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會霞
化學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呢?本文就談談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閱讀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課前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課前閱讀,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預習。對于預習,我們絕大多數(shù)化學教師都非常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則往往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難以落實。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前閱讀的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閱讀,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時,可結(jié)合課文,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提幾個有吸引力的問題或做幾個現(xiàn)象十分明顯的實驗,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要閱讀的課文產(chǎn)生興趣,并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學生閱讀“氯氣”一節(jié)時,可先給學生講一講下面的史實:1915年4月22日,德國軍隊在比利時戰(zhàn)場第一次大規(guī)模使用化學武器——氯氣,導致英法聯(lián)軍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又如,在布置學生閱讀“氯化氫”一節(jié)時,可給學生觀察一瓶氯化氫氣體,并做噴泉實驗,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氯化氫氣體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在課前就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
其次,要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閱讀要求。閱讀要求要十分明確具體,不僅要使學生明確閱讀范圍,更要使學生明確通過閱讀要解決什么問題。在開始階段,可將這些要求編成具體的問題并印成講義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完成。一段時間后,可將講義縮簡成閱讀提綱,寫在小黑板上布置給學生。等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就不必再發(fā)講義和布置閱讀提綱,可逐步要求學生通過歸納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從而自己提煉出閱讀提綱。
再次,要加強檢查,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了使學生在課前能認真閱讀并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嚴格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開始時,教師必須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不讓任何一位沒有完成閱讀要求的學生蒙混過關。一段時間后,教師可通過同學相互檢查、教師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等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習慣后,教師可采用學生自我檢查、教師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課本及閱讀筆記,也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嚴格要求,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會逐漸養(yǎng)成。
二、利用課堂閱讀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一環(huán)。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已廣泛地被我們廣大教師所接受。那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又怎樣把學習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1.要重視文字敘述,但更要重視表格、插圖。不少同學在閱讀化學課本時,往往對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十分重視,能仔細閱讀,但對課本中的表格、插圖就不太重視,眼光一掃而過。而實際上,化學課本中的表格卻十分重要,它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材料,而這些數(shù)據(jù)、材料往往是說明化學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據(jù)?;瘜W課本中的插圖則由于簡單明了,突出重點,比起實物來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從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中的各種表格、插圖。此外,我們還應給學生介紹各種化學工具書,并教會他們在閱讀中能正確查閱化學工具書中的各種表格、插圖。
2.要重視普遍性,但更要重視特殊性。在課堂閱讀指導中,我們教師要十分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例如:①在學習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zhì)時,可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同一類有機物的密度隨著碳原子數(shù)的增多而增大這一規(guī)律;②在學習鹵族元素時,可指導學生找出可用金屬鹵化物與濃硫酸共熱反應來制取氣體的一些規(guī)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規(guī)律十分重要,然而,對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學生在閱讀時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我們教師在閱讀指導中更應要求學生引起重視。
3.要重視結(jié)果,但更要重視過程。許多學生在閱讀化學教材時,十分重視結(jié)果而忽視過程。主要表現(xiàn)在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能熟記,但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引出過程、推導過程不清楚;對化學實驗的結(jié)果(但對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及操作原理記不清楚等。
例如,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這一化學原理,學生對結(jié)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壓強使化學平衡向著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使化學平衡向著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記得很牢,但如果不知道壓強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移動的原因(壓強變化引起濃度變化,濃度變化引起正逆反應相對速率的變化),那么,下面的問題往往不能正確回答。在一個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此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為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改變下列條件,NH3的體積有何變化?①充入4molAr;②充入1molN2和3molH2。(答案:①不變;②增大。)又例如,乙醛和銀氨溶液反應,學生在學習中非常重視結(jié)果——有光亮的銀鏡生成,但對銀氨溶液如何制取及為什么要這樣制取就非常模糊。
總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是化學教學中一項長期的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始終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從慢速度到快速度、從低要求到高要求、從扶著走到放手走的訓練,逐步使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