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要:目的:探討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并大咯血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肺結核大咯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2HRZE/4HR抗結核及輔助內科藥物保守治療,研究組患者給予2HRZE/4HR抗結核及輔助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比較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0%)明顯高于對照組(75%),且研究組患者咯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肺結核并大咯血,止血迅速,且并發(fā)癥少,是一種高效、安全、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肺結核;大咯血;支氣管動脈栓塞;療效
【中圖分類號】R5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063-02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1/2~1/3的患者合并咯血,少數患者為大咯血,是內科急癥之一[1]。大咯血可因呼吸道阻塞導致窒息或因出血量大并發(fā)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及生命,但不可及時實施手術治療,而支氣管動脈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止血效果立竿見影等特點,對肺結核咯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爭取時間[2]。為進一步研究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并大咯血的臨床療效,本文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觀察并對比分析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結核大咯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齡15~54歲,平均(32.6±10.2)歲,病程1~7個月,平均(1.4±5.3)個月,伴隨活動性結核22例,陳舊性結核18例,咯血量為(102±13)ml;對照組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齡17~58歲,平均(33.1±9.6)歲,病程1-8個月,平均(1.6±4.9)個月,伴隨活動性結核26例,陳舊性結核14例,咯血量為(108±19)ml;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咯血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關于結核病的診斷標準[3];②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h咯血總量在600mL以上[4]。排除標準:①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及栓塞性疾病者;②因出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出血性疾病;③嚴重心、肺、肝、腎功能衰竭;④碘造影劑過敏者;⑤支氣管動脈與脊髓動脈有交通支者;⑥妊娠婦女。
1.3 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實施2HRZE/4HR抗結核治療方案,同時實施內科藥物治療。②研究組患者在實施2HRZE/4HR(涂片陰性的治療方案)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在手術治療前進行多層CT檢查以明確病變部位、范圍等,應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置入5F導管鞘,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后常規(guī)采用豬尾導管在氣管分叉部或T4~6椎體間尋找支氣管動脈,找到供血動脈后,明確無脊髓與支氣管動脈吻合,以微球顆粒、彈簧栓等栓塞動脈止血。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72h與1周的臨床止血效果。
1.4 評價標準:
顯效:活動性咯血在3~5d內逐漸停止,偶有少量血痰,咯血量較治療前減少90%;有效:活動性咯血癥狀逐漸減輕,但未完全性控制,咯血量較治療前減少5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咯血量比治療前增多??傆行?顯效+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以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8.0進行分析,采用(x±S )表示計量資料,并經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 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0%)明顯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研究組 40 30(75.0) 6(15.0) 4(10.0) 90.0
對照組 40 16(40.0) 14(35.0) 10(25.0) 75.0
P - - - - <0.05
2.2 咯血量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咯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咯血量的比較( ,m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1周
研究組 40 102±13 50±11 20±10
對照組 40 108±19 70±12 43±11
P >0.05 <0.05 <0.05
3 討論
結核病屬于危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欠谓Y核常見的并發(fā)癥,大咯血會導致患者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由肺結核導致的咯血一般為中、小量咯血,肺結核、肺部真菌或一般性細菌感染時,會不斷增強患者肺部毛細血管壁通透性,產生大量血痰。慢性肺結核患者引發(fā)支氣管不斷擴張時會出現反復性不定量咯血。支氣管內膜結核患者氣管壁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肺內部的干酪壞死會對血管壁產生破壞作用。肺結核患者合并凝血機制障礙或子宮內膜異位癥時會引發(fā)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肺結核空洞周圍的動脈壁會受到連累,其彈性結構破壞后會形成假性動脈瘤?;颊邉×铱人?,會導致血管內壓力發(fā)生改變或空洞壁內部血管引發(fā)壞死而發(fā)生斷裂,最終導致患者發(fā)生致命性大咯血。臨床調查顯示常規(guī)內科止血藥物難以使患者血管破裂處愈合,且止血效果不佳,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5]。慢性肺結核患者一般伴隨肺纖維化進展,然而老年患者會發(fā)生血管硬化、肺血管收縮功能降低等,導致垂體后葉素等收縮血管藥物難以發(fā)揮作用,止血效果不佳。另外患者發(fā)生慢性肺結核時,常并發(fā)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限制了內科止血藥物的選擇,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感染,同時影響多臟器功能,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休克、呼吸道堵塞或死亡現象[6]。臨床調查報道肺結核并大咯血患者內科藥物治療后死亡率已超過50%,外科手術治療的效果較佳,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費用較高,患者一般難以接受。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可以直接栓塞破裂出血的血管,有效止血,目前已成為臨床治療肺結核并大咯血的有效方法[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實施2HRZE/4HR抗結核及輔助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臨床總有效率為90%,與實施2HRZE/4HR抗結核及輔助內科藥物保守治療的對照組(75%)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咯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盡管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有其局限性,但總的療效是肯定的。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肺結核并大咯血,止血迅速,且并發(fā)癥少,是一種高效、安全、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
[2] 劉江澤,李英,魏嵬,等.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臨床價值[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2,10(5):414-416.
[3] 中華醫(yī)學會結核分會.肺結核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2001,24(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