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他們一次次失敗,但非常悲壯非常努力地要再次站起來。
剛剛過去的一個周末非常熱鬧,阿森納贏得了足總杯,馬德里競技隊力壓巴薩和皇馬,獲得了西甲冠軍,拜仁獲得了德國杯。每個隊的球迷都得償所愿或悵然若失,而好戲還在繼續(xù)。歐冠決賽即將上演,NBA也將拼殺出兩支進入總決賽的球隊,接著就是世界杯了。
回想起來,我1982年成為巴西球迷的時候,居然還沒看過巴西隊踢球。那時候電視還是稀罕物,我是從收音機里聽到對巴西隊的描述,說他們是“藝術(shù)足球”。言下之意是,他們踢球的方式非常美麗,不太在意勝負,我懵懂之中喜歡上了這種浪漫主義腔調(diào)。好像世界是一個庸俗功利的地方,巴西為了美感而存在。這種想法自然有很大的偏差,但根據(jù)《球迷文化》一書的分析,許多人在8到12歲期間成為某個運動隊的球迷,都暗含著一種“自我意識”,這么大的孩子開始尋找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他對一支球隊抱有感情,看著這支球隊拼搏,努力獲勝,在競技世界中確立自己的位置。
Flinder Boyd在洛杉磯長大,他是快船隊的球迷,他說——我不知道其他快船隊的球迷如何長大,對我來說,快船的奮斗和我自己的奮斗是一種相互映照,快船不是城里最好的球隊,但球迷和球員互相理解,同舟共濟,力求打出最好的比賽。Boyd長大后作為一名職業(yè)籃球選手在歐洲聯(lián)賽中效力十年,他說——我打球的時間越長,早先的“球迷心態(tài)”越不復(fù)存在,到后來我恨球迷,球迷也無法理解我們這些球員都有唯利是圖的本性。
Boyd退役之后搬回加州,他在加州發(fā)現(xiàn)了若干達拉斯牛仔隊的球迷,這些球迷中,有不少人從未去過達拉斯,也對那個城市沒什么了解,但瘋狂地支持達拉斯牛仔隊。很多中年球迷說,他們是在八九歲的時候愛上牛仔隊的,那正是牛仔隊統(tǒng)治美式足球聯(lián)盟的年代。
發(fā)展心理學(xué)的專家Juan Pascual-Leone認為,八九歲的孩子非常有“目標(biāo)意識”,他們認準(zhǔn)目標(biāo),就一定要達到。球隊獲勝給予孩子的刺激就在于達成目標(biāo)。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湖人隊的球迷,在湖人隊統(tǒng)治NBA時,他們?nèi)绻數(shù)袅丝倹Q賽就是輸?shù)袅艘磺?,這會讓球迷非常沮喪??扇绻闶强齑那蛎裕銜幸环N很不錯的體驗,只要你的球隊打敗一次湖人,或者別的一支強隊,你就會非常開心,頭腦中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你形成的興奮模式就是——干掉一支強隊,我就非常開心了。
很多球迷會說,我們喜歡某個球隊,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某種文化原因。這說法沒錯兒,但FACEBOOK上針對各年齡階段的球迷做過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如果某個棒球隊獲得聯(lián)賽冠軍,它那些8歲左右的球迷數(shù)量會增長8%,這些孩子大多會成為那個球隊的終生球迷。“輸也愛你,勝也愛你”,這種感情的確存在,但要想在龐大的球迷市場上占據(jù)越來越大的份額,除了勝利,別無他途。聊文化不頂用,我愛巴西真是因為他們踢“藝術(shù)足球”嗎?他們30年來拿過兩次世界冠軍,沒有別的隊做到。我喜歡曼聯(lián)是因為那個寒冷的城市有工業(yè)革命的文化嗎?他們是英超拿冠軍最多的隊。
在我年幼無知的時候,我也很喜歡中國隊。他們一次次失敗,但非常悲壯非常努力地要再次站起來。我不知道他們的奮斗和我們在人生中的奮斗是否形成了心理上的某種“相互映照”,我只知道后來,悲劇漸漸變成喜劇,關(guān)于中國足球的事情都變得荒謬起來。如果作為一個弱隊球迷,你干掉一個強隊,就高興起來,這也算是不錯的興奮模式,比如泰國球迷大概就是這樣享受足球的。偏偏中國隊算不上是弱隊,自以為是個強隊,以至于在部分球迷中形成了一種奇怪的興奮模式——外強中干的國家隊要是輸給了泰國、阿曼什么的,大家都幸災(zāi)樂禍,高興起來。這種球迷文化略有些變態(tài),我意識到這種趣味不太正常之后,就不怎么看國家隊比賽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