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天生對學習充滿了向往,當他們津津有味翻看一本本圖書時,那明亮的眼睛分明告訴我們,他們多么希望自己會認、會讀呀!但識字本身又是枯燥的,如果一味讓孩子被動學習,就會扼殺他們的主動性,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化被動為主動,激發(fā)孩子學習的樂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關鍵詞:學生;趣味;情境
一、展現(xiàn)才華,讓課堂變?yōu)楸硌莸奈枧_
我利用每天課前5分鐘,讓學生講故事、猜謎語、唱生字寶寶兒歌等等,在孩子歡樂的笑聲中,他們主導著自己的學習,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增長著知識,提高了能力。我先指導班干部輪流主持,在學生熟悉了這一活動以后,拓展到全班輪流主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
1.自主、合作識字,感受識字樂趣
每個孩子都有差異,在教學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新詞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有些生字,一些學生已經會讀了。所以,我因材施教讓他們自由支配,自己已經認識的字,就去考考別人或是做小老師教教同學,自己還沒有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和語言環(huán)境自學生字或請小老師幫忙,與同學比賽,比比誰認識的多,認識的快,只要學生能盡快記住生字,方法不求統(tǒng)一。學生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覺得厭煩,而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
2.寓教于樂,在活動中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在于學得快、忘得快。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鞏固識字最佳的方法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中。每節(jié)課我都設計一兩個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識字,讓學生真正喜歡識字,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游戲有開火車、摘蘋果、猜字謎、撿樹葉等,多種多樣的游戲給學生帶來了學習的樂趣,也讓他們記住了生字,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如,教學“橡”時,學生編的謎語是大象用鼻子卷起了一根木頭。
3.制作卡片,引領學生主動識字
制作卡片是一種既輕松又有所創(chuàng)意的識字作業(yè)。剛開始學生對漢字還比較陌生加上動手能力較弱,我就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過了幾個月,學生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我就讓他們自己制作。到了第二學期,要求又提高了,我讓他們在生字卡片的后面還要組詞,還可以配上想象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成了自主識字的創(chuàng)造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因此感受到了漢字的美,對語文的喜歡也與日俱增。每個月我們還定期評選最佳制作獎,并把優(yōu)秀的卡片展示出來進行交流、互動。
參考文獻:
余文森.讓學生發(fā)揮自學潛能: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
作者簡介:李強,男,出生于1977年9月,本科,就職于青海省西寧市國際村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