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給學生們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yè):“當一天家長,體驗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要求學生以短文的形式真實記錄這一天的經(jīng)歷和感受。
檢查作業(yè),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這一天的記錄簡單之極,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對此類作業(yè)根本不屑一顧。于是,課堂上,我再一次了解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調(diào)查了76個學生,只有9人對自己這一天的表現(xiàn)滿意,有8個學生的家長根本沒給孩子機會——緣于孩子不會做飯、洗衣服不干凈、洗碗怕打碎了之類的理由。問及學生當家長的感受,他們都喊“累”。
“我干了一上午活,中午吃過飯后,累得睡了一下午?!薄暗酵砩希叶祭鄣每觳恍辛??!?/p>
“根本沒想到干家務這么累,以后不能惹媽媽生氣了?!薄?/p>
我說:“我們只當了一天家長,就苦啊累的喊個不停,現(xiàn)在來算一算,父母照顧了我們多少天?”
“5165天”、“4756天”、“5360天” ……
“我們只干了一天,這一天還只是一心一意只當家長,而我們的父母在這五千多天,四千多天中,除了照顧我們,還要照顧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绕渌?,還要干好自己的工作,每天一大堆的事情,你們說他們累不累?”
“累!”
“他們更累。那我們該怎么做?”
“幫他們干家務?!?/p>
“是‘幫他們干家務嗎?作為家長的一員,做家務難道不是我們的責任嗎?”
“是!”
“那好,我希望你們今天晚上回到家,首先對父母這么多天以來對你們的照顧表示感謝,然后力所能及地做點家務,能做到嗎?”
“能!”孩子們的回答響徹云霄。
第二天,有20多個學生談了自己昨晚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在此,對家長的表現(xiàn)做一下簡單的歸納分析。
A同學:回家后,我告訴媽媽:“你已經(jīng)給我當了5000多天的家長,你太辛苦了。以后我愿意與你一起分擔家務?!眿寢屄犃?,先是一愣,然后大笑起來:“沒想到你這么懂事,媽媽真幸福?!币煌砩?,媽媽都非常興奮,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分析:媽媽在一愣之后,對孩子的表達給予肯定,并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我真幸福,然后通過繼續(xù)夸獎,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B同學:我跑到媽媽身邊,告訴她從明天起,我會幫她干活,好好回報她。媽媽說:“父母細心照顧孩子,不是為了兒女的回報。當父母就要讓孩子幸福,只要孩子幸福,父母自然也就幸福了?!蔽铱刂撇蛔∽约毫飨铝搜蹨I。
分析:偉大的母愛,只管付出,不問收獲。但要注意把握好這個度,避免造成溺愛。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的位置比父母還高,就會成為一個任性、惟我獨尊、不受任何約束、受不得任何委屈的人,這會導致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
C同學:寫完作業(yè)后,找了一個機會,我說:“媽!我和你說,你養(yǎng)了我3千多天了!”媽媽“噢”了一聲,爸爸說:“你怎么突然想起說這個了?”我說:“感謝你們?。 卑职钟终f:“你真想感謝我們,你就好好學習,不能偷懶……”哎,又是老話,我每次跟他們說不了幾句話,就總會繞到學習上去,真是煩人。
分析:“又是老話”,看出孩子已經(jīng)對此感到厭煩了。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家長關心孩子的成績固然好,但要有度。如果超過這個度,不僅會給孩子很大的精神壓力,還可能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溝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比關心他們的成績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愛意。
D同學:吃飯時,我對媽媽說:“媽,今天的飯碗我來洗吧!”媽媽眼睛一下睜得大大的:“你不是前幾天當家長洗過碗了嘛!晚飯后,你就先寫作業(yè)吧,改天再幫媽媽洗?!憋埡?,我沮喪地來到房間寫作業(yè)。
分析:由“沮喪”一詞可以看出,孩子是很愿意幫助父母干點家務的,可是媽媽卻沒有給孩子機會。家長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的重要性。
E同學:我跟媽媽說以后愿意幫她干家務,媽媽說:“咋啦,又做錯什么事情了?”我抱了媽媽一下,說:“不是,媽媽,你給我當了4463天家長,你辛苦了。”媽媽滿不在乎地說:“你才知道我的辛苦啊,我一看就知道是老師教的。”郁悶,郁悶!
分析:孩子的愛心表白換來的是家長的諷刺挖苦,可想而知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這種做法對孩子心理的傷害是極其嚴重的。首先,孩子會覺得父母蠻不講理;其次,孩子會失去表達的欲望,因為他的表白招致的是當頭一棒,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父母這種不良的溝通方式,從而導致孩子人際交往方面出現(xiàn)問題。
F同學:我和爸爸說了知道他很辛苦,爸爸什么反應也沒有,就進屋了。我感到十分的失望。我不知道爸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我是十分愛爸爸的。
分析:這個家長忽視孩子的表達及感受,導致孩子感到非?!半y受”。孩子在家中享受不到溝通與分享的快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感到孤獨和寂寞。當孩子需要關注的時候,他也許會采用破壞的行為來引起家長的關注,嚴重的也許會導致心理疾病。如果在最親密的家人之間都做不到分享,那么孩子怎么可能與其他人建立愉快的分享關系呢?
接下來,我把作業(yè)完成情況和調(diào)查到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召開了一個專題性的家長會,與家長們一起分享了學生的感受和自己的分析。家長們非常震驚,他們沒想到一份簡單的親子作業(yè)和幾句不經(jīng)意的話會引發(fā)孩子巨大的心理波瀾,紛紛表示今后一定要重視與孩子的心靈溝通,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陳孝花 山東青州北關初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