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才
明朝人洪邁在《容齋筆談》卷二中寫道:“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秦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獨(dú)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yè)者,魏人公孫鞅也。其他若樓緩趙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以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
洪邁的見解確有過人之處,他對秦國興盛之因認(rèn)識得很清楚,即秦國最高統(tǒng)治者不同于韓、趙、魏、齊,在用人、待人方面,不搞“近親繁殖”,提倡“英雄不問出處”,大量任用外國人為相,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從而給自己“雄圖霸業(yè)”奠定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這是秦國高人一籌的治國之道,也是秦國高人一籌的待人、用人之道。
北宋名臣范仲淹常說“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所謂“度外人”,其實(shí)就是跟自己疏遠(yuǎn)的賢人能士。毫無疑義,范仲淹是力主待人、用人不要搞宗派主義,不要搞待人唯親、用人唯親,要秉著“英雄不問出處” 的待人、用人精神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