弄者是看車棚的老邢。
老邢是從農(nóng)村來的,種了一輩子的地,來到城里,看到這片空地閑著可惜,就把農(nóng)村的田園綠復制到了這里。
老邢的玉米和蔬菜都是純綠色的,雞糞和兔糞都上到地里了。老邢把雞籠和兔籠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很少看到籠子周圍有蒼蠅。
習慣了買市場上速生蔬菜的小區(qū)人們,有時能嘗嘗老邢種的菜,一對比,感嘆道這才是正經(jīng)的味道,這時老邢便會送他們一些。老邢種的香菜雖然不成片,但一點點加起來卻不少。香菜成熟后,老邢便會對存車的人們說,掐點香菜吧,回家做個湯。開始人們不好意思,老邢就掐一些給人。所以,老邢那地道清香的香菜味基本上留在了小區(qū)每一戶餐桌的記憶里。
我們小區(qū)比較偏,這一帶沒有修理電動車的,人們的車子一旦壞了,得推著走很遠才能找到修車的地方,累不說,有時還誤事。老邢會修車,開始沒有工具,就主動幫人們做一些簡單的修理,后來他又備齊了修理工具,開始全面修理。如果只費些工夫,老邢不收錢;如果更換了零件,老邢也只收個成本錢。他說:“我閑著也是閑著,你們把車存我這,我就有工作了,修修車就當是給我自己幫忙了。”
隨著和老邢的交往,人們知道他是個手巧的人,會磨刀,會磨剪子,人們便讓老邢幫忙。每當老邢磨好刀、剪,就站在車棚門口等,見到主人,就笑呵呵地說,磨好了,快得很呢。被老邢幫助過的人們家里吃好東西時,不忘給老邢送一份,以表謝意。
小區(qū)里有的孩子放學早,回來后,父母還沒有下班,他們就在小區(qū)玩。小孩們一湊起來就容易生是非,捉迷藏時往地下室尿,用廢紙點火,用石頭打小區(qū)的路燈……讓人頭疼。后來,他們一放學,老邢就叫住他們,讓他們把書包放到車棚,讓他們給雞、兔喂食,喂完后,孩子們就在兔籠和雞籠前和雞、兔對話、交流。這時老邢又喊他們說,走,幫爺爺給菜澆水去。老邢領著孩子們給菜澆水、拔草、捉蟲子,誰做得好,獎勵一根黃瓜或一個西紅柿,孩子們都很高興。
大部分時間,老邢會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給他們講故事。故事帶著親切的鄉(xiāng)土氣息,主人公就是本地人。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和老邢互動,問個沒完。有時,下班的大人也禁不住停下腳步加入到聽故事的隊伍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