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華發(fā)、蓄須、清瘦,赤腳蹬布鞋,看著稿子演講——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作報告的照片日前在網(wǎng)上火速躥紅。相信老先生萬萬也想不到,自己竟因形象上的不拘一格進入公眾視野。
科技界的人物以這樣的方式出現(xiàn)在輿論中比較罕見。這是因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形象已經(jīng)在公眾認知中集體“高大上”了:形象佳氣質(zhì)好,溫文爾雅八面玲瓏,總之,這個群體應(yīng)該是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的。由此,老先生的不修邊幅就顯得可愛了許多,正所謂“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一下引起了關(guān)注。
網(wǎng)友戲稱老先生為《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這是很高的褒獎,當然不僅僅因為外表。金庸筆下的“掃地僧”可謂全書中的第一高手,拂塵之間便秒殺一切,其貌不揚下是至高的武學和佛學修為,卻連姓名也沒有。無獨有偶,李小文院士是遙感領(lǐng)域的泰斗,對科學的認知簡單而純粹,他的造詣和品格,都與“掃地僧”高度契合。相比之下,他自稱“老邪”倒不那么貼切了,雖然同樣都是出世,黃藥師可從來都是一副青衣玉面、風姿颯爽的文士模樣。
把李小文院士拉進武俠世界找角色認同,有趣且生動。武俠小說映射了世間百態(tài),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shù)圈亦不例外。那么,自然就會有令狐沖這樣名符其實的大俠,也有岳不群、左冷禪等道貌岸然之輩。有時候所謂名門正派,可以打著維護公義的旗號謀取私利,可以貌似義正辭嚴地恃強凌弱,可以因為門戶之爭而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武功平平的人,往往愛興風作浪,從中得利,從而吸引更多三腳貓功夫的人拼命躋身江湖。而像獨孤求敗、風清揚這樣的真正武林高手,往往飄然世外,歸隱田園。當然,俠之大者,當如蕭峰,滿腔熱血,善莫大焉。
雖然自古真名士自風流,知識分子本應(yīng)有自己的人格選擇和精神追求,或閑遠、或超然、或揮灑、或?qū)庫o。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的八字箴言雖已廣為流傳甚至爛俗,卻能真正道出江湖的真諦。
所以,“掃地僧”無論在武俠世界還是學術(shù)生態(tài)中,都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