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明
(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鐵嶺分局,遼寧 鐵嶺 112000)
鐵嶺市位于遼寧省北部地處東經123°20’至125°,北緯41°至43°。其境內的招蘇臺河發(fā)源于吉林省四平市山區(qū),是遼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在遼寧省昌圖縣匯入遼河干流,。而條子河發(fā)源于吉林省梨樹縣孟家?guī)X,為招蘇臺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經由四平入遼寧,匯入招蘇臺河。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的擴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工業(yè)廢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在歷史上兩省交匯的河道一直存在污染問題,招蘇臺河自然也是如此。由于招蘇臺河的上游在吉林省境內,又在鐵嶺境內匯入遼河,因此招蘇臺河的水質狀況直接影響遼河的水質狀況。大量污水的排入造成整個水系水體受到嚴重的污染,同時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鐵錳含量、細菌總數嚴重超標。河水的污染,不僅使沿岸農村飲水和農田灌溉受到極大的危害,也不利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了及時的、準確地、全面的反映遼河流域鐵嶺境內的水質情況,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鐵嶺分局在招蘇臺河上布設了王寶慶水文站、通江口水文站。遼河布則設了鐵嶺、沙寶臺、珠爾山等水質監(jiān)測斷面,對遼河流域鐵嶺境內的水質狀況進行監(jiān)測。
通過對遼河流域鐵嶺境內各斷面多年的監(jiān)測、對水中的各種物質的濃度進行測定,積累了大量的水質資料,現根據2000-2010年近十年的水質監(jiān)測資料,對遼河流域鐵嶺境內各斷面的水質污染趨勢做如下分析:
遼河流域鐵嶺境內各斷面的水質污染趨勢分析圖是以近十年斷面的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揮發(fā)酚等六項主要超標項目的年均值和年極值分別進行分析,各斷面統計的超標項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分析,并以數據表格和分析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下面就以這六個項目為準做一下近十年遼河流域鐵嶺境內各斷面的水質變化趨勢分析:
雖然近十年溶解氧含量從2007年前變化幅度不大,但可以看出水質狀況仍然不容樂觀,前7年的溶解氧含量都處于超標狀況,水質級別大都在V級左右,從年極值的數據表里能夠看到,前7年的年極值都在1.0左右,2008年后只有王寶慶斷面還處在III-IV級其他各斷面均在II級左右。
從10年資料上看高錳酸鹽指數含量前7年整體上一直呈上升趨勢,最大年極出現[2004年]的鐵嶺斷面,含量為105.4 mg/L,前7年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全都超過Ⅴ類水質評價標準;2008年后均在V-III級左右。從年極值的數據表里能夠看到。
五個水質監(jiān)測斷面化學需氧量的年均值在前7年全部呈上升趨勢,五個監(jiān)測斷面,最高含量都出現在2003-2004年,年極值最大出現在2004年的王寶慶斷面,含量為406.4 mg/L。2008年前五個監(jiān)測斷面均是超V極標準,也就是王寶慶斷面效果不明顯在2008年后還在超V-IV極標準,其他各斷面都明顯好轉在1-II極標準。
五個水質監(jiān)測斷面的五日生化需氧量雖然波動比較大,但整體上前7年還是呈上升趨勢 ,五個斷面的年極值都超標,而且最大年級值均出現在2007-2008年間,最大的是王寶慶斷面年極值含量為268.6 mg/L出現在2007年-2008年后各斷面雖說有所好轉但也都在IV-III極標準。
從十年的分析資料上看,各個斷面的含量整體上都呈上升趨勢,而且含量變化比較大,尤其是王寶慶斷面最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從2004年最低年極值 1.33 mg/L倒2010年的最高年極值47.7 mg/L。通江口斷面,氨氮含量是變化也比較大最小年極值是2010年的7.8 mg/L,到最大年極值32.6 mg/L。出現在2003年。其余三個斷面的年極值變化雖不大其但也都呈上升趨勢。前7年水質極別全都超V極標準。2008年后扔然未見好轉大都在超V-V。
污染最嚴重的是沙寶臺、鐵嶺、珠爾山斷面。五個監(jiān)測斷面除王寶慶斷面最大年極值含量出現在2007年是0.084 mg/L,其它各斷面均出現在2003年。通江口水質監(jiān)測斷面揮發(fā)酚含量最大年極值是0.097 mg/L鐵嶺水質監(jiān)測斷面揮發(fā)酚含量最大年極值是0.438 mg/L沙寶臺水質監(jiān)測斷面揮發(fā)酚含量最大年極值是0.912 mg/L。珠爾山水質監(jiān)測斷面揮發(fā)酚含量最大年極值是0.419 mg/L。從年極值的分析圖上可以看出,。五個斷面的年級值最高點出現在沙寶臺斷面。
以十年的監(jiān)測資料,從趨勢分析和超標項目統計上看,遼河流域鐵嶺境內各斷面的污染程度2007年前是比較嚴重的,水質級別均都超Ⅴ類水質,水質狀況的污染程度是比較嚴重的,污染變化趨勢不能讓人樂觀優(yōu)其是河水的氨氮仍然還是超V-V極標準。這說明鐵嶺地區(qū)以農業(yè)為主上游又接納招蘇臺河的來水,農藥化肥對河流的影響,枯水期的水量又少,河流接納的大部分來水為廢污水。近年來經過治理雖然有所好轉但應不可掉以輕心。
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已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峻挑戰(zhàn)之一,而保護水資源加強水環(huán)境治理,提高環(huán)境理念是人類不可推卸責任和義務。為讓遼河更加清撤河里有魚游,岸邊有青蛙,改善水與生物環(huán)境,為更好地開發(fā)、保護和利用水資源,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管理排污單位的排放標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地方性排放標準,制止一切不合理的排污現象。
2)加強水資源保護。要抓好工農業(yè)用水的管理整治農村環(huán)境,控制兩河沿岸農村垃圾和糞便污水的排放大力提倡節(jié)約用水,使水源能循環(huán)或重復使用。
3)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純潔性,對開發(fā)利用水資源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采用取水許可制度。
4)加強對化肥及農藥使用的管理。不僅要注意污水對河流的污染,還要注意到化肥及農藥對河流的污染。
5)加強水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工作。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是保護水資源的重要的前期工作。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結果是科學管理和保護水資源的有效依據。